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禮儀年度(上)(神叢99)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
書號 : 108045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 : 韓麗
定價 : 310元   
頁數 : 30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2/2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716-6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教會實行禮儀年度,是為讓教友在生命旅程中,能藉規劃好的年度計畫,逐步深入體驗天主教恩史的意義,幫助教友活出更有深度的基督生命。這是梵二禮儀革新的重點之一,藉著禮儀靈修,把基督救恩貫徹進日常生活中。因為在教會禮儀中所展開的,是基督奧祕的不同面向,它顯示並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夠更加相似祂曾經生活過的樣子。為此,本書上冊,包含總體介紹,以及有關主日、將臨期、聖誕期的反省。每單元均由「歷史背景」開始,以期正確理解該節期或慶節;其次是「禮儀經文」,亦是我們發掘靈修精神的所在;最後是牧靈上的可行性。本書下冊,則針對四旬期、復活三日慶典、復活期、每年不固定日期的節日,和一些聖人慶節,一一加以解釋。

相關推薦書籍

教會禮儀年度(下)(神叢100)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I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韓麗
定價:350元

驢子上的鈴聲
Donkey Bell
原著:嘉芙蓮.杜赫弟 / Catherine de Hueck Doherty
譯者:梁偉德
定價:100元

聖事禮儀神學導論(神叢83)
Theology of the Sacraments and Liturgy
原著:潘家駿 / 
譯者:
定價:220元

作者相關書籍

教會禮儀年度(下)(神叢100)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I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韓麗
定價:350元

教會禮儀年度(上)(神叢99)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韓麗
定價:310元

時間成了永恆,永恆成了時間(潘家駿)

中文版編審者序(胡國楨)

作者自序

緒論部分 教會禮儀年度的相關探討

第一章 時間觀與教會禮儀年度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 人與時間

第二節 基督信仰對時間的理解

第三節 影響基督教會年曆發展的因素

第四節 規範教會禮儀年曆的文件

第二章 教會禮儀年度面面觀

第一節 關於教會年度及其解讀的綜述

第二節 「教會年度」一詞及概念

第三節 禮儀日的不同價值

第四節 正確理解禮儀年度的慶祝

第五節 年曆的未來:永恆曆,或世界曆?

第壹部分 主日

第一章 主日的意義

第一節 從安息日到主日:主日的歷史

第二節 主日的意義和神學

第二章 主日的禮儀慶祝

第一節 羅馬年曆中禮儀年度裏的主日

第二節 主日的牧靈及禮儀問題

第貳部分 聖誕週期

一、聖誕週期鳥瞰

第一節 將臨期

第二節 聖誕節及聖誕八日慶期

第三節 主受洗節之前的聖誕期

二、將臨期

第一章 將臨期的意義與精神

第一節 將臨期的概念

第二節 將臨期的歷史來源

第三節 梵二的禮儀改革

第四節 將臨期的意義和精神

第二章 將臨期的禮儀特色

第一節 將臨期主日感恩禮的讀經

第二節 將臨期平日感恩彌撒的讀經

第三節 祈禱文

第四節 讚嘆式對經

第三章 聖母始胎無原罪節(12月8日)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節日內容

第三節 禮儀經文

第四節 牧靈評述

第四章 將臨期的牧靈

第一節 將臨期的三位指路人

第二節 民間的習俗與傳統

第三節 牧靈評述

三、聖誕期前言:《羅馬年曆》中的聖誕期

第一章 聖誕節(12月25日)

第一節 不同的名稱以及內容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聖誕節禮儀

第二章 聖誕八日慶期內的慶節

第一節 聖斯德望慶日(12月26日)

第二節 聖史若望宗徒慶日(12月27日)

第三節 諸聖嬰孩慶日(12月28日)

第四節 聖家節(聖誕八日慶期內的主日)

第三章 天主之母節(1月1日)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禮儀

第三節 牧靈觀察

第四章 主顯節(1月6日或1月2~8日間的主日)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禮儀

第三節 牧靈觀察

第五章 主受洗節(主顯節之後的主日或星期一)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禮儀

第三節 牧靈觀察

第六章 獻耶穌於聖殿慶日(2月2日)

