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在華傳教史 (神叢156)

書號 : 209041
原著 : 羽田月,
譯者 : 
定價 : 380元   
頁數 : 320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23/6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626-7272-06-0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福音進入中國千百年來,歷經波折磨難,其中的興衰成敗、經驗教訓,深值後人省思品評。本書以時間為軸線,簡介天主教會與中華文化的相遇與碰撞。教會在不同朝代施政者的政策及心態下,其發展、機會與命運各不相同;因此本書在每章主題之前都進行了相關中國歷史背景的介紹,希望讀者能於其背景下認識教會在華傳播史。

    本書共分九章,自景教來華至民國時期,主要側重於傳教史的敘述;近代部分則增加教會在華的社會服務介紹、傳教士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貢獻、交流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衝突、百年禁教的政治文化原因探討、傳教士在近代中外衝突中的困境與無奈等。最後,也涉及邊疆傳教史,蒙古大漠、青藏高原都留下了傳教士們的足跡,他們的傳奇依然在當地流傳著。

相關推薦書籍

福音與文化的姻緣(神叢134)──本地化的實質與進程
When Gospel Meets Culture: The Essence and Process of Interculturation
原著:任安道 / 
譯者:
定價:260元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 :誕生、成長及發展 (神叢141)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Vol. I) : Bir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原著:趙中偉、梁潔芬、黃懿縈 合編 / 
譯者:
定價:380元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二:挑戰與展望 (神叢142)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Vol. II):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原著:趙中偉、梁潔芬、黃懿縈 合編 / 
譯者:
定價:360元

可親的天主──清初基督徒論「帝」談「天」(神叢46)
The Fascinating God
原著:鐘鳴旦 / Nicolas Standaert, S. J.
譯者:何麗霞
定價:160元

作者相關書籍

天主教在華傳教史 (神叢156)

原著:羽田月 / 
譯者:
定價:380元

目  錄

viii   作者序

ix     編者的話

       

1      第一章 景教來華

2      一、景教的由來:聶斯多略派向東方遷移

10    二、景教的衰落

12    三、景教覆滅的原因

 

13    第二章 蒙元時期的教會

13    一、蒙元興起前的中國歷史發展

17    二、基督徒團體在蒙古部落中的興起

18    三、蒙古的三次西征---「四大汗國」的崛起

23    四、孟高維諾出使元朝

27    附錄:拉班掃馬與伊爾汗王阿魯渾

 

30    第三章 明朝末年的教會

30    一、大航海時代的中國與西方

36    二、保教權下耶穌會來到東方

38    三、利瑪竇來華前的背景

39    四、岩石開裂

43    五、利瑪竇規矩的確立

45    六、明末天主教會三大柱石

46    (一)徐光啟(1562~1633)

47    (二)李之藻(1565~1630)

48    (三)楊廷筠(1562~1627)

50    (四)小結

51    七、南京教案

55    附錄:南明政權與天主教

 

59    第四章 清朝初期教會

59    一、明亡清興歷史背景

61    二、風雲歲月中的耶穌會士

65    三、楊光先發起曆獄

71    四、協助簽定《中俄尼布楚條約》

72    五、繪製《皇輿全覽圖》

74    六、眾多修會來華與傳教區體制的確立

76    七、禮儀之爭的來龍去脈

87    八、教宗使團來華

90    九、嘉樂特使來華與禁教開始

93    十、如何看待禮儀之爭

 

95    第五章 百年禁教時期的教會

96    一、雍正帝禁教原因

96    (一)高舉儒家旗幟,以承繼孔孟道統自居

98    (二)雍正帝對佛教的偏好與對教會的誤解

100  (三)在政爭中打擊政敵的政治因素

102  二、雍正禁教措施

106  三、乾隆時期寬嚴相濟的政策

108  四、福安教案的發生與影響

113  五、嘉慶年間教難

116  六、中國傳教區管理體制的改變

119  附錄一:守貞女的形成與發展

129  附錄二:平信徒領袖(會長)的形成

 

132  第六章 晚清時期的教會

132  一、工業革命後的中國與世界

133  二、馬戛爾尼使團來華

137  三、中英戰爭爆發

139  四、百年禁教解除

141  五、保教權的轉移

144  六、傳教事業的復興

148  七、中國傳教區體制的變化

152  八、民教衝突

152  (一)西林教案

154  (二)貴陽教案

160  (三)天津教案

164  九、義和團運動的緣起

164  (一)義和團興起前的中國社會

166  (二)此時期的國際形勢變化

167  (三)日本的大陸政策---打垮中國

170  (四)民間與外交上的矛盾

171  (五)巨野教案

172  (六)乙亥建儲事件

173  十、義和團的興起與浩劫

 

178  第七章 民國時期的教會

178  一、清王朝的覆滅

180  二、走向共和

182  三、二十世紀初教會

187  四、教廷與民國外交往來

187  (一)清政府的第一次嘗試

190  (二)民國初年的第二次嘗試

191  五、民國初年政局

192  六、宗座代表來華

196  七、國籍修會和主教

200  八、國籍主教的祝聖

201  九、全國教務會議

204  十、民國時期政教關係

208  十一、戰爭摧殘下的教會與國家

209  十二、滿洲國問題

213  十三、禮儀之爭禁令的解除

216  十四、抗戰時期的教會

224  十五、晚清民國時期教會的社會服務

 

