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神有多大
How Big Is Your God?
書號 : 205299
原著 : 保祿‧顧定豪,Paul Coutinho, S.J.
譯者 : 王慧敏
定價 : 190元   
頁數 : 192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09/11
版次 : 初版四刷
ISBN : 978-957-546-668-8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以小故事貫串東西方的宗教信仰經驗,探索你的神有多大?你所信仰的神有多大的可能?本書作者邀請你竭盡所能地去質疑、去挑戰、去擁抱一位愛無極限的神。作者融合來自東西方的思考方式,再加上許多發人深省的小故事,一層一層撥開迷霧,要我們明白神是大能的、無限的,由此蒙福並得著真正的自由。

相關推薦書籍

天主與我──祈禱:意識到天主與我的關係
God and You: Prayer as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楊黎芳
定價:180元

保祿‧顧定豪神父, Coutinho, Paul, S. J., 出生於印度孟買, 印度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 獲有臨床心理學及宗教研究學碩士學位; 及美國聖路易大學歷史神學博士學位(專攻依納爵神操)。

保祿‧顧定豪神父, 經常帶領避靜, 做神修輔導, 並培訓他人, 以能帶領神操。保祿‧顧定豪神父, 目前亦擔任 Ignis(南亞依納爵神操雜誌)的編輯; 及南亞洲依納爵神操計劃主任。目前擔任美國聖路易大學客座教授。他同時在印度與美國服務。

一位國際知名的依納爵學者及演說家; 他將東方哲思帶入西方靈修。讓我們進入這場饗宴一《你的有多大?》一場持久的饗宴!

作者相關書籍

你的神有多大
How Big Is Your God?
原著:保祿‧顧定豪 / Paul Coutinho, S.J.
譯者:王慧敏
定價:190元

序 方濟會  李察‧羅爾神父/009

作者自序/012

1你的神有多大?/017

2你願意去體驗一位大能的天主?/019

3你準備好了嗎?/024

4生命之河無拘無束 /028

5天主─是經驗而非神學/031

6追尋真理與自由/034

7你能有信仰卻不認識天主嗎?/037

8從慈善到憐憫/043

9你是否與天主有生活的關係,或者只是熱心於宗教?/046                               

10你希望輕而易舉地擁有平安嗎?/048

11四種與天主相連的方法/051

12取悅神─司祭經驗/053

13破碎者的天主─雅威經驗/055

14成全的天主─厄羅亨經驗/059

15律法的途徑─申命紀經驗/062

16過渡性的天主形象/ 065

17超越你心目中的天主形象/068

18你是否有一位不受名字限制的神?/073

19天主,我們父親形象的投影/077

20祈禱,通往自由與愛的途徑/081

21與天主度蜜月/ 084

22你是我的/089

23受苦中的自由/093

24你能體驗基督十字架的自由嗎?/096

25你的財產使你受奴役還是得釋放?/100

26減輕旅途中的負荷/104

27我們是否受役於未曾充分享用過的事物?/107

28初學者的心/112

29奴役性的愛情幻覺/114

30原罪的再思考/119

31認罪悔改,慶祝神的同在/122

32活在當下/ 124

33你屬於垂直世界還是水平世界?/128

34自我與真我/131

35探索遭到竊取的人生意義/135

36你想要在你的墓碑上寫什麼?/138

37生命不欠我們歡樂─它提供我們意義/140

38你以反應或回應去面對生命?/142

39什麼是信念?/146

40聖經與土地/149

41我需要每個人的愛與贊同─一個有害的根本信念/151

42別人應該對我公平仁慈─另一個有害的根本信念/155

43生命應該稱心如意─第三個有害的根本信念/159                                      

44人與毛蟲/164

45天主不干預/166

46你何時會死?/169

47天主的氣息/173

48你為何奔跑?/175

孩子,祝你成功!/177

致謝/179

 

 

 

 

你的神有多大?

