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本書目錄
精采書摘
內頁試讀
本書是安東尼.戴邁樂 (Anthony de Mello)神父的又一力作,一本不像神操的神操書籍。幫助人從思想步向想像和情緒,並藉由注視情緒、想想、感覺而更認識自己。本書若光說不練,絕對無法體驗到書中字句所蘊含的力量。有些句子乍讀之下毫無深意,但經過操練,反而深受啟發。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藉由戴邁樂神父精準描寫的帶領文字,讓我們前進心的深處,看見其中隱藏已久的光華與平安。
相關推薦書籍
戴邁樂(Anthony de Mello, S.J.)
印度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亦是一位靈修大師,多年來一直擔任靈修輔導並帶領避靜。其靈修觀融合基督信仰與東方生命哲學,雖以前者為依歸,卻遠超過任何宗教意識型態的藩籬。所著書種極多,擅長以耐人尋味且發人深省的幽默小故事,將蘊含於日常生活中的奧理烘托出來。作品有:《靈修新徑》、《弦外之音》、《慧眼禪心》、《相逢寧靜中》、《胡扯?頓悟!》、《愛的冥想》、《喬裝的默西亞》、《觀蛙》、《吟蛙》等。
作者相關書籍
再版的話/005
譯序/006
前言/007
扎根
遺囑/010
假期/013
冒險/015
降臨/019
身體/022
新全/025
訓誨/0 28
秘密/030
方寸之間/033
聖經/035
陌生人/039
絕對/041
流浪者/045
海洋之星/049
和解
決心/052
黑暗/054
靈示/058
啟迪/061
衛星/064
發掘/067
心/070
荒地/073
火山/076
讓步/079
派遣/082
換新心/085
證據/088
國王/090
基督
邂逅/096
獻身/100
上主/103
創造者/106
辨識/109
反應/112
前鋒/114
承諾/117
生活
救贖/122
暴露/126
王國/130
托缽僧/134
發掘/137
覺醒/140
海市蜃樓/144
河流/146
本質/149
佳音/151
釋放/154
交響樂/159
天意/165
喜劇/168
循環/171
探險/174
狂喜/176
愛
聖殿/182
泉/184
訣別/186
教育/189
暖流/192
日出/194
祝聖/196
祝禱/199
慶祝/202
朝聖/206
團圓/209
靜謐
寶藏/212
融合/214
撫觸/216
海洋/217
賓客/219
順服/221
火/223
火花/224
黎明/226
窗/228
視野/230
鏡子/232
崗哨/234
歸回/236
抵達/238
自我/240
解脫/242
撒種
前言
本書中每一篇,都是一段神操。光讀不練,絕無法體驗到個中所蘊含的力量(每一篇當中的每一句,莫不皆然!)。有些句子乍讀之下,似乎無何深意,但經過操練,可能反而會覺得深受啟發。
如果施練於團體中,領導人最好高聲朗誦且不時停頓……團體中的每一份子,則應保持自己內在的步調,而非尾隨領導者的步調。換言之,即使領導人遙遙在前,也應感到自己有落後的自由;甚且如果你被某個意念攫住,不能不多作停留,也可以完全忽略領導人的誦讀。
如果自行操練,最好先專心誦讀要操練的一段,再拋開書本,照記憶所及來做。一再翻閱書本,勢必分心走意,徒增干擾。每段神操,並不必完全操練;如因時間有限或覺得某一片段特具深意,則光選練此一片段,亦無不可。
每段神操,都值得一練再練,因為反覆操練常有助於更深刻的體會。或者,也可以不按每段神操的原貌進行操練,只不過在嘗試開始,較易感到滯礙難行、毫無收獲。
操練一段神操時,不論是單獨一人或身在團體中,如果感到心思遲鈍渙散,不妨借用書寫來刺激靈感、集中心神。不過必須切記,書寫只是一個跳板而已,一旦進入情況,就必須立刻放棄。
在開始一段神操之前,都應先給自己一些時間以尋求這樣的意向!作這段神操,不光為了自己,更為了整個天地萬物。因為,你是天地萬物的一部份,你所體驗到的任何變化,都與整個世界的福祉息息相關。一旦蓄意培養了這種心態,你將時常驚訝於它所能締造的不同。
本書創作旨意,是為了引導人由心智步向感覺,由思想步向想像和情緒──而後,更希望能透過情緒、想像、感覺而歸於大寂。
因此,請將本書當成一道通往露台的階梯,一旦到了目的,請務必離開階梯,否則將看不到晴空。
當你歸於靜謐,本書勢將成為你的絆腳石。拋開它吧!
冒險
我想像,
當耶穌初遇伯鐸,
並宣立他為「磐石」
我正好在場。(若一40-42)
當祂召叫伯鐸、安德肋、雅各、若望
作「漁」人的漁夫,
我正站在加里肋亞湖畔。(瑪四18-22)
我還走進稅關,
聽祂召叫瑪竇,
並看到瑪竇拋下一切
跟隨了祂!(瑪九9)
當天神向瑪利亞請安
並宣告她即將臨到的奇特命運,
我也在場。(路一26-38)
我更看到
復活的主派遣瑪達肋納,
傳話給祂的門徒。(若廿11-18)
往大馬士革途中,
當主的聲音叫住了保祿,
我正同他並轡而行。(宗九22-26)
我看到這一幕幕景象,重又發生。
但不是發生於往昔,
卻是發生於此際。
而我,不光在旁目睹,
更參與其間,
一如當事之人。
我寫下自己蒙主召叫的故事
作為我的聖經仿本……
每一字每一句,
猶如每一段聖經章節般,
充滿意義。
我拜訪受刑監獄中的伯鐸
他回顧耶穌召叫他的那天……
回顧他此後看到……學到……
感受到……的一切。
──如果未結識耶穌,
他會擁有怎樣的工作
和怎樣的一生?
──今天的現實與昨日的幻夢
多強烈的對比啊!
我也憶起,
耶穌召叫我的那天……
一如伯鐸……
而後,伯鐸就明朝即將受刑一事,
抒發他的感覺,邀我分享。
主的召叫,依舊持續著。
每日,祂帶引我迎向未知。
直到事情發生的那一刻。
昨天,我蒙受了怎樣的召喚?
伯鐸在湖畔、瑪達肋納在
墓旁聽到的「聲音」,
此刻響在我耳際:
「來吧……我派遣你 ……」
這句話,彷彿在我內心
迴響……迴響……
我不確知它叫我做什麼,
但我認出了那「聲音」,
我於是答覆了……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