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枯井中汲水
Drinking from a Dry Well
書號 : 205277
原著 : 多瑪斯‧格林,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 : 姜川
定價 : 230元   
頁數 : 176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05/10
版次 : 初版三刷
ISBN : 978-957-546-546-9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井枯之時----入門後的祈禱》的姊妹作,作者幫助人釐清「黑夜」的經驗並非是天主的遠離,反而是天主光照更近的臨在。並以聖十字若望的默觀和聖依納爵的神操分辨,教導祈禱者如何更坦然地在天主的愛內,邁向生命的成長與轉化。

相關推薦書籍

井枯之時──入門後的祈禱
When the Well Runs Dry: Prayer Beyond the Beginnings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沙微
定價:220元

祈禱3階段:從相識到相愛
Experiencing God: The three stages of prayer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J.
譯者:姜川
定價:160元

麥子中的莠子──分辨:祈禱與行動的會晤
Weeds among the Wheat──Discernment: Where Prayer & Action Meet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姜川
定價:300元

多瑪斯‧格林神父,Thomas H. Green, S.J.,(1932-2009)。 美國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曾任教於馬尼拉雅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及聖若瑟修院(San Jose Seminary)教授神學、哲學及靈修學。格林神父為相當知名的靈修輔導。他豐富的著作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己被譯成中文的著作有《向天主開放》、《井枯之時》、《從枯井中汲水》、《麥子中的莠子》、《祈禱3階段》 等書。

作者相關書籍

祈禱3階段:從相識到相愛
Experiencing God: The three stages of prayer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J.
譯者:姜川
定價:160元

匝凱,下來吧!——談教友靈修
Come Down Zacchaeus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J.
譯者:姜川
定價:190元

新郎的朋友──談「靈修輔導」
The Friend of the Bridegroom--Spiritual Direction and the Encounter with Christ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譚璧輝
定價:180元

麥子中的莠子──分辨:祈禱與行動的會晤
Weeds among the Wheat──Discernment: Where Prayer & Action Meet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姜川
定價:300元

從枯井中汲水
Drinking from a Dry Well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姜川
定價:230元

井枯之時──入門後的祈禱
When the Well Runs Dry: Prayer Beyond the Beginnings
原著:多瑪斯‧格林 / Thomas H. Green, S. J.
譯者:沙微
定價:220元

導言

第一部分   在祈禱內:縱的層面

第一章        充滿愛的專注

第二章        兩種黑夜

第三章        以信德的眼光看

第二部分  在愛內服務:橫的層面

第四章        愛與喜歡

第五章        與基督一起勞作

第六章        門徒的祈禱

結語  上主,請祢收納

 


導言

  《從枯井中汲水》是我繼一九七九年所作的《井枯之時》(When the Well Runs Dry)的一部續集。在那本早期的作品裡,我探討了初學祈禱者在內在生活,由默想及感性祈禱,步入聖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所說的「心靈的黑夜」的成熟祈禱所經歷的乾枯的轉化。聖十字若望告訴我們,這種轉化為那些堅持不懈使用「心智」祈禱(mental prayer)的人是一種正常的經驗。但他也坦言,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在黑夜或乾枯時仍然堅持不懈地勇往直前。極少數人願意付出代價,願意去接受基督自己在黑夜裡為淨化轉化而工作的代價。大多數的祈禱者雖然並不排斥拒絕天主,但他們卻寧願讓自己居於一種舒適平凡的安逸狀態。他們「為天主工作」(我在《市場中的黑夜》(Darkness in the Marketplace)一書中曾闡述)而非「作天主的工作」 ──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們不願意讓天主在其內自由地作祂的工作。《井枯之時》的目的便是去幫助祈禱者(及我自己)更深切地領悟和接納乾枯臨在的挑戰,並視之為祈禱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在剛剛開始時,乾枯或黑夜確實令人煩惱不安和困惑。我們成長所愛、追求與渴望的天主好像故意避而不見或至少保持沈默。我們擔心我們可能得罪了祂或也許失去了祂,這也是我個人的經驗,而且自從《井枯之時》一書出版以來,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信件,大多數的來信都表達了這一心聲。許多人告訴我,那本書符合了他們的真正需要,並使他們重新找到了內心的平安,而且也意識到發生在生命中的這些困惑和障礙,並非失敗的記號,而是真正成長的標記。我很欣慰和喜悅地知道基督有許多像你們這樣的好朋友。十字若望所謂的「極少數人」原來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他們竟分布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和生活的各個層面。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強烈地感覺到有一種回到枯井的願望和需要,需要去了解當祈禱者在黑夜裡「坦然在家(to be at home)」時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我也經常被問到:黑夜(或乾枯)是否就是神枯(desolation)的一種狀態?它是否必須來困惑我們?它是否總會摧毀我們的平安?在初期階段,我認為是如此,因為我們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我們也害怕失去天主。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如果我們有一位了解我們的具體處境,且有豐富經驗的神修導師作為嚮導,或像十字若望和大德蘭這樣的靈修導師,我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在黑夜裡獲享內在的平安和恬靜。正如我曾在《井枯之時》一書中所表達的,我們可以學習去「漂浮」。我們的感官和悟性知道黑夜的困難和挑戰性,但是仍然有一種雖出自於晦暗但堅實信德的隱含自信顯示出「一切尚好」。

