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的吹拂:祈禱與行動
Au souffle de l’Esprit:Prière et Action
書號 : 205341
原著 : 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Père Marie-Eugène de l’E.J.
譯者 : 逄塵瑩
定價 : 300元   
頁數 : 256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6/10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854-5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聖神在哪裡,哪裡就有生命、愛及無限的創造力。

聖神能淨化我們的心思意念,安慰心靈、增強意志,使我們更為整全。

基督徒,從領洗的那一刻起,就蒙召與在他內的天主結合,進入祂豐盛的生命中,體驗聖體聖事所蘊涵的豐富恩寵,並與聖神合作,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瑪利尤震神父教導我們如何藉由靜禱,讓聖神轉化我們,使我們日復一日肖似基督,與天主結合,並與聖父一起發出愛,以最熱切、活潑的行動服務他人,完成自己的聖召,成為天主在世的有效工具

相關推薦書籍

慈悲之樂
La joie de la miséricorde
原著: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 / Père Marie-Eugène de l’Enfant Jésus
譯者:逄塵瑩
定價:200元

與瑪利尤震神父一起祈禱15天
Prier 15 jours avec le Père Marie-Eugène de l’Enfant Jésus
原著:德格來爾、吉夏 合著 / Roselyne Deglaire & Joëlle Guichard
譯者:逄塵瑩
定價:140元

祢的愛伴我成長
Under the Torrent of His Love: Therese of Lisieux, a Spiritual Genius
原著:瑪利尤震 / Père Marie-Eugène de l'Enfant Jésus,
譯者:周弘道
定價:180元

靜禱
Silent Prayer
原著:木撒拉 / Andrzej Muszala
譯者:逄塵瑩
定價:150元

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Père Marie-Eugène de l’Enfant Jésus, 1894-1967)本名亨利‧葛雅祿,1922年進入聖衣會,此後曾擔任該會無數重要職務。他在1932年創立生命之母會1949年出版《我要見天主》這部聖衣會靈修神學大全,此書目前已譯成多種文字。神父與全球各大洲及各種文化多有接觸,除了上述著作以外,尚有大量的口頭教導。在他的避靜講道、演講及主日證道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中心思想,就是聖神急於在各人心中傾注大量的聖愛。著有《靜觀復活奧蹟》、《祢的愛伴我成長》、《慈悲之樂》等書。

作者相關書籍

慈悲之樂
La joie de la miséricorde
原著: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 / Père Marie-Eugène de l’Enfant Jésus
譯者:逄塵瑩
定價:200元

靜觀復活奧蹟
Jésus: Contemplation du Mystère Pascal
原著: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 / Père Marie-Eugène de l’Enfant-Jésus
譯者:逄塵瑩
定價:140元

聖神的吹拂:祈禱與行動
Au souffle de l’Esprit:Prière et Action
原著:耶穌聖嬰瑪利尤震神父 / Père Marie-Eugène de l’E.J.
譯者:逄塵瑩
定價:300元

引言/005

說明/031

 

第一部 基礎

天主的奧祕/035

聖洗聖寵/055

 

 

第二部 愛的轉化

祈禱,與主相會/073

天主在祈禱中的行動/091

每日靜禱/107

基督的完美靜觀性祈禱/135

 

 

第三部 在聖神的影響下

建立天主王國/163

聖神居首位/181

臨在與見證/197

祈禱與犧牲/213

完美的使徒/231

 

   

85698.png 每日靜禱

 

以「每日靜禱」為題的這一章,不是一篇正式的演講,而是一場交談。在交談中,瑪利尤震神父解決經常提出的困難,或回答聽眾直接提出來的問題。我們認為了解從事靜禱所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辦法,對於堅持走靜禱之路的人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將這樣開始今天的交談,我先簡略地說明從事靜觀的幾種困難,並給予每種困難其解決的辦法;然後希望各位提出這些困難的具體細節以利討論,謝謝大家。

 

找出時間

 要從事靜禱,第一個困難就是找出靜禱的時間。一旦向人提出從事靜禱的建議,所得到的第一個反對意見就是:

「可是我沒有時間啊,我哪有時間做靜禱!」

 

也有人會迴避,說:

「我們已經有不少時間作神業了,主日彌撒,早晚禱文。」

根據各人的靈修深度或虔敬方式,他們還會加上平日彌撒、領聖體或其他敬禮;最後說:

