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 :誕生、成長及發展 (神叢141)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Vol. I) : Bir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書號 : 209038-1
原著 : 趙中偉、梁潔芬、黃懿縈 合編,
譯者 : 
定價 : 380元   
頁數 : 320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20/3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923-8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四百年前的1622年,西班牙傳教士將天主的光灑在福爾摩沙---台灣,建立了第一個傳教站,從此天主教在台灣立足,並於誕成長發展及挑戰中,讓天主的仁愛沐化整個台灣!

天主教在台灣四百年的丹心青史,如何發展與蛻變?教會做了麼?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環境,宜如何因應與發展?這都需要我們的梳理與探究。尤其在1949年之後,教會從一個監牧區開始,發展至今有七個教區;教友人數曾在短時間內升,又在近年急遽滑落。如今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經歷60個寒暑,該是本地天主教學者回顧與展望台灣教會的時候了。

書分由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與卷二「挑戰與展望」兩冊,探究台灣社會和天主教會在寶島上同時發展期間,所生的互動、合作、張力、甚至衝突,並從國際政治、歷史、社會學、法律、教育、哲學等學術領域做研究。期許此嘗試,一則證本地化福傳的使命及碩果,二則期盼吸引更多學者從事相關研究,以更符合「梵二」的心意。

相關推薦書籍

天主教在臺開教記
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
原著:費南德茲 / Pablo Fernandez, O. P.
譯者:黃德寬
定價:180元

活力教會──天主教在台灣原住民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
Church Alive──The Catholic Church among the Aboriginal Peoples of Taiwa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原著:丁立偉、詹嫦慧、孫大川 合著 / Olivier Lardinois, S.J.、Chan Chang-Hui、Sun Ta-Chuan
譯者:
定價:400元

尋──女性神學的台灣經驗

原著:鄒逸蘭 等 / 
譯者:
定價:200元

原住民巫術與基督宗教(神叢81)
Aboriginal Shaman and Christianty
原著: / 
譯者:
定價:250元

作者相關書籍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 :誕生、成長及發展 (神叢141)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Vol. I) : Bir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原著:趙中偉、梁潔芬、黃懿縈 合編 / 
譯者:
定價:380元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二:挑戰與展望 (神叢142)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Vol. II):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原著:趙中偉、梁潔芬、黃懿縈 合編 / 
譯者:
定價:360元

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

vi  李序:從道明會開教到聖統制後的台灣天主教會/李漢民

ix  關序:在台灣問題上從事有意義的研究/關信基

xii  編者的話/趙中偉

1     第一章 導言/梁潔芬

17   第二章 1626~1895年間天主教在台灣的福傳工作/鮑曉鷗撰、林淑理譯

52   第三章 日治時期台灣的天主教會/古偉瀛撰、梁潔芬譯

94   第四章 1950至1960年代台灣天主教聖統之發展/張傳聖撰、梁潔芬編譯

133 第五章 台梵關係:1949年到現在/梁潔芬、李允中

165 第六章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催生橋樑教會/梁潔芬、郭文般

193 七章 台灣天主教高等教育在大中華區的貢獻/林耀堂、梁潔芬

225 第八章 普世博愛運動在台灣:全球視野與地方情況/余哲安撰、陳雪霞譯

254 第九章 蔡英文總統時期的中台梵三邊關係/梁潔芬

在台灣問題上從事有意義的研究

關信基教授(宗座社會科學院院士)

 

誰若想了解台灣的天主教會,本書是必讀之作,因為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論述這個地方教會由十七世紀在台灣開教、發展,以至由盛轉衰的軌跡。全書集中討論的範圍是在1949年以降,國民政府在蔣介石(1887~1975)領導下敗於中國共產黨,從南京遷到台灣之後的時期。

本書卷一的主調,一如編輯者所強調的,是有關教會的歷史事件、成果,以及對外和內在的複雜政教關係。在政教關係方面,不論大中華區內,或台灣與其他主權國家如梵蒂岡、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均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本書2018年先以英文出版,現更以中文譯本問世,堪稱為學術著作中,有關台灣教會的奠基之作,真是實至名歸。因為它不用傳統的宗教學、神學和聖經學探討台灣教會問題,它也並非採取傳統的方法,在單一學術領域中討論台灣;而是使用國際關係、社會學、法律和教育等跨領域方式,描述台灣教會。這種研究技術上的突破是需要的,因為近年台灣教會的政教關係轉變,帶來各方面不少的緊張關係。正如一般多名作者的作品,文集中每位作者筆下的章節,章章不同,節節有異,他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詳細描述和討論,必定引起讀者的興趣。

卷一最突出的是第三章〈日治時期台灣的天主教會〉,該章不但提供詳盡的歷史史實,更有簡潔而富有洞察力的討論作結。本卷中有幾篇好文章,將迎合不同要求讀者的口味;王巧利筆下的〈萬金聖母聖殿:教會福傳與政府旅遊政策的相遇〉是其中之一。它的研究時段是2011~2015年的四年間,較其他的文章所涵蓋的時間範圍為短,但它的研究問題非常出色:因旅遊事業興起,引致不斷攀升的消費主義和俗世主義,是否會使萬金寧靜而神聖的氣氛受損?作者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信性,採用三重覆核的研究法,即轉錄、編碼和交叉檢查多個數據來源。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謙卑承認,鑒於她在所研究的天主教會內的平信徒身分,以及作為實地研究者,其結論可能在教會眼中存在偏見。[編者按:可惜本中文版沒有收錄王文,請讀者逕行參閱英文版。]

最後,筆者認為本卷有大量學術寶藏,為建構具意義的假設和理論,砌上一塊塊的研究磚石,築起以台灣天主教會為中心的宗教或社會政治關係的堡壘。張傳聖在第四章〈1950至1960年代台灣天主教聖統之發展〉中,以「萬花筒式的宗教組織」形容當時的教會。我們依此模式向前走幾步,可了解在多層次多花樣的壓力下,區域性和全球性的教會的內部發展和蛻變。在教會內部,這個問題涉及人民如何在不友善的土地上,傳揚外來的宗教。我們要問,教會如何與社會、政府及其他宗教建立關係?另一方面,放眼亞太地區,教會不論何時、如何成功地成為受人尊敬的宗教團體,除了在台灣之外,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菲律賓,甚至美國,沒有任何一個的過程是簡單順利的。

從世界的層面去看,本書卷一為讀者提供很多思考材料。例如:聯合國會籍問題;台灣對既有超級大國之名又有全球責任的美國而言,有何地緣政治與軍事價值;以及中梵關係緩和之下,台灣如何自處等問題。這些均是複雜、多變且同時出現的關係模式。這些清晰的特徵,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灣天主教會。

我們可以進一步想像,在一個完整而囊括一切的系統中,教會作為複雜的子系統,這些問題的互動,構成令人難以置信的台灣生活世界;因此,我們會發現,通過學術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它,是多麼令人激動。換句話說,複雜的系統理論,也許是研究常變的台灣天主教的最佳方法。本卷最大的貢獻,應是在於它能鼓勵其他領域的學者,在台灣問題上從事有意義的研究。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