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史 卷四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Ⅳ)
書號 : 209002d
原著 : 穆啟蒙,Joseph Motte, S. J.
譯者 : 侯景文
定價 : 380元   
頁數 : 38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1967/11
版次 : 八版
ISBN : 978-957-546-856-9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十八世紀的革命浪潮席捲了全世界,也對整頓中的教會產生了莫大的影響。科技的發展、知識領域的擴張、生活水準的提升……大大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人類的手中似乎握有無限的力量,不但可以適應自然,甚至可以改造自然。新思潮和新時代的衝擊對教會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標記,不但要順應社會的新結構,更應該為那些還尋不到光明,以及期待更大正義的人指示應走的道路。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這樣的理念下,為全世界開啟一扇交談之門,教會因著梵二產生許多變革,而會議的結束也正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教會永遠是建立在盤石上的教會,一切正如基督的許諾我同你在一起,直到世末。


 

相關推薦書籍

天主教史 卷一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Ⅰ)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陳百希、侯景文 合譯
定價:320元

天主教史 卷三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Ⅲ)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360元

天主教在臺開教記
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
原著:費南德茲 / Pablo Fernandez, O. P.
譯者:黃德寬
定價:180元

穆啟蒙神父, Joseph Motte;法國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  在臺服務期間:1954-1982。

作者相關書籍

中國天主教史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240元

天主教史 卷一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Ⅰ)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陳百希、侯景文 合譯
定價:320元

天主教史 卷二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Ⅱ)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260元

天主教史 卷三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Ⅲ)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360元

天主教史 卷四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Ⅳ)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380元

第三期:近代教會(續)

 

第二十章 法國大革命時的教會情形 025

壹 革命的起源025

貳 宗教革命029

參 法國以外的革命038

肆 拿破崙與教會040

伍 革命的總結048

 

第二十一章 天主教在十九世紀前期的復興053

壹 法國教會的復興053

貳 德意志天主教的復興058

參 天主教在大不列顛的復興060

肆 天主教在美國065

 

第二十二章 自由主義時代和教宗碧岳九世069

壹 思想自由070

貳 政治自由074

參 自由經濟政策079

肆 教宗碧岳九世與羅馬問題082

伍 碧岳九世對教義的功勳087

 

第二十三章 自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095

壹 現世主義096

貳 教宗良十三世102

參 教宗聖碧岳十世在位期間114

 

第二十四章 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121

壹 神職界的重振122

貳 靈性生活131

 

第二十五章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45

壹 教宗本篤十五世146

貳 教宗碧岳十一世149

參 碧岳十一世的重要奮鬥158

肆 教宗碧岳十二世175

伍 二十世紀教會的內在生活(一九一四│一九六二)183

陸 大公主義(至若望廿三世止)193

 

第二十六章 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傳教情形205

壹 概觀205

貳 非洲傳教217

參 美洲傳教的情形230

肆 太平洋區的傳教情形239

伍 亞洲傳教的情形246

 

第二十七章 十九及二十世紀天主教在中國的情形267

壹 教難時期(自一八○○至一八四二)267

貳 不平等條約時期273

參 茁壯時期283

肆 鐵幕內的教會296

 

第二十八章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319

壹 若望廿三世:大會開幕(一九五八)319

貳 保祿六世及大公會議圓滿閉幕331

參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與大公主義341

結 論347

 

人名中文索引355

人名英文索引370

第二十章 法國大革命時的教會情形

壹 革命的起源

  法國的革命,使當時在位的教宗和教廷,感到意想不到的震驚。公元一七七
五年所選出的教宗碧岳六世(Pius VI,在位期間1775-1799),深為羅馬民眾所
愛戴;他是一位愛好豪華的教宗,大興土木,美化了羅馬城;他也是一國的元首
,他的國土占據著義大利的整個中部,而且他活力充沛,奮發有為。自表面看來
,他的權力穩定無慮,萬想不到威脅會來自法國。

  法王路易十六世(Louis XVI,在位期間1774-1793)是一位虔誠的信徒,素
有盛德之名,他得以繼承王位,人民甚感興奮。當時國事固然甚為紊亂,亟待整
頓的弊端也不少,不過人們總認為可以和平解決。當時政府所面臨的,是嚴重的
財政危機,但對整個國家而言,還相當富裕繁榮,國王於一七八九年五月五日適
時召集了三級會議(Estates-General),神職界、貴族和人民三個階級的代表齊
集於凡爾賽宮,會商解決危機的方策。會議是以宗教的儀式開幕,代表們先遊行
全市,繼而在主教座堂參加大禮彌撒,因為天主教是法國的國教,人民的信仰也
很熱誠。

  誰料想得到五年之後,法國的君主專制竟被廢除,國王和王后都走上了斷頭
臺,貴族非死即逃,教會的財產充公,神職人員被捕或逃亡,甚至一個象徵「理
智」的女伶竟被推上了主教座堂的祭臺,三級會議的許多代表也做了斷頭臺上的
犧牲呢?假如事前有人說出這樣的預言,人必嗤之以鼻,決然無人置信。

  何況這樣慘烈的暴風雨所引起的波浪,又延續了那麼長久,絕不可能無深遠
的原因。這些原因,聰明的觀察家早已辨認出來: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法國的社會
不安,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半世紀以來所謂「哲學家」所散布的自由思想。

革命的社會原因

  自封建時期以來,法國的社會便分成了三個階級:神職界、貴族和第三階級
。這種區分與當時的觀念相符合,並不顯得逆耳刺目,而人民所不滿的,是高級
神職人員和貴族所享的特權:他們不但擁有國內大部分的土地,而且還不用納稅
。神職界所領的國家公費固然由自動捐獻去補助,可是他們還向信徒收繳所得十
分之一的稅捐。這種特權的享受由來已久,原本的理由是:貴族須負擔國防的費
用,但到了十八世紀,貴族已無需單獨負擔軍費了;至於神職人員呢,他們還能
部分地自圓其說,因為他們的收入不但供給敬禮天主的費用,還支持一切的學校
和慈善事業,如醫院、救濟院等等。這些事業是由教會建立的,也由教會負責,
政府是不管的。但在神職界本身,卻有令人看不下去的不平等。在革命時期,法
國的主教都是貴族出身(這不是教會的規定,而是逐漸形成的慣例),但是最使
低階神職人員(本堂和副本堂)不滿的,是他們微薄的待遇,和高級神長(主教
和修道院院長)無比的奢侈富厚,真是判若天壤。

  國王路易十六世同他的大臣們,多次試圖改革國家這種畸重畸輕的狀況,但
因特殊階級的盲目固執,始終反對削減他們的特權。

哲學思想的影響

  特權階級的這種固執,經過半世紀以來「哲學家」宣傳反對的思想,更顯得
不合情理了。這些思想中有一種逐漸贏得了各階層的認同,不但是伏爾泰(Voltaire)
和盧梭(Rousseau)的中產階級讀者,連農民和工人也大受影響:那就是平等的
觀念。大家對特權階級已無法容忍,認為他們已沒有存在的理由,急欲將它鏟除

  到此為止,還沒有什麼反宗教的事,只是合理地要求社會改革,而低階神職
人員也只是發出不平之鳴而已。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