231  第八章 天主教在藏區傳播概要

234  一、耶穌會時期(1624~1640)

241  二、方濟各加布遣會時期(1704~1745)

243  三、巴黎外方傳教會時期(1846~)

246  結語

 

248  第九章 內蒙古地區的福傳

249  一、遣使會時期(1829~1865)

250  二、聖母聖心會時期(1865~1955)

258  三、福傳中的挑戰

262  四、教會在內蒙古社會服務及影響

263  (一)教育領域

265  (二)教會醫療服務

268  (三)社會慈善事業

270  (四)教會移風易俗

271  (五)農畜牧業的改進

273  (六)傳教士學術研究及東西文化交流

280  結語

       

281  附錄一 教宗比約十一世承認國民政府的宣言

283  附錄二 教宗庇護十二世成立中國聖統制詔令

294  附錄三 中國教會史大事年表

301  參考書目

 

作者序

    天主教在華歷史可謂是跌宕起伏,歷經興衰榮辱。眾多傳教士的辛勤耕耘,汗水淚水血水的摻雜,使得福音的種子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日漸茁壯,縱使面對著風霜雪雨,始終能夠屹立不倒。如何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直接關係到教會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長久以來教內外的學者對此問題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並取得豐碩的成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反省與思考。但作為普及類教史著作,數量仍然不多,在教會史教學過程中有感於此,因此萌生寫作一本簡易教材的念頭。

    本書是在平時教學講義的基礎上,進行史料整理分析,增加了部分原始史料及時代背景,有利於更好理解在不同歷史時期教會在華的處境及挑戰。書稿完成後,幾位昔日的學生付出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校對,在此深表感謝。本書在審稿過程中,承蒙諸位專家提出修改建議及推薦的參考資料,針對專家的建議,對於書稿進行了修訂增補,這些寶貴意見使得筆者受益良多,在此致以誠摯謝意。書中仍不免有錯謬出現,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也盼讀者從歷史中教會所經歷的磨難及殉道者身上,挖掘到信仰的勇氣和毅力,透過中國教會歷史發展認識當今教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能夠從歷史的角度去考察、分析,這就是學習教會史意義所在。

 

編者的話

    翻開教會歷史,福音在中華地區的傳播,絕對是壯麗斐然、高潮迭起的一章。從本書中,讀者不難看出歷代以來傳教士們前仆後繼、奮勇來華,在福傳過程中的辛酸血淚,及與政治文化磨合中的迭起興衰,無不令人動容感慨。本書作者以寫通史的方式平鋪直敘,持論相當公允,為華文神學教育增添一本系統而完善、又具學術價值的教史參考書,輔大神學叢書很榮幸收錄於此。透過瞭解教會在華的處境及挑戰,期盼本書不僅對華文神學教育有所貢獻,也能對一般讀者有所助益。

    本書在編輯審訂的過程中,承蒙多位審稿委員提出修改意見,作者亦根據修改建議及推薦的參考資料,進行修訂增補,包括「守貞女的形成與發展」及「平信徒領袖(會長)的形成」,作為第五章〈百年禁教時期的教會〉的兩篇附錄。

    作者在主流的中華歷史脈絡之外,也注意到邊陲的西藏,即第八章〈天主教在藏區傳播概要〉,令人拍案叫絕。至於另一邊陲---蒙古,在大陸出版的內蒙古地方誌裡幾乎將傳教士的開墾功績全部抹殺,但其實西北塞外的灌溉渠道,多是來自比利時及荷蘭的聖母聖心會傳教士們努力之成果。聖母聖心會傳教士1950年代來到台灣,積極地與一些台灣歷史學者合力編寫《塞外傳教史》一書;且1947年王守禮主教在北平上智編譯館也出版了《邊疆公教社會事業》。作者在經過整合後也增修了第九章〈內蒙古地區的福傳〉。

    其他尚有一些細微的修改建議,及因觀點不同而需佐證以更多的文獻,作者或因資料取得不易,或因時間有限,未能補充說明,期待日後若有機會再加以修訂。此外,二十世紀後半段乃至邁入廿一世紀的當代中國教會,亦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的重大變革中歷經多重轉折,也期許作者作為下一步的發展,有朝一日為我們講述這一未完待續的故事。

    另一值得補充說明之處,是台灣教會曾經作為「橋樑教會」,探討天主教在華傳教史自然不可或缺。所幸,輔大神學叢書曾出版《台灣天主教研究》,包含「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及「卷二:挑戰與展望」。天主教會在台灣百年來的發展與蛻變、對台灣社會多方領域的建設與貢獻,以及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環境又如何因應與發展,本書從國際政治、歷史、社會學、法律、教育、哲學等學術領域做研究,不僅見證本地化福傳的使命及碩果,也回應了梵二「與時俱進」的心意,深值讀者參閱。

    誠然,身為華人基督徒,我們至今仍持續地述說著福音在中華地區的傳播史話。邁入廿一世紀的今日,世界局勢快速變遷而動盪不已,尤其在新冠疫情與戰爭陰霾籠罩之際,如何依靠天主聖神在人們愁雲慘霧中繼續點燃這盞明燈,歷史會給我們借鏡,也給我們盼望。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