  你認識天主嗎?你見過祂的聖容嗎?我喜歡對人說,生命的總結是在人生旅途中找著我們在天主內的身分。但是有時候唯一能真正表達我想說的,是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聖誕節快到了,祖母出去為孫輩們買禮物。當她在玩具店裡按照手裡的購物單仔細選購禮物時,她注意到外面有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女孩正殷切地往店裡張望。祖母覺得於心不忍,她邀請小女孩進入店裡,任意為自己挑選一樣禮物。當他們一起步出店門時,小女孩牽著祖母的手,抬頭望著她慈祥的眼睛問:「你是天主嗎?」祖母有些不好意思、有些感動地說:「不,親愛的,我不是天主。」小女孩追問 :「那妳是誰呢?」祖母想了一會兒說:「我是天主的孩子。」小女孩很滿意,微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們之間有關聯。」

  當人們與你在生活中接觸時,他們能在你身上看見與神的連結嗎?

  故事中的小女孩在那一天給了祖母一份美好的聖誕禮物。一份比祖母餘生中所能給予或接受的都要更寶貴的禮物。她體認到自己是天主孩子的真實身分

  聖保祿宗徙告訴我們,當我們相信自己是天主的子女時,我們就成為天主的

繼承者(羅八16-17),天主的禮物不是我們的特權,它們成為我們應享的權利。

  我們繼承的有多大?那端看我們所信的天主有多大,那在於我們允許自己去認識和體驗一位多麼大能的天主。當「天主」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祂,因為我們要看見祂實在怎樣(若一三2)。當我們所信的天主愈大,我們也就愈大。

 

 

你願意去體驗一位大能的天主?

  從前我在美國醫院中擔任神職的時候,有一次被召喚到一個恐懼死亡的人的床邊。當我到了那裡,看見他的家人們圍繞著他,我就想,他害怕死亡一定是怕丟下他的家人讓他們自謀生計,但事實並非如此。我也可以了解,假如他害怕死亡是因為還有事情未了,或者還有地方想去,但事情也不是這樣。這個人怕死是因為他害怕去見天主,而你知道嗎?這個人曾經做過四十五次神修避靜。自那以後我常常在想,那些避靜中所談論的天主是什麼樣的天主,竟使得這個人在經過四十五次以後,怕死的原因居然是怕去見天主!他的神有多大?

  同一個星期,我又被召喚到一位經告知只能再活三天的女人床邊。當我去伯納斯猶太醫院(Barnes-Jewish Hospital)看她時,她說:「謝謝你來,神父。我在等你。你知道,在你去安老院探訪我之前,我很懼怕天主。我害怕祂的審判和懲罰。你來看過我之後,我與天主之間發展出一份奇妙的經歷和關係,使得我等不及要死。我等不及要死,好與天主在一起。」在那一刻我領悟到我正在一位真正的神祕主義者面前。一位單純、忠信的普通天主教平信徒,如今成了真正有神祕經驗的人。

  宣講死亡以及面見天主是一回事,真正遇見一位活出這樣宣講的人又是另一回事。所以,為了緩和那一刻的張力,我說:「你知道,當你到了天上,得替我說句好話啊!」「噢,神父,」她說,「我正等著告訴天主有關你的一切呢!」「好啦!」我溫順地說,「拜託,不要每一件事都說吧!」

  我們開了一會兒玩笑,然後我與她一同禱告,為這樣一個美麗的生命感謝天主,為所有她得著的禮物,和天主賜給她與別人分享這些禮物的機會,以及將平安、喜樂、愛和意義帶給許多人而獻上感謝。我們為那些使她生命有所不同,幫助她感到快樂和有價值的人感謝天主。我知道只因著她的存在,世界就變得較為美好。當晚她平安去世,不懼怕死亡,因為渴望與天主在一起。一位單純的女子,她對耶穌和聖母的信德與奉獻使她心靈開放,將她帶到慈悲的天主腳前,而當她到了天主面前時,天主正等著歡慶她的生命。

  當我與全球各地的神父、修士、修女們分享以上這兩個經驗時,我驚異地發現那麼多年長的男女都告訴我他們屬於第一類。他們怕死是因為害怕會見天主,他們害怕天主的審判和懲罰,他們害怕是因為他們已接近生命的終點卻幾乎不認識天主。他們似乎執著於相信一個窄化的天主,受困於一個在星期五受難的耶穌,而不允許自己去探索在復活節復活了的主。他們拚命哭求幫助!