「我們沒有時間再做別的了。」

或很明確地說:

「我是家庭主婦,我還得照顧孩子們。」

還有人會說:

「我得上班,我有我的工作,按照我目前的生活流程來看,我不可能再把靜禱加進去了,我實在找不出時間來做靜禱了。」

照以上的種種困難來看,要把靜禱排在生活日程裡,首先就會遇到重新安排個人生活的問題。在已經安排好的生活裡加進靜禱,用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兩小時,似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大忙人,有做不完的事,完全忙不過來:

「如果我再用掉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做靜禱,那我就會忙上加忙,也許就無法盡好我的基本責任,家事做不好,甚至在工作上會有虧職守。」

因此,當人想做靜禱,就必須解決重組個人生活的問題。那是說要改變職業?停止他的日常工作?或因做靜禱而忽略他的本分工作?都不對。經驗告訴我們,有很多大忙人一樣在做靜禱。據說聖方濟‧博日亞(St. François Borgia),他是耶穌會早期的總會長之一,從他就任總會長那一天起,就增加了他的靜禱時間,從原來的三小時增加到了六小時。我所認識的許多人也可以做到用一小時或兩小時來做靜禱,都不成問題。

 

不要聽到做兩小時的靜禱就被嚇到了,只要想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就不必那麼害怕了。在這二十四小時裡,用八個、或九個小時睡眠;還剩下十六個小時。我不知道你的工作需要多少時間,目前一天應該是八小時;那麼還剩下八小時,排兩個小時進去做靜禱,應該不是難事吧。

不要把靜禱視為無關緊要的附加神工,必須把它視為生活裡的重要活動,即使不似睡眠與休息那麼必要,至少是一項獲益匪淺的神工。

 

我相信願意重新安排生活以利靜禱者,必須有一個堅實的信念為基礎,就是堅信靜觀使人獲益匪淺。有人逃避做靜禱,多半是由於他們認為那是次要的神工,不做也無所謂。沒有兩小時的靜禱,也照樣可以上天堂,這也沒錯。總之,這也是因為心中沒有靜禱是必要神工的信念之故。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想到這一點:一旦把靜禱安排在自己生活中,靜禱就會帶給他心理上的平衡與寧靜。在一整天中有一小時的靜禱,我不說那是一小時的休息,一小時的睡眠,但絕對是一小時享用寧靜中的平安。

常有人說—聖方濟‧沙雷(St. François de Sales)就特別提出—做靜禱的人行動比常人敏捷許多,因為靜禱給人休息、放鬆的機會,使官能更加敏銳,因此從人性的觀點來看,官能就得到了改善。總之,靜禱能使人保持心理平衡。用在靜禱的時間若認為是損失的話,那麼,工作因而加快速成,就可以將損失彌補過來。

 

要解決如何在生活中加入靜禱的問題,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情況:靈修生活的程度,個人的能力,總之,完全要看自己要在靜禱中做什麼,用兩小時?對有些人是太多了,的確也是;對於其他人,用一小時,那已經很不錯了,還有人認為半小時就夠了。要想讓靜禱在生活裡起相當的作用,至少要半小時。

 

該如何安排呢?可以把靜禱的時間分開來做,一分為二,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四,端看他的能力和客觀情況。我親眼見過許多忙人,有家庭主婦,也有修道人,他們都有做不完的事,後者既要操心管理上的眾多事項,又有許信件待覆,而他們還是能在一天內抽出兩小時或三小時來做靜禱。

聖女大德蘭在《靈心城堡》的最初幾個住所內談到如何將靜禱納入自己的生活中時,她立刻說要遵守規則 ,這倒不是說要把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都加以安排,而是大略地分配好時間,把靜禱的時間添加進去。

  祈禱與工作

  「能一邊工作一邊祈禱嗎?」

「專心於體力勞動,是否會妨礙深沉的祈禱?」

不會,恰好相反。大家承認體力勞動正好有利於靜觀,因為體力勞動能使頭腦擺脫思考而專注於靜禱。從事靜觀者喜愛體力勞動,遠勝過智力勞動;因為智力勞動要用頭腦,就無法全神專注於天主了。因此,從事體力勞動時,可以同時進行靜禱。

