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簡史
Die Jesuiten
書號 : 209022
原著 : 彼得‧哈特曼,Peter C. Hartmann
譯者 : 谷裕
定價 : 250元   
頁數 : 26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03/6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471-4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天主教耶穌會自成立至今的修會文化發展史。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很少會有哪個團體像「耶穌會」那樣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耶穌會的組織形式仿效了軍事組織模式,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不寬容、假神聖和「?對權威」的特徵;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耶穌會取消了統一著裝和修院制度,它在中、高等教育制度,巴洛克藝術、巴洛克建築方面以及在傳教上所作的貢獻,都是值得稱頌和讚揚的。

相關推薦書籍

彼得‧哈特曼,Peter C. Hartmann,1940年出生。  1971-1981年曾擔任巴黎德意志歷史研究所當代史主任;1988-迄今,於德國梅因兹大學擔任通史和近代史系主任 。其著作有: 《南美的耶穌會國》、《法蘭西史》、《近代法蘭西國王與皇帝》。

作者相關書籍

耶穌會簡史
Die Jesuiten
原著:彼得‧哈特曼 / Peter C. Hartmann
譯者:谷裕
定價:250元

目錄

前言 11
第一章 創立和初始階段 15
第一節 依納爵‧羅耀拉(1491-1556)至1540年修會成立 17
第二節 依納爵‧羅耀拉與宗教裁判所 23
第三節 依納爵與猶太人 27
第四節 會組領導下的耶穌會 29

第二章 修會的組織結構和靈修精神 35
第一節 新型的修會模式 37
第二節 中央集權的全球性修會 40
第三節 《神操》與靈性生活 47
第四節 修會的使命 50

第三章 1640年以前修會的發展 53
第一節 為天主革新利刃的耶穌會 55
第二節 對巴洛克虔敬形式的維護 60
第三節 耶穌會人文中學的擴展 63
第四節 耶穌會的宮廷告解神父 65

第四章 耶穌會的外方傳教 75
第一節 北美洲 80
第二節 拉丁美洲 83
第三節 巴拉圭的「耶穌會國」 87
第四節 亞洲 95

第五章 文化成就 103
第一節 耶穌會文學 105
第二節 耶穌會戲劇 110
第三節 巴洛克建築與「耶穌會風格」 115
第四節 人文中學教育 120
第五節 大學和修道院 127
第六節 學術研究 129

第六章 1640年到1773年修會的解散 139
第一節 1750年以前的鞏固和發展 140
第二節 與楊森派的論爭 143
第三節 與新教和啟蒙運動的抗衡 148
第四節 逐步走向僵化以及修會內部採取的解決措施 150
第五節 耶穌會遭到驅逐、迫害和取締 155

第七章 從1814年修會的重建到1917年 163
第一節 1814年耶穌會的重建及艱難的恢復階段 165
第二節 在總會長羅堂及其繼任者領導下的迅速發展 167
第三節 教會和文化鬥爭期間的修會 171
第四節 十九世紀的使徒工作 178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耶穌會 183
第一節 二十世紀遭受迫害─第三帝國中的抵抗運動 185
第二節 徘徊在現代主義與革新之間 199
第三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主義後修會的發展 202
第四節 當代的耶穌會 205

耶穌會各任總會長人名錄 213
會士人數統計表 216
大事年表 217
人名索引 221
參考書目 251

創立和初始階段

 

  耶穌會的創立者對修會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創建了一個新型的修會,還為它制定了組織結構和特有的靈性生活,並擔任第一任總會長,為修會日後的發展確定了路線和方針。而對這位很晚才受主召叫的會祖,其最初的戎馬生涯卻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節   依納爵.羅耀拉(1491-1556)至1540年修會成立

 

  耶穌會的創始人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出身於古老的巴斯克(Basque)貴族。他約於1491年出生在阿斯佩蒂亞(Azpeitia),是羅耀拉與巴爾達(Balda)夫婦第十三個,也是最小的一個孩子。父親卒於1507年。由於家中子女眾多,最小的孩子通常得不到豐厚的遺產,於是父親生前就打算送他去當神職。依納爵自幼喪母,少年時代的他對神職事物似乎並不感興趣。他的兄長中除一人外,其餘均遵循羅耀拉家族的傳統,成了士兵和冒險騎士。家族中的騎士和士兵風範無疑對少年的依納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貝爾特蘭.羅耀拉(Beltra+'n of  Loyola)對他的影響尤為深遠。他是當時西班牙一位重要的鬥士和統帥,不僅精力充沛,而且充滿活力。不久後,父親把依納爵作為宮廷侍童送到伊莎貝拉(Isabella)女王宮廷主管胡安.貝拉斯克斯.德奎利亞爾(Juan Vela+'zquez de Cue+'llar)府中接受教育。貝拉斯克斯是依納爵父親的朋友,他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孩子的成長。少年的依納爵在其府中不僅全面了解了宮廷生活,而且對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中講述的主要是騎士愛情故事和騎士理想。「像每一個生活在宮廷中,醉心於軍事征戰的年輕人一樣」,依納爵後來的秘書卜蘭可(Juan de Polanco)寫道:「他無拘無束地沈浸在愛情、遊戲和榮譽中」,是一個愛慕虛榮、享受生活的凡夫俗子。他甚至冒犯法律,於1515年與幾位兄長一道被送上法庭,之後又被關禁數日。至於事出何因,今天則不得而知。

 

  接受了宮廷教育之後,1517年,26歲的依納爵投奔到安東尼奧.曼里克.德拉拉公爵(Antonio Manrique de Lara)的麾下。年輕的騎士開始了他的士兵、軍官和鬥士生涯,曾在當時已有的各個兵種中服役。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優秀的擊劍手,一位勇敢、魯莽、恣肆、好鬥、富有騎士精神的勇士。如此看來,彷彿命中並未注定他要成為聖人。1521年,在潘普洛納(Pamplona)與法國人的作戰中,依納爵英勇上陣,身負重傷,雖然死而還生,卻不得不盤桓於病榻之上。也就在此時,發生了他生命中的轉折:他由一個恣肆的好戰鬥士轉變為一位禁欲修行的修士,轉變為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教會的聖人。就在重傷臥床期間,依納爵由於得不到喜愛的騎士小說,便接受了虔誠的嫂子瑪格達萊娜(Magdalena)的引導,研讀了熙篤會(Cartusien)修士薩克森的魯道夫(Ludolf von Sachsen)撰寫的《基督生平》和耿稗思(Thomas a+' Kampis)撰寫的《師主篇》兩部書,並不斷用心體味。對這兩部書的研讀和體味,促成了身為騎士的依納爵的內在轉變。此後,他便立志效法神性的英雄,效法聖人。與此同時,據依納爵本人的記述,他見到了「異象」:「一個夜晚,他平躺於床榻之上,忽然清晰地看到了我們敬愛的童貞女(瑪利亞)懷抱耶穌聖子的形象。這一形象持續良久,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當重傷行將痊癒之時,他來到蒙塞拉特城(Monserrat)的聖母像前,將威武的騎士披挂置於聖像前,換上了乞丐的行服。他接著又在曼雷薩城(Manresa)進行了短暫的停留,常常守齋,並在山洞中默禱和瞻想。嚴格的齋戒和贖罪功課,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一度十分抑鬱、沮喪。然而,各種異象卻又堅定了他的信心。他在此時就已制定了《神操》的綱領。1523年,依納爵來到巴塞隆(Barcelona),又從這裡踏上了聖地朝聖之旅。曾經身為鬥士的依納爵此時已33歲,在確定了當神父的目標後,他便下決心開始學習拉丁語,為進入大學深造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