第一節 各種不同的名稱

第二節 歷史

第三節 禮儀

第四節 牧靈觀察

第七章 預報救主降生節

第一節 本節日的歷史及內容

第二節 禮儀

第三節 一般的習俗和傳統

第八章 聖誕期的精神和內容

第一節 慶祝天主的仁慈

第二節 一個有著兩極與和反差的時期

第三節 慶祝天主與人之間的「神聖交換」

第四節 意識到教會的使命向度的時期

第五節 瑪利亞的重要性

總結

第九章 一般的習俗和傳統

第一節 馬槽

第二節 「平安夜,聖善夜」的故事

第三節 聖誕樹

第四節 寫聖誕卡

第五節 互贈禮物

第六節 唱聖誕頌歌

第參部分 聖誕節與四旬期之間的重要慶節

第一章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第二章 聖母淨配大聖若瑟節

第一節 歷史

第二節 禮儀

第三節 對聖若瑟的敬禮

第九章 一般的習俗和傳統 本章我們要介紹一下流傳了較長時間、並決定了部分乃至整個聖誕期的習俗和傳統。與某個慶節有關的習俗,僅在其標題下有所描述和解釋。

第一節 馬槽(食槽;belen)

一、歷史   

人們所知最早的耶穌誕生場景,可追溯到主曆第四世紀,大約是主曆343年。這一幕被刻在石頭上,並於1877年在羅馬聖塞巴斯蒂安的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San Sebastiano)中被發現。在同一城市的大聖母教堂中,有個白冷山洞的複製品在主曆第五世紀建造。自第八世紀以來,人們開始敬禮耶穌馬槽的遺跡,這些遺物被認為是從白冷運來的。馬槽普遍流行的關鍵一記推動力,來自亞西西聖方濟(1181~1226),他於1223年在Greccio地方(義大利)公開展現了耶穌誕生的情景 :「聖方濟在榮歸天鄉前三年的主誕生節日,在Greccio鎮附近所做的事情,應當被記錄下來且保留為敬意的追念。在那個鎮上住著一名叫做若望的人……真福方濟經常看見他。他在聖誕節前兩週,叫了那個人並對他說:『如果你願意今年一起在格熱橋慶祝聖誕節的話,請儘快去按照我告訴你的準備;因為我想要重演在白冷誕生的那個嬰孩的記憶:他是如何被剝奪了一個嬰兒該享有的舒適待遇;他如何在馬槽中躺在乾草鋪成的床上,在一頭驢和一頭牛之間。因為這一切我曾親眼見過。』那個善良忠信的人聽到這話後立刻離開,然後按照聖人告訴他的在上述地區備妥了一切。那歡樂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他們從好多修會叫來了弟兄們。附近的男男女女也根據各自的情況,準備了最好的蠟燭、火炬,來照亮那個夜晚。最後天主的聖者來到,發現一切準備就緒,就很高興。食槽準備好了,草是乾的,牛和驢被牽到了各自的位置……格熱橋成了新白冷。那個光輝閃耀的黑夜宛若白晝,人和動物都歡喜雀躍。人群逐漸靠近,為這慶祝的新穎而喜樂不已。」從上面引用的塞拉諾的湯瑪斯(Thomas de Celano)的描述中,可以發現聖方濟的聖誕馬槽,和我們如今所通行的樣式很不一樣。那時的馬槽,並沒有瑪利亞或若瑟的人像,也沒有嬰孩耶穌。而是只包括一個裝滿了乾草的食槽,和真正的牛和驢。慶祝完全是在夜晚的森林中舉行的,修士和附近的男女群眾手持火炬和蠟燭來參與。   

方濟會的會士們,以及後來的耶穌會士們,開始使聖誕馬槽得以傳播,而且很快就征服了整個世界。製作馬槽的藝術,在十七世紀末達到了高峰,尤其是那不勒斯(Naples)的馬槽工匠舉世聞名,但是德國、奧地利和南提洛爾地區的教堂和博物館裏都有很著名的馬槽。馬槽的種類多樣,從最簡單的樣式到帶有幾百個貴重木雕人像的精美馬槽。還有些馬槽中的人和物是動態的,包括了舊約中的人物和場面,最後還有植入現代背景下的聖誕場景。