  最近有兩位來耶穌會避靜中心避靜的知名人士抱怨道:「我們來避靜中心是希望得到靈性的滋養,而不是來接受靈修的挑戰。」

  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我們去避靜、上教堂、參加講座或會議、祈禱、閱讀與信仰有關的書籍,是為了得著靈性的滋養嗎?或者我們做這些事是為了得到靈修的挑戰?

  以色列人非常明白信心的挑戰。在《申命紀》中,梅瑟想起他們所說的:「唯願我再聽不見上主我的天主的聲音,再看不見這烈火,免得我死亡」(十八16)。他們知道聽見上主的聲音意味著死亡,看見祂的聖容(那「烈焰」)是對我們死於自私的邀請。那是一個挑戰,要我們去超越百分之一的物質世界,邁向百分之九十九的精神世界。

  《出谷紀》中有著很幽默的一段,以色列人對梅瑟說:「你同我們說話吧! 我們定要聽從,不要天主同我們說話,免得我們死亡」(二十19)。

  所以我們去參加宗教服務而且要確保讀到最新的、鼓舞人心的熱門暢銷書,並且參予各種心理和精神的健康避靜及會議。我們離去時感覺良好。

  但是如果我們不願意在靈修上接受挑戰,我們就不能也不會改變。假如我們沒有意願放棄被要求的一切,以便與一位更大的天主相遇,我們會發現我們對天主的了解和體驗不能也不會成長。

  試著把這些帶入你祈禱和默想的時間裡,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把這樣一種願意的心放在你靜默的心禱中,你會被天主勾引住,就像亞巴郎那樣。亞巴郎被要求離開一切他所熟悉的事物,他的國家、他的宗族、他的文化,以及他多神的信仰,而天主應許他「到一個流奶流蜜的地方」(出三8),子孫將「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創廿二17)。天主邀請亞巴郎跟隨祂經過曠野去到一個新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亞巴郎經驗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且發現一個更大的天主。與天主有了這層新關係,亞巴郎無論到何處都成為一個祝福。

  天主帶領亞巴郎經過曠野,如果你有意願跟隨,祂也會帶你經過曠野。曠野代表一個淨化的地方,以及與天主沒有阻礙或干擾的純然邂逅。曠野是一個你會經驗到你是誰的赤裸裸真相的地方,天主的形象與肖像,那神聖的氣息。當你在曠野中時,天主可能會為你心愛的依撒格而來,要你將他祭獻。依撒格是亞巴郎的兒子,是天主許諾給他的禮物。

  你仍然願意認識天主嗎?你仍然想見到天主的面容嗎?你有意願去體驗你自己靈性與神性的身分而成為神祝福的管道嗎?

 

與天主度蜜月

  對我來說,蜜月的重點在於獲取大量的愛情告白。當一對夫婦結婚時,男人與女人來到祭台前,男人告訴他未來的妻子:「我會在順境與逆境中愛妳,在健康與疾病中愛妳,我會全然而無條件地愛妳。」那女人想,噢,我的天,這簡直太棒了。讓我們去某個地方,以便吸收這一切美好。她以同樣的方式回應那男人:「我會全心愛你,如同天主愛你一般,毫無條件。」那男人想,這太美妙了。我要歡宴慶祝,陶醉其中;我們得花時間讓這愛滲透入我們內。男人與女人去度蜜月,沉迷在彼此的愛裡,吸取配偶的美與神祕。所以如果人們蜜月歸來時談論他們吃了些什麼,買了些什麼,我會認為他們或許不曾有過一個真正的蜜月。

  當耶穌在他受洗的經驗之後進入曠野,他做的是同樣的事;他在與天主度蜜月。耶穌的受洗,根據福音記載,是一次對天主偉大的體驗。天開了,聖神降下,天主的聲音說:「我的愛子,祢是我所喜悅的,我的恩惠臨於祢,我因祢而歡欣。」我願意將這受洗的經驗視為與天主之間一個新關係的開端;耶穌正以一種令人驚異的新方式在發現天主。這經驗是如此美妙,耶穌需要時間去消化它,使它成為祂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祂進入曠野四十晝夜。

