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本書目錄
精采書摘
內頁試讀
堯琴納的愛是非常偉大的。 她與天主的交往使她的愛與日俱增。 她常仰賴天主,總是高高興興地承行天主的旨意。 她打開心房,接納天主聖神在她身上的行動;她活著就是為了光榮天主。 透過禮儀年對耶穌基督奧蹟的默想,為她啟示了天主父,這照亮了她的整個一生,並教導了她怎樣去愛臨在於人類中的天主。 所有這一切促使堯琴納成立一個修會大家庭,仁愛聖母聖衣會就是她愛的果實。 這是一本關於仁愛聖母聖衣會會祖、西班牙聖女堯琴納‧魏杜娜(1783.4.16-1854.8.28)的傳記。雖然聖女堯琴納的時代似乎離我們有段距離,但是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她,並不像是一個隔世古人,反而更像是我們同時代的人。在傳記中,我們可以看見她經歷著生活中各個不同的階段:她是一個尋找正確人生道路的少女;是一個在承擔妻子和母親責任時,愈來愈成熟的年輕婦女;她經歷戰亂顛沛、孩子的夭折、丈夫的去世,她是一個藉著獨居與祈禱生活的寡婦,天主預備她成為修會團體的創立者。在這本傳記中,能看見她在各個階段,如何憑著對上主的信賴與依靠,活出充滿愛的人生。
相關推薦書籍
莉迪婭‧馬丁‧本迪喬 ,Lydia Martin Bendicho,仁愛聖母聖衣會修女。
這是一本關於仁愛聖母聖衣會會祖、西班牙聖女堯琴納‧魏杜娜(1783.4.16-1854.8.28)的傳記。
作者相關書籍
引言005
序言007
第一章 堯琴納.魏杜娜015
第二章 堯琴納.馬斯027
第三章 艾神父063
第四章 堯琴納修女083
第五章 成立團體093
第六章 管理的改組159
第七章 遺產189
譯後記197
第一章
堯琴納.魏杜娜
羅冷佐和德蘭夫婦的第五個孩子
十八世紀下半葉,西班牙加泰隆尼亞(Catalun+~a)
人為了使自己生活有所改善,努力奮鬥。即使新法令使它在政治上不具權勢,也不能鎮壓整個區域。在紡織業中因為使用現代的技術,使得工業革命運動,蓬勃發展,製造商和批發商很快就代替了舊貴族。這是社會發生巨大改變的起步階段。新興的資產階級知道如何在巴賽隆納(Barcelona)為自己謀取生機,並使國會聽從。
同樣,這塊土地也充滿了勞作的熱情,人們井井有條地在平原和小山的斜坡上種植葡萄樹。加泰隆尼亞的人都是辛勤的工作者,生來有能力克服各種困難的特性,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使之繁榮。葡萄的商品化為農村帶來了發展,吸引了更多的工業投資。
巴賽隆納是所有這些發展和變化的中心。1783年4月16日,在羅冷佐.魏杜娜先生(又譯:洛倫索.韋德羅納,Don Lorenzo de Vedruna)和德蘭.沃達爾夫人(Don+~a Teresa Vidal)的家中,一個新生兒呱呱墮地,她是這對夫婦的第五個孩子、堯琴納.魏杜娜。根據當時的風俗完全可以推定,就在新生兒誕生的當天,聖堂的鐘聲響起,表示對她接受洗禮的祝賀。漫步在蘭布拉(Rambla)街上的人們,手裡拿著剛買來的鮮花,享受著明媚陽光的照射,他們留意到有個小小的團體伴陪著堯琴納走向聖堂。住在城市這一區域的人們,經常親眼看見重要人物經過他們的身旁:國王、總督、樞機主教、主教等。但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那天從他們身旁經過的這個孩子將在她的有生之年為人
作出巨大的貢獻,她將在西班牙成立第一個回應社會需求而服務的修會團體。其主旨是為給年輕人進行宗教信仰教育,並照顧病人。
前來參與堯琴納洗禮的親朋好友穿越了蘭布拉城,聚集到皮諾廣場(Plaza
del Pino)上的聖堂裡來。這座哥德式聖堂是十四世紀加泰隆尼亞典型的簡樸建
築物。大門旁站著的旁觀者認出了這些魏杜娜家的人。這個家族在該堂區是頗有名氣的,他們並不是只有在領洗的那天跟隨耶穌基督,把自己交托給祂;也不是只在主日才到聖堂裡來;他們是以基督宗教來規範自己日常生活的家庭。
這個小團體虔誠地進入聖堂。從玫瑰花窗透出的粉紅和紫色的光線使周圍的氣氛變得更加柔和,平添了靜謐感。本堂神父奧諾弗雷(Onofre)已經在洗禮池旁等候,洗禮池座落在大門入口處的第一個小堂裡。嬰孩取名為堯琴納.方濟嘉.保拉.安東尼婭(Joaquina Francisca de Paula Antonia)。自從她受洗的那天起,由她的代父母領她進入教會,成為教會的一員以後,堯琴納至死一直忠於自己的承諾。她用一生證明了自己的堅定信仰。現在為了紀念她,在洗禮池前鑲有一塊薄薄的金屬片,上面寫著:「聖女堯琴納.魏杜娜曾在這兒受洗」。為了表示大家對她的敬意,在主祭台左面的小堂裡有一尊她的聖像。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