二、不同的場景   

每個馬棚的中心,都一如既往地,是那個與瑪利亞和若瑟在一起的食槽中的小孩。搭就馬棚的每樣東西,都輔助人們把注意力轉向那個中心。早些時候我們也能在馬棚中發現牛和驢這兩種動物。關於這兩種動物是如何取得牠們在主的馬棚中的位置,有很多假設:第一個理論相信舊約中的兩個段落,是造就這一傳統的關鍵,即《依撒意亞先知書》(依一2)記載的雅威天主的話:「我把孩子撫養長大,他們竟背叛了我!牛認識自己的主人,驢也認識自己主人的槽,以色列卻毫不知情,我的百姓卻一點不懂」。《七十賢士譯本》聖經則成就了《哈巴谷先知書》(哈三2)的話:「你將在兩隻動物間顯示自己」。這兩段都講天主向祂的子民顯示自己,但是根據依撒意亞的話,以色列並沒有認出祂,反而是牛和驢知道那是牠們的主。這些動物是提醒我們以色列之無信的象徵性形象。   

另一個理論則把這兩種動物,看作整個受造世界的代表,因為根據《羅馬書》,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著救贖」(羅八19)。這就是為什麼動物會出現在馬棚中,因為牠們也在渴望著基督。另外還有人作出了寓意解讀:牛是祭祀中的奉獻品,驢子是用來負重的,而這兩者都是耶穌為我們所做的:祂成了人,來分擔我們生命中的重負,並被獻做犧牲,來補贖我們的罪。在這個理論中,兩個動物都是象徵性的形象,暗示那將要發生在這個新生兒身上的事,以及祂要完成的使命。那些首先得到默西亞誕生喜訊的牧羊人,也屬馬棚裏的人。在比較精緻的馬棚裏,往往還加上東方來的三國王/賢士。按照禮儀年曆的進展逐漸搭建一個馬棚,稱為「動態馬槽過程」,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在將臨期最後的幾天裏,只有空空的馬槽,預表著我們的期待和對那嬰孩降生的渴望。在平安夜,我們可以把小耶穌、瑪利亞、若瑟的塑像放進去,在聖誕節加上牧羊人,而後主顯節的三國王和星星會完成這個馬棚。這樣一個逐漸完成的過程,對於教授聖誕期重大節日的教理有很大幫助。也能推動教友們一次次拜訪馬槽,來看看新增的場景,並希望能引發他們去反思和默想擺放面前的一切。

三、評估   

馬棚很重要,因為它是聖誕節奧蹟的一個寶貴的視聽輔助,也很容易用於要理和講道中。我們應毫不遲疑地,把聖誕節期間的講道地點,挪到馬棚附近,這樣才能容易指認並解釋那些不同的場景。馬棚的兩個「危險」也勢必一提。首先是馬棚,通常都太過浪漫了。主誕生的展現方式,讓我們有了去看一看並研究各種細節的興趣。這些細節喚醒喜樂和幸福的情感,對於觀者來說,每件事都那麼「美」,但奧蹟與敬畏的層面卻常常缺失,人們通常也感覺不到第一個聖誕發生時的無情現實。第二個危險是馬棚淪為兩千年前遙遠異國某件事情的再現,和我們的文化也迥然不同。這類馬槽不能引領我們意識到在我們的時代裏,基督尤其在窮人與邊緣人身上與我們相遇。刻畫在馬棚中的兩千年前的聖誕場景,應該打開我們的眼,使我們在城市的街頭和寮屋區發現「聖誕」每天都在繼續:無辜的嬰兒誕生於赤貧中,挑戰我們在他們身上看見基督,並走近他們 。馬棚的意義在於達到心靈的皈依,而不只是凝視著多年前發生的一個場景。一位德國的神秘主義者用這樣的話道出了這一點:「哪怕基督誕生過兩千次,但如果祂今天沒有誕生在我們心中的話,祂的誕生都毫無價值。」