然而,我相信大家不會感到只有工作時祈禱就夠了,必須要在工作之外,只專心於靜禱。即使體力勞動只用去一部分的注意力,其結果當然是沒有把全部注意力用在祈禱、用在靜禱上好,而祈禱或靜禱是需要人全力以赴的。有時我們會遇到人對我們說:

「我呢,我一整天都在想天主,至少時常想到祂。因此我不需要做靜禱。」我們會這樣告訴他們:「錯了,我想,你絕對需要做靜禱;你既然這麼容易想到天主,如果你特別抽出時間來專門獻給祂,那該會有多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收斂心神 

 

靜禱本身則有另一種困難。禱絕對需要人收斂心神,只注意天主,將全部官能都集中在天主身上。靜觀是與天主親密地交流,在我們人這方面就要集全部官能的力量來關注天主,我們以前講過,在靜觀中人應該做出積極的行動,那就是將其理智及全部感官都轉向天主。要做到收斂心神,則需要一種環境和特殊的條件。於是常常有人提出這第二種反對意見:

「我沒辦法收斂心神,也無法集中我的官能,即使我把它們集中兩分鐘,很快它們就各奔東西了。」

 

在我們人這方面就要集全部官能的力量來關注天主,我們以前講過,在靜觀中人應該做出積極的行動,那就是將其理智及全部感官都轉向天主。要做到收斂心神,則需要一種環境和特殊的條件。於是常常有人提出這第二種反對意見:

 

「我沒辦法收斂心神,也無法集中我的官能,即使我把它們集中兩分鐘,很快它們就各奔東西了。」

 

在我們人這方面就要集全部官能的力量來關注天主,我們以前講過,在靜觀中人應該做出積極的行動,那就是將其理智及全部感官都轉向天主。要做到收斂心神,則需要一種環境和特殊的條件。於是常常有人提出這第二種反對意見:

 

「我沒辦法收斂心神,也無法集中我的官能,即使我把它們集中兩分鐘,很快它們就各奔東西了。」

 

收歛心神的困難,尤其是在起步時—以後,會有別種形式的困難—還是要以妥善安排一切來加以克服。妥善安排首先是要慎選靜禱的時間和地點。聖女大德蘭對於這一點非常看重。

 

 

 

選對時間

 

我們需要考慮到,從事靜觀,尤其在開始時,需要各官能集中精力,可以說是智力相當繁重的工作。我們這些致力於智力工作的人,從經驗中得知,在一天中有些時段可以成果斐然,其他時段就無能為力了。因此有些人在早上最適宜工作,有的人則在晚上;至於收歛心神,有的人覺得在早上容易得多,有的人則選擇在晚上。

 

聖女大德蘭說:「當你在靜禱時感到難以收歛心神,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改變靜禱的時間,找另一個時段,看看是否能有所改善。關於這一點,由於各人的性情愛好不同,不可能有一般性的法則可循。」

 

 

 

選對地點

 

各種不同修會根據其靜觀方式會選擇不同的地點。熙篤會士所選擇的是山谷,如在塞南克(Sénanque)的會院;幾乎所有的嚴規熙篤會士(Trappes)也都選擇山谷。本篤會士常是擇山而居;而加爾默羅會士則會走向曠野,不論是在山上還是在山谷;嘉都西會士(Chartreux)則不論氣候如何,一定居於山上,一切都必須有利於祈禱。

 

祈禱的環境至關重要。熙篤會士和本篤會士的風格就截然不同。大多數的本篤會修院都是哥德式建築,而熙篤會修院通常都是羅馬式建築。這並非出自會祖愛好的一個細節;主要是要營造他們祈禱與環境之間的和諧。本篤會為何選擇哥德式?那是因為他們追求禮儀上的光鮮壯麗,與哥德式建築,拜占庭式精緻華麗的風格,彼此間正好相得益彰。

 

嚴規熙篤會士則正好相反,他們需要的是清新的大自然,同時也選羅馬式風格,比較嚴肅壓抑。加爾默羅會士則尋求曠野,尋求聖十字若望理論中的全無,以求獲得在天主內的全有。他和聖十字若望一樣,首先營造出一種既華麗又嚴肅的氣氛,卻不放一件會引人注意的東西,因為如果他利用有形的東西去追求天主,必要求此物必須拋下一切光彩,以免對人有所牽制。

 

以上這一些均有其相當的重要性。你會對我說:

 

「我們哪有可能在家裡建個哥德式教堂,在院子裡建個僻靜住所!」

 

我當然不會做此要求,只是提醒大家環境對祈禱的重要性。那麼要選擇什麼環境呢?要看個人的喜好而定:總之,應該找易於收心的地方,最能掌控自己的地方,而不選會引起焦躁不安的地方,要選擇一個我們官能最不易分心的地方,以利掌控它們。

 

有的人在聖體前最能收心,而有的人卻正好相反,不易在教堂裡收心,因為教堂是公眾場所,隨時都會有人進出,而他們總是怕別人看見他們在祈禱。你會對我說:「他們應該克服這種心理!」不可能,因為人無法克服他所有的感覺,因此也無法收心。

 

在聖體前收心好呢?還是找個靜獨處收心好?有些人比較喜歡在聖體前,因為聖體能使他們感到平靜,那是當然。然而一般人的想法還是不宜在聖體前做靜禱,因為可能會有許多人進堂,那就會由於缺乏必要的靜獨,而使心境無法平靜下來。總之,每個人都可根據他日常生活的條件來選擇他能有、且有利於祈禱的地方。

 

 

 

認識自己的性情

 

關於收斂心神,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會這樣說:

 

「我是個容易緊張的人,會感到不安。」

 

現代醫生,心理醫生和心理分析家都告訴我們,人人都有點病態。當然不是大家都得去醫院治病,而是每人都難免有某種病態傾向。這種傾向通常沒有明顯的病徵,就是不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卻會在重要官能上表現出來,如理智或其他方面。因此,就會感到有點不安……

 

這種容易不安或憂鬱的傾向,就會在靜禱中表現出來,會產生某種煩躁不安,這是大家應該知道的。這時就該用一些方法來加以改善。我們可以採用大家所提倡的如呼吸法,作深呼吸,可以真正使自己放鬆,我不是說可以完全消除神經緊張,可是的確會有幫助。也可以試試其他方法。

 

當然不要誇大這些方法的療效,只是這些以人體生理學和解剖學為基礎的緩解方法,有時試用一下也無妨。我們利用這些方法的優點,卻不可以為用了這出於純本性的方法就能做到真正的靜禱,尤其是超性的靜觀。

 

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向他人徵詢意見,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其實這些傾向多半很輕微,只要有自知之明就行了。知道了以後,就想辦法加以改正即可。舉例來說,如果某人容易不安、多慮,就對他說:「不要去想這些事。」他只要不再去想,久而久之,也就煙消雲散了。另一人容易憂鬱,只要他不被牽制,仍如常走下去,也就緩解沒事了。其他一切傾向也可以這樣加以消減。就如有什麼慢性病的人,還不是一樣過日子,也沒有妨礙他工作。

 

我們身上所帶有的這些病態傾向,在我們的靜禱更加精進時,好像必然會加重。在靜禱成為被動性時,就是天主的行動逐漸居於主導地位時,這些傾向很可能會變得表面化。

 

聖十字若望把這種情形比作礦石在高溫爐火中冶煉,礦石在熔化時,其渣滓就會浮上表面。這些爐渣不僅就是罪污,是過去的生活,尤其是這些傾向。靈魂見到了這些傾向,比以前更認清了它們;靈魂那時好像進入了新的境界,通常就會激起,我不說是一連串這些傾向的發作,但這些傾向至少在心理上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到那時當然就需要有專家的適當建議。其實最有效的療法就是意識到自己的各種傾向,加以認清。一旦認清了並接受了,那就已治好了幾乎一半了。因為這些傾向之所以能釀成大禍,正是因為對其動向毫無意識。

 

因此當人在靜觀的道路上前進時,收心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開始時,只要小心防範各種問題的發生,並選擇良好的環境,天主也一定會來大力相助的。

 

 

禮儀祈禱與靜默祈禱

 

禮儀祈禱,也就是在口禱時,還是有靜禱的問題,就是內心的祈禱。聖女大德蘭在這方面的立場是很明確的。教會今日所持的立場,可以說就是採用聖女大德蘭的教導,並做更詳細地說明。教會一方面要求人不要只參加禮儀就足夠,另一方面要求教友不能只做純個人的祈禱,他必須參與禮儀祈禱,因為禮儀祈禱本身就是基督的祈禱,是基督奧體的祈禱。