  我希望在本書中進一步探討這種「在黑夜裡獲享內在平安」的新狀態。本書是我利用在菲律賓使徒工作服務階段的安息年,在我母親的公寓裡完成的,母親同時也給了我無盡的支援和鼓勵。因為我的聖召──一如大多數的讀者一樣,是在教會內作一名活躍的門徒(行動中的默觀者),因而我們將特別留意我們在祈禱和工作中的成熟乾枯的經驗。本書第一部分討論的是當祈禱者在初期結束了接受天主沈默的挑戰,並學習在黑夜或乾枯中處之泰然後,在正常祈禱生活中所發生的一些現象。第二部分探討這種新狀態為我們活
躍的、市場生活所隱含的暗示。因而,本書第二部分也可視為《市場中的黑夜》(一九八一)的一個續集,前書側重於十字若望所稱謂的心靈的黑夜,即在轉化過程中,教堂與市場、傳統祈禱與入世生活的關聯。

  十字若望是成熟祈禱和指導人靈的偉大導師,本書第一部分主要建基於他的作品和思想。第二部分則側重於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de Loyola)的靈修思想和精神。他是我在基督內的父親,也是教會內使徒工作團體的奠基人之一。令人驚喜的巧合是,一九九一年也是十字若望逝世四百週年紀念和依納爵誕辰五百週年。對耶穌會和加爾默羅會來說,這都是一個重大的慶典和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也使我能榮幸地將本書奉獻給這兩位偉人,他們在「天主內,一直是我靈魂的父親」(這也是多年前聖方濟薩威對聖依納爵的表達)。

  在本書中也浮現出一個重要的話題,雖然十字若望和依納爵的靈修精神隸屬於不同的神恩泉源(默觀生活和使徒工作),但仍然有許多相似之處。超脫於外在的一切紛擾與束縛,為能自由地在愛與服務中走向天主的進程是他們兩位的思想核心之一。也正如他們所指出的,這也是耶穌福音勸諭的中心。願他們能祝福本書並使之成為一個好的工具,如依納爵所說的「成為天主得心應手的工具」,而在愛中轉化我們今日的人們。

一九九○年八月六日 耶穌聖容節



  當我剛剛作完上述的導言並準備將手稿付梓出版社之際,我自己最好的朋友,我的母親在熟睡中平安地回歸父家。之前我和母親剛剛從阿迪融達克山(Adirondack)五日旅遊歸來。母親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她的一切常令我們懷念和分享。有一件事她曾對我說(因為閱讀為她頗感吃力,她常常在聆聽我的演講錄音中慢慢熟睡),她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如何祈禱。她每日參加彌撒也祈禱。但對她而言,她的「方法」好像太容易、太直接,她與天主,就好像和我們 ──她的家庭一樣,舒適開心地在一起生活。這會不會哪裡有問題呢?

  我自己更能了解母親複雜的內心世界。當我的父親於一九七三年去世時,我明白母親內心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悲傷。從她過去所講的一切當中,我了解到當我還是個小孩子時,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他們所受的煎熬。我了解到我父親自從一九四一年聖誕節,當他的長兄,也是我的代父自殺身亡後,對聖猶大 ──無助者主保的敬禮。不,母親的方法一點也不淺短和輕鬆,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付出一般──並且在八十四歲高齡之際平靜走向另外一個世界。她已經體驗到我在本書中所表達的一切。當我在她突然人去樓空的公寓寫這段話時,我祈願她和我的父親幫助我和您們大家步入同樣的內在轉化平安。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母親的聖容節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