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脩此生: 創造性婚姻講「做」

書號 : 203037
原著 : 任兆璋,
譯者 : 
定價 : 240元   
頁數 : 268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1997/1
版次 : 再版五刷
ISBN : 978-957-546-759-3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當白雪公主遇見了白馬王子,兩人一見鍾情,決意長相廝守,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每對夫婦所夢寐以求的。但現實中的婚姻生活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夫婦兩人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和家庭文化,在交流互動中除了自我了解以外,還要透過彼此坦承開放的心靈交流與內在溝通,才能相互提攜,千萬不要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或是想要改變對方,得了「理」卻在無意間失了「情」,形成了婚姻生活的障礙。

婚姻是增進成長的機會,夫婦兩人牽手往情理兼顧上邁進,達到身心的平衡與肯定,進入靈性的階段,享受婚姻生活中真善美聖的豐溢本質。親密良好的婚姻關係,也是父母送給子女人格健全成長旅程上的最佳禮物與基石。

婚姻生活有苦也有甘,在這條具有創造性的婚姻道路上,期望本書能幫助每對夫婦活出成全的自己,創造美滿的家庭,締造和諧的社會。

相關推薦書籍

天知道婚姻從來不簡單──12種愛的表達走向幸福之路
God Knows Marriage Isn't Always Easy
原著:莫琳、藍尼 / Maureen Rogers Law and Lanny Law
譯者:沈映志
定價:190元

任兆璋修女,(1923-2006), 江蘇上海人,天主教社會服務修女會修女,震旦大學畢業,赴美修習婚姻輔導碩士。回台後於1968年創立天主教耕莘醫院社會服務部、1975年成立聖母聖心會華明心理輔導中心家庭部,1993年設立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四十餘年來,在社會工作與婚姻輔導領域中,貢獻心力、惠人無數。著有《共脩此生》、《孩子的心,我懂》、《結婚前.結婚後》、《愛的學習》、《任修女的親子學堂》等書。一路陪伴需要的人們直到2006年蒙主恩召。

作者相關書籍

共脩此生: 創造性婚姻講「做」

原著:任兆璋 / 
譯者:
定價:240元

 本書緣起

   再版推薦序 

  第一章 婚姻生活中的理路

  第二章 突破婚姻中的瓶頸

  第三章 婚姻關係與子女的成長

  第四章 自我價值與兩性關係

  第五章 創造性婚姻

 

  婚姻生活中的理路

  在婚姻中,所要強調的是關係、是成長的機會。兩個來自不同姓氏、不同家庭的男女,踏上地毯的另一端,互相扶持進入共同的人生旅程。假定婚姻中沒有了「關係」,失去了友善的關係,就表示他們要分開了,即將面臨簽字離婚的危機。

  要是想要開車,便得學習駕駛,待取得駕駛執照後,才能安全上路。律師或醫生也需要考上專業執照,才能合法執業。幾天前報紙登載,以後當老師也要考照,滿十年再換一次執照。

  真希望有一天,要結婚的人先得考執照。否則,不曾學習如何度婚姻生活者走上結婚之路,正如不會駕駛便貿然開車,一路險象環生,叫人捏把冷汗。當事人悶著頭東撞西撞,父母親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甚至電視、電影裏怎麼演,也信以為真。最傷害我們的,是那些白雪公主遇見白馬王子的「童話」,使人誤認為結婚以後,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直到永遠。

  請教諸位己婚的女士、先生,在您真實的婚姻裏,是否永遠能保持幸福快樂呢?生活中有無波折?婚姻既然有這麼多的波折,卻從來沒有人教導如何正確且健康的度過;事實上,不斷有人盲目的走進婚姻,也越來越多人頭破血流地走出婚姻。每個人對於婚姻沒有把握都心知肚明,但仍渴望自己的婚姻順利,懷著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態,踏上地毯的另一端。

  譬如:有些時候,父母會教誨結婚的孩子要「相敬如賓」、「上床夫妻下床客」,或希望兩人「恩愛」,要「心有靈犀一點通」。可是,這些話沒有具體的幫助。因為「心有靈犀」是需經長久的時間,才能讓兩個不同背景的人「一點通」。既然很想婚姻美好,又沒把握時,只能沿襲傳統中的迷思。

  傳統上,在新娘下花轎時,用一個篩子罩住她,一方面可以避邪,另方面可以「罩住」她。在十八年的婚姻輔導中,碰到很多太太邊哭邊說:「他們要罩住我耶!我的婆婆在我一下轎,就把篩子拼命罩下去,要罩住我!」我是很可怕的經驗!