 

教友必須兩者兼顧,這也是聖女大德蘭親口告訴我們的。我們看她,不論從理論方面看她的教導,或實用方面看她的祈禱生活,都是禮儀祈禱與個人內心祈禱同時併行的。在降孕隱修院裡,她在自己的居所裡設了一個小祈禱室,在那裡隆重紀念自己所特別敬重的聖人們。她不只以個人靜禱來光榮他們,也以禮儀祈禱來紀念他們。

 

除了她的做法以外,她也說明,禮儀祈禱,也就是口禱,怎麼可能沒有心禱相伴呢?如果我們不注意自己口中所說的話,如果我們不意識到自己是在對天主說話,這種有口無心的祈禱根本談不上是人的祈禱,而是純物性的外在發聲而已。因此,在做禮儀祈禱時,務必心口並用,與教會同聲祈禱。

 

這樣就把這兩者,即心禱與口禱,靜禱與禮儀祈禱結合為一了。當禮儀中伴有聖歌時,也應以同樣的祈禱之心唱出來,以達成整體上的和諧。

 

 

靜禱中的作為

 

我們又遇到另一個問題,另一種困難:

 

「靜禱是什麼?如何從事靜禱?靜禱應有什麼內涵?」

 

對於這些問題,我想在以前的談話中已答覆過了;然而還是容我做一個總結,並強調幾個要點,尤其要藉這個機會,不是駁斥反對的意見,而是改正有些人對靜禱的錯誤看法。

 

 

 

默想與靜禱

 

我們知道法國在十七世紀拜「法蘭西學派」(l'École Française)的巨大影響力之賜,而形成靈修方面的復興浪潮。《宗教情操》(Sentiments religieux) 的作者布雷蒙在十七世紀初期就談到有「神祕靈修的入侵」。我們做進一步的研究,就發覺這神祕靈修的入侵,主要是把聖女大德蘭的作品譯成了法文所激起的。

 

由於奧利埃先生(M. Olier)、龔德朗神父(P. de Condren)及聖文生(St. Vincent de Paul)的大力推行,神祕靈修很快就廣為神職界所接受,而且取了法國式的表達方式,也就是那個時代的表達方式。這當然是難免的:一種靈修方法必須是實用可行的,因此就得適應此民族性的各種形式,於是神祕靈修在法國就取了理性主義的形式了。在這之前,斐乃隆(Fénelon)和波蘇哀(Bossuet)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波蘇哀代表古典主義的偉大十七世紀,理性至上;而斐乃隆卻代表更為感性的傾向,也可能更接近神祕靈修,結果是波蘇哀占了上風。布雷蒙在書中對此似乎感到不無遺憾,我們自己也有同感。

 

斐乃隆很可能是受到了吉用夫人(Madame Guyon)的影響,可是他在這方面的理由似乎也比波蘇哀充分。不論如何,這種靈修就演變成理性的,利用智力的,也就以這種形式傳給了我們:以法國精神包裝了它,就是以偉大十七世紀的精神加以釋譯、表達並說明。

 

我們一直保持著這種傳統。我說「我們」,因為尤其是神職人員,他們在神學院都受過聖方濟‧沙雷、奧利埃先生和法蘭西學派的培訓。這種傳統的靜禱主要是智力式的、默想式的,其結果是在法國人的觀念裡,靜禱就等於默想。若有人問:法國人,你們心目中的靜禱是什麼?就是默想。這是不對的。

 

聖女大德蘭對於這一點曾給予過特別的說明。在她談到靜禱就是默想、就是思考、主要是智力的活動時,她說:對於知識分子來說,這是很好的開始,可是別忘了,靜禱主要是要愛,而不是要想。她哪裡知道她的教導在法國會取這種形式,因為在法蘭西學派誕生時,她早已亡故了,因此,千萬要提醒他們切記:靜禱不是要想,而是要愛。

 

我們不可忘記聖女大德蘭的這句話:靜禱不是默想,而是與天主接觸,與天主交流。我已經強調過這一點了,這是最重要的觀念,必須保持,必須牢記。為什麼要做靜禱?就是要找到天主,與祂交談,與祂相伴。如何才能與祂接觸?我不知說了多少次了:要以信德,以抒發三超德中的信德,對祂說:「我天主,我相信祢的臨在,我愛祢。」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