  天主教會四旬期的四十天是為紀念耶穌在曠野中的四十天。四旬期間,偕同耶穌,我有四十天去加深我與天主的關係,划向神聖之河的更深處。我有一個與天主度蜜月的機會。

  然而,這蜜月中並非沒有困難的時刻。雖然我們正以新而更深刻的方式體驗神,我們在走向那河的旅程中仍然會面臨阻礙。當耶穌進入曠野與天主度蜜月時,祂品味並歡悅於祂與天父的關係。但是祂也面臨三種誘惑,而祂所經歷的誘惑也是我們每個人在走向神的旅途中同樣會遇見的絆腳石。

  第一個面對的試探涉及我們對物質的欲望。當耶穌進入曠野時,撒殫來了,對祂說:「將這些石頭變成餅吃吧。」什麼是餅?餅代表了這世界上物質的東西和生活的舒適。它們好不好?它們非常好。但是耶穌說:「我曾如此美妙地體驗過天主,這些享樂與物質一點也不算什麼。它們固然好,它們固然美妙,但是與我所經歷過的極其美妙的經驗相比――我與父的合一與共融,它們什麼也不是。這些物質的東西無法成為我幸福的來源和我生命的意義。」對物質的欲望無法干擾耶穌與天主的蜜月。

  耶穌對撒殫說人不能只靠餅生活,然而我們可能會對我們所擁有和想要的物質過於關切。當我們被這些欲望吞噬,當我們把這些東西看成幸福的來源和生命的目標時,我們就偏離了與神全然而深刻的關係。我們接受了那餅,雖然我們需要的是只有天主才能供應的滋養。

  第二個試探是關於別人對我們的評語和看法。撒殫將耶穌帶到猶太會堂的殿頂上說:「跳下去吧,經上說:『按照天主的吩咐,天使們會托住你。』」這裡所暗示的是人人都將會宣認耶穌是天主子、默西亞、萬王之王和救世主。人人都會看見耶穌必定是多麼神聖,而稱讚祂。基本上撒殫是在說,讓祢自己從祢的價值、祢的真理和祢與天主的關係中下來,使人們知道並且宣認祢是多麼了不起的一個人。

  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祂也有著同樣的試探。經師和法利塞人來到祂面前說:「假如祢是天主子,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相信祢。讓祢自己下來,我們就相信祢。」那也是我們人的誘惑。有多少次我沒有完全按照從我與天主關係中而來的價值觀去生活,只是為了討好我的兒女們?在我生活中,又有多少次我向天主和我關係中最寶貴的價值妥協,只是為了要維護我與我的男朋友、女朋友、配偶的關係?有多少次我在教會中保持緘默,以便維護堂區裡眾人對我的好印象,而因著與天主的關係,我的感覺和想法其實有所不同?有多少次我在不公義面前保持沉默,而我與天主的關係要求我有所作為?

  耶穌以拒絕這樣的試探告訴我們,人們說什麼並不重要。那些今天高喊「賀三納!」的人就是明天高喊「釘死祂!」的人。唯一重要的是天主對我說什麼以及天主對我的感覺:你是我所喜悅的,我的恩惠臨於你,我因你而歡欣。人們對我說好說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自己與天主關係的感覺,而我是自由的。如同生活中的享樂,別人的好評是一件好事,被認為有榮譽、有道德、公正、仁慈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不能將我的幸福建築其上,或者在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想法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第三個試探,大部分人都受其驅使,那就是要成為某個重要人物的誘惑,擁有某種權威與權力。在曠野中,撒殫第三次試探耶穌,將世界的王國及其繁華顯示給祂說:「若祢俯伏朝拜我,我必把天下萬國交給祢。」耶穌回答說:「我無意成為有權有勢的人,我不想掌管事物或人。重要的是我的權柄來自天主對我的愛以及我與神之間的關係。我絕不會為了權力、頭銜或名位而與天主分離。」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以人們運用的權力和他們所擁有的頭銜來評斷他們的價值,我們也經常以這些事物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想想看有一個人被問及他從事何種工作時,他回答:「我手下有兩百人。」而他正在為墓地剪草!人們往往認為他們生命的價值與他們對別人掌有的權力或他們所達到的圖騰標杆高度成正比。的確,如果我們擁有權力高位,我們能在這世間做許多有益的事。然而那職位或角色無法成為我們幸福的來源,也不能提供我們生命的意義。將幸福建立在這世界的職位、頭銜、或角色上――或是任何低於至高者,低於神的事物上――只會導致失望。遲早你會失去世上的權力與權威;它會改變,或從你那裡奪去。唯一能持久的權力與權威是你無法賺得或「求取」的,那是你白白得來的在天主內的身分。