  聽說本省在女兒上轎前再三交代:洞房花燭夜要讓先生先上床,然後把自己的鞋壓在他的鞋子上面,嘴巴還要唸唸有詞:

  「我的鞋,壓你的鞋,你會給我管得頭ㄌㄟ′ㄌㄟ′」(台灣話)意思是說,你會被我管得頭低低地。

  這就好像買汽車牌照,號碼是8888就可以發發發發,一路發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發?同樣的,你的鞋壓在我的鞋上,能不能一輩子把我管得抬不起頭來?這實在很難說。

  假使自己父母的婚姻關係美好,便在其中學得度美滿婚姻的秘訣:如果他們一天到晚吵吵鬧鬧,等到自己結婚後,也一樣地吵鬧不休,實在是辛苦的煎熬。

  溝通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行為科學開始發展。對婚姻的成功與否,就有跡可循。心理學家柏恩博士(Eric Berne)的「溝通分析」,在這方面能有貢獻。現在簡單的介紹。

  柏恩博士認為人是相當的複雜,不是單單一個「我」在我內,其中還有很多「我」,在最活躍、最常出現的「我」裡,有一個父母、一個孩子。

  所謂「一個父母」,就是從我小時候開始,父母教給我的一些東西,現在雖然他們不在場,但我會很自然的用父母的心態看待我的生活。譬如:父母對我們不滿意,常加責備。所以,當自己結了婚可能會對配偶說:

  「你看你!瓦斯又沒關好!你就是這樣拖拖拉拉、丟三忘四的。」

  這很可能是父母講話的口氣,而我們和配偶講話的時候,也用這樣的心態講話。同時,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任性,就是:我現在想要什麼,馬上就要得到,沒有辦法等待。我們裏面都有個很任性的孩子說:「我的主意,全要照我的意思去做」。

  以柏恩博士的理論學說,兩個人以成人的年齡結婚,實際上不單單是兩個人走入婚姻,而是四個人同時一起進入,兩個父母、兩個孩子一同走向地毯的那一端。柏恩博士也提到,我們怎樣跟父母來往,也就怎麼樣跟配偶來往。換言之,每一個人結婚以後,都有回到幼年的傾向,很想把現在新組織的家,完全與我小時候的家一樣。

  婚姻問題是性格問題

  根據柏恩博士的原理,婚姻問題其實是性格的問題,就是父母培養我如何跟別人來往,足以影響我性格的形成,而婚姻是跟另外一個人攜手一起走人生的旅程。父母怎樣培育我,是我進入婚姻後順利與否的關鍵。

  性格的形成與早年的生活背景關係密切。婚前對背景的了解固然重要,婚後更需不斷地了解自己與對方的背景,然後才會逐漸進入「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既然進入婚姻以後仍要繼續成長,那麼又如何才能長成為真正的男人與女人?健全而成熟的成人呢?

  柏恩博士說:人在年幼時,自以為是很了不起的。打從嬰兒期開始,認為我和父母,周圍的人,甚至和宇宙相連,自視為權威人物:以為打雷的聲音,就是我在「發聲」;連父母講話也是我控制,因為我跟宇宙萬物是整個的完全連結在一起。

  最初,如果外界發生了問題,會覺得都是自己的錯,也就是:「I am not OK!」「是我不行!我不好!」前幾天有位太太表示,在一年多前先生去世。她那上三年級的小孩對媽媽說:「如果我好一點,我相信爸爸不會死。」那個孩子清楚的表達:是我不OK,所以爸爸死了。他認為他是全能的,可以控制宇宙萬物,好像父親的死跟他有關係。這是第一階段的成熟度。

  等到孩子成長大到某個階段時,發現爸爸媽媽竟然說謊,繳納稅金時也會逃稅,在震驚之餘他認為:「啊!我固然有問題,爸爸媽媽也不OK,他們也有問題。」然後開始認為別人有錯,這是第二個階段。

  到下一個階段,他發現自己沒有錯,全是別人錯了。「我OK,是別人不OK。」這是第三個階段。

  進入第四個階段就比較成熟了。像我這個七十歲的修女,講話很大聲,我們修會的修女說:「妳不像個女人!」雖然我已經改了很多年了,還是大聲講話。這是我的弱點,很願意改,可是卻經常如同聖保祿宗徒在聖經上說的一樣:「做我不願做的事,我願意做的事,我做不出來。」(致羅馬人書第七章19節)

  第四個階段是:「我有弱,別人也有弱,大家都可以有弱,但我們都OK!」

  在婚姻生活裏,從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最後進到第四階段,要逐段經歷。歷經這四階段的成長過程,了解自己的背景,接受弱點,容許自己是一個有強有弱的普通人、可憐而又可愛的人。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談如何在婚姻中成長。

改善婚姻的途徑

  要改善婚姻,該循什麼途徑改善呢?