第二節 「平安夜,聖善夜」的故事   

這首歌,恐怕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地最為流行的聖誕頌歌了,並且已被譯成一百多種語言。這首歌起源於一個名叫Arnsdorf的村莊,在薩爾茨堡(Salzburg,奧地利)市區西北20公里處,薩爾茨堡因為著名作曲家莫札特的原因而聞名於世。出生於德國上巴伐利亞柏格豪森(Burghausen in Upper Bavaria)的弗蘭茨葛魯柏(Franz Xaver Gruber,1787~1863)是名教師,是這個小村莊的教堂看守人和風琴手。同時他還在鄰村奧本多夫(Oberndorf)擔任風琴手和領唱,這個村莊正是約瑟夫莫爾(Josef Mohr)做助理本堂神父的地方。   1818年12月24日早上,莫爾走近弗蘭茨,告訴他教堂的風琴出了毛病,因此當晚的子時彌撒可能就沒有莊嚴的風琴音樂了。為了克服這個困境,他遞給弗蘭茨一首自己做的詩,並請他作出吉他伴奏的旋律。莫爾的詩,描述耶穌誕生的情景,共有六節,每節都以「平安夜、聖善夜」開始。由於所剩時間不多,弗蘭茨迅速跑回Arnsdorf,把自己鎖在簡樸的小屋裏,作出了吉他伴奏曲及兩個獨唱聲部:男高音和低音。在奧本多夫的子時彌撒中,人們首次唱了這首歌,助理本堂神父莫爾唱男高音的部分並彈奏吉他,沒有了風琴的風琴手弗蘭茨唱低音部分。有幾年的時間,這首歌只在奧本多夫的小堂區傳唱,每年聖誕節都如此。1825年,它為外面的人所發現,並繼而傳遍世界各地。   

令人感動的是,這兩個成就如此著名的聖誕頌歌的人,都來自貧苦家庭:作詞的助理本堂神父─約瑟夫莫爾的父親,是軍隊的逃兵,因而遭到唾棄。他的母親安娜有四個私生子女,在薩爾茨堡所謂的通姦協定裏,她被公開定罪為一個蕩婦。約瑟夫是她的第三個孩子,因此也毫不奇怪,當初為這孩子的洗禮找個代父也極其艱難。唯一一個願意接受這個責任的是約瑟夫烏爾格姆(Joseph Wohlgemuth),是個負責處決罪犯的劊子手。   

譜曲的樂手─弗蘭茨葛魯柏,來自一個貧窮的紡織工人家庭。他們窮得供不起孩子讀書,弗蘭茨不得不依靠一位家庭朋友的資助。他結了三次婚,有12個小孩,其中8個夭折。可以想像這個兩次喪妻、八次喪子的人生命中的悲傷和痛苦。似乎那以「平安夜、聖善夜」開頭的聖誕頌歌就是證明:聖誕奧蹟以特別的方式為這世上卑微貧苦的人而準備。弗蘭茨死後,葬於哈萊茵(Hallein,奧地利)的墓地,每年聖誕節都會有一列儀仗隊駐守。首唱「平安夜、聖善夜」的奧本多夫教堂,在1905年毀於大火,後來在原地建起了一所紀念小聖堂,現在已成為每年迎接幾百名朝聖者的朝聖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薩爾茨堡市成立了一個「平安夜、聖善夜」的協會,其主要目的就是恢復或保存這首聖誕頌歌的宗教性質。已經有很多的百貨商場和商業設施加入了這個協會,他們一致通過在商店裏不播放這首歌,也不因商業利益而濫用這首歌。這個協會也直接導致「把《平安夜》的紀念聖堂改造成婚禮教堂,來賺大錢的計畫」流產。相關的團體寧願甘受貧窮、以其它的方式營生,也不要把《平安夜》商業化。或許,這首著名聖誕頌歌誕生地周圍的事態發展,也給我們傳達了一個訊息,即保護這首歌不因商業或娛樂目的而濫用,並還原其本來的神聖意義和地位。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