  耶穌的受洗和曠野中的經驗成為祂往後生命的基礎,支持祂走過生命的高低,直到祂的受難與死亡。在我們的天路歷程裡,我們也面對著祂所面對過的同樣試探。是的,世上的物質是天主所造,是好的;是的,別人對我的好評正面而美好;是的,能承擔責任做一個領袖非常值得稱許。但這其中沒有一樣是終點本身,這些也非我們與天主關係中的絕對必要。假如它們本身成為終點,它們就變成了我們與通往生命之河的阻礙。像耶穌一樣,當我們放下這些誘惑,以徹底的自由去體驗神,我們就能與天主共度蜜月。

 

你是我的

  依四九15-16

       上主說: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

  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

  縱然她們能忘掉,

  我也不能忘掉你!

  看哪,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

 

  我記得當我在念研究所的時候曾經問過我的聖經教授:「這是否意味著天主將我們刺青在祂身上:我不會忘掉你,因為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我的教授告訴我:「噢,不是的,保祿,不可能是那個意思,因為猶太人反對刺青。不過我會去查證一下再告訴你。」他是一位教授舊約的拉比研究專家。下一次上課時,他說:「保祿,你是對的:我請教的那位拉比說『刻在我的手掌上』意思就是刺青。」我為此欣喜若狂,並不是因為我說對了,而是因為這完全符合我個人與天主的關係及我對天主的體驗。

  我對天主的體驗可以用幾個字來概括:「你是我的。」

  這樣的認知繼續界定我與神之間的真實。天主刺青在我身上,我刺青在天主身上,神與我合而為一。我屬於神,沒有什麼可以將這事實從我奪去,神屬於我,沒有什麼可以將這事實從天主奪去。

  這樣的認知來自依四三1-7,天主說:「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這不只是美麗的文字,這是我生活的憑依。從童年開始,雖然有一段時間我的天主似乎像一個怪物,我一直與天主保有一種歸屬感。不是智能上的歸屬感,而是一種能感受到的親密。在我成長期間,我覺得自己像是被天主寶貝和嬌寵的孩子。我知道我對天主是特別的,我成長時對此深信不疑。在我晉鐸的卡片上有著同樣的幾個字:你是我的。這就是我與天主之間關係的表達,持續幫助我充分地活出我的生命與信仰。當我需要去深入生活――去歡慶生命,去了解生命,或者在神祕中持守生命,或對抗邪惡的時候,我總會回到這個表達上。這幾個字幫助我度過邪惡、痛苦和磨難。在過去的歲月中我經歷了許多,而我有所成長是因為天主曾經許諾了我是祂的。

  活在與一位大能天主的關係中――屬於一位大能的天主――並不表示在生活中沒有痛苦,沒有困難。而是每一個痛苦都給生命的神祕帶來一個新領悟,一個新的活著的理由;每一個痛苦都使我們與自己的精神核心更接近,並且給我們一個新的慶祝生命的方法。

  通過生命中所有的痛苦經驗,「你是我的」幫助我成為一個更自由快樂的人。我能更輕鬆自在的擁抱生命,也更能慶祝生命的美與喜悅。我的生命比以前痛苦嗎?也許。但是我比以前自由,我利用每一個痛苦的經驗來更深體會生命的豐盈。「你是我的」幫助我了解並體驗我生命的終極意義。它幫助我抓住永恆與真實的事物,而將一切短暫的東西放掉。它幫助我保持心的平靜,即使是在最痛苦和絕望的情況中。

  「你是我的」不是一個心中的意念,不是一個觀念。它是一個心靈的體驗,我依靠那經驗生活――依靠那「真理」,以東方人對那字彙的了解。那經驗將我帶入更深的親密與愛中,那經驗將我帶入天主深度的奧祕與生命之謎內。當我愈深入這奧祕,無論處在好或壞的情況中,我都愈自由快樂。

  「你是我的」給了我去宣告我所宣告之事的權柄,去活我所活的生命。「你是我的」表達了我生命的意義與信息。它賦予我生與死的理由。

  在你與神的關係中,你是否體驗過一位將你刻在祂手掌上的天主?你是否體驗過一位以你的名字召叫你的天主?

 

我需要每個人的愛與贊同一個有害的根本信念

 

  信念是經由學習而來,可以揚棄,也可以被新的信念取代。當談到觸發行為時,有三個根本信念,我們需要斟酌,因為它們可能是大部分問題的由來。第一個根本信念是:要有價值,必須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或者必須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得十全十美。否則,我就是無用,一無是處,我就一文不值,並且感到焦慮。讓我再重複一次這個信念,因為它很重要:我必須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我必須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得十全十美;否則,我就一文不值,並且感到焦慮。  這個信念有何不健康或不合理之處?將自我價值與拒絕、批評和失敗劃上等號,我必須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我必須在每一件事上都做得十全十美。必須,每一個人,及十全十美都是不合理的字。那麼,什麼是較為合理的說法?有什麼字彙能代替「我必須」?是否可以用「我想要」、「我渴望」、「我希望能夠」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但即使你渴想或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非常好,去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那是否實際或者可能?不,不可能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有必要去得到每一個人的愛與贊同嗎?不,沒有必要。是否有必要去得到我生命中重要人物的愛與贊同――我的父母、我的配偶、或我的兒女?嗯,這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有一部分不快樂的原因是自己加諸於自己的要求,想要得到生命中對我有意義的人的愛。從某方面來說,是讓自己的幸福由他們掌控。我的父母將是決定我幸福的人,如果他們愛我,我就快樂;如果他們拒絕我,我就不快樂。我的配偶也是如此,如果他或她愛我,那麼我就快樂;如果他或她不愛我,我就痛苦。我的兒女,或我的上司,或我的朋友和同伴亦復如此。我必須得到他們的愛與贊同才能快樂,否則我就感到焦慮和沒有價值。假如有人批評我,說一些刻薄和否定的話,或者告訴我有些地方非常不對勁,那怎麼辦?我開始感到緊張、焦慮,並且想,也許那個人對我的批評是正確的。

  這其中有複雜的部分,這一部分有點難以接受。事實的真相是我並不需要別人的愛與贊同,甚至不需要我所愛的人的贊同來成為一個完整而有價值的人。如果能夠那樣是很好――那很美妙,事實上,能擁有父母家人及與我親近的人的愛與贊同是很令人嚮往。但是「除非我得到這些人的愛,否則就無法快樂」並非一個定律。我仍然可以快樂,我仍然能有喜樂滿足,並且過一個全然豐盛的生活。   

是的,父母不要我很糟糕,在年幼時父母去世或遺棄我,或者有一個混亂的童年是很不幸。配偶要離婚,或者子女拒絕我,是令人懊惱。但是這些事的發生並不表示我就不能快樂。因為我不是那個在生命無常中改變的「自我」;我不是那被遺棄的小孩;我不是那被離異的丈夫。我能夠快樂是因為我是那個穩定的「真我」,按天主的形象與肖像所造,我的身分在神內,在一個無條件愛我和寶貝我的天主內:「我親愛的,我以你為喜悅,我的恩惠臨於你,我因你而歡欣。」兒童可能需要愛;而成人需要成為能愛的人。

  我們需要別人的愛與贊同這個根本信念常常難以改變,尤其對於曾經有過悲傷和困擾過去的人。我們的過去的確會影響我們的目前,但是它並不能控制我們的現在,或者決定我們的未來。控制操在我們手中,我們可以改變,可以在生命中有所改變。過去的經驗可能對今天有所影響,但是它不控制我的現在,或者決定我的未來。那麼,當我的情況正受著過去或者我所愛的人的影響時,要收回我對現今的控制,或者有所改變,是否容易呢?容易嗎?不,當然不容易。然而有可能嗎?那也許困難,但不是不可能,如果我真想做到,就能做到。

  我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使它成為我想成為的樣子。我不必被需要別人的愛與贊同這個信念駕馭。想想看,我也許為某些人所愛,但不是所有的人;我可能在某些事上成功,但並非每一件事;而最終是,我究竟是誰?是天主的形象與肖像,是神的氣息。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