  (一)從現在到背景

  柏恩博士另一則應用於現實生活的學說:我在結婚前怎樣與父母來往,以後也會怎樣跟配偶來往。比方:一對夫妻蜜月旅行回來後,太太發現先生大聲並以很衝的口氣跟婆婆講話。跟他交往了那麼多年,不曾聽過他那麼大聲講話,那麼不尊重別人。忽然發現:「原來我的先生不太尊重父母」,心裡感到很不舒服。

  幾週之後,先生對太太也開始大聲講話,態度很衝了。太太來談話,我對她說:「妳應感到高興,因為他把妳看成和他媽媽一樣的親密了!」此話怎麼解釋?媽媽在他小時候,就容許他對自己可以大聲、可以兇兇的講話。很多時候做父母的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嘛!他現在心情一定很不好,就讓他隨便講講吧!讓他的情緒發洩一下吧!」這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習慣。

  先生和媽媽講話很隨便,表示他對媽媽深具安全感。幾週後,他對新婚妻子的情感,也與他和媽媽一樣的親密了。「親密包括隨便!親密包括隨便!」

  覺得如何?可曾遇到相同的情況?在婚姻生活裡,並不鼓勵先生們噡家可以對太太大聲講話,而要了解先生現在的行為,是由於他的背景形成的。

  譬如:有一對夫婦,先生是長子,太太是長女。他們的父母大都未受太多的教育,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子女所說的話非常重視,時常要求子女幫忙為家庭做決定或做計畫。結婚前這兩個人都很有主見,甚至父母也要聽自己的,所以結婚後,一討論就吵架。當進入背景的探索後,才了解雙方都慣於別人聽從我。可是進入婚姻後,兩個人必須互相傾聽、彼此尊重,不能凡事都要別人聽從我的。

  在協談的經驗中,多次發現身為獨子的先生,婚姻生活常會產生很多問題。因為在成長的過程裡,通常媽媽在每件事上都會替他做得很好,伺候得服服貼貼。若是這位獨子在團體中認識一位為長女的女子,有很多弟弟妹妹,從小便習慣照顧別人。他看到這女孩很會照顧別人時,就深深地被她吸引。這樣搭配的夫婦,在剛結婚時,雙方都覺得順當,因為新娘慣於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所以也很習慣地照顧先生。可是,等到孩子一個個的生下來以後,她就累壞了。

  曾有協談的太太有兩個孩子,可是她卻說:

  「修女,我有三個孩子。」

  「妳不是只有一兒一女嗎?」有些不解的問題。

  「我先生就是我的第三個孩子。現在我已經很累很累了,再也沒有力量去照顧他了!」

  這裏要強調的是希望新婚的夫婦們,當瞭解現在與背景的關係後,能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態。先生是獨子也好,么兒也罷,都沒有習慣照顧自己。因此,從結婚的第一天起,就要開始幫助先生逐漸的獨立,讓他學習照顧自己。而不是新婚時,凡事都幫他打點妥當,還覺得兩個人的關係都很好呀!很順呀!

  同樣的,有些太太不會做家事,先生卻蠻行的。千萬別對她說:「都讓我來做就好了,妳不會!」新婚時期,這樣處理的確比較容易,可是等到『七年之癢』時,就受不了了。上述自稱有三個孩子的那位太太,和下一個個案中的這位先生都是這種情況。

  有一位先生來談話時,他說:「剛結婚時,她說不會做魚,那無所謂。可是現在過了七年還不會煎魚,好像都是我的事了!」

  太太回敬他:「你要清楚喔!結婚的第一個禮拜我就要求練習燒魚,你說:『不要啦!妳會燙到手啦!』結果到現在七年來,就沒辦法接受讓我學煎魚。」

  了解雙方的背景後,知道不會並不要緊,習慣被人照顧也沒關係,可是需要在新婚時,就開始讓對方慢慢學習。假定婚後第一個禮拜下廚煎魚燙到手,那就幫她擦擦藥,再吹一吹,也會學到一些經驗,下次煎魚的時候,也許會燙得少一點。若是還會被燙到,覺得心疼,就摸摸她疼惜一下。如果只是一味地保護而不讓對方嘗試,到後來自己也會受不了。

  從現在回溯到背景,就是要瞭解配偶的背景,接納他,容許他可以是依賴的。同樣的,當子女剛出生時,比較需要依賴我們,什麼事都要靠我們幫忙他。但必須從他的依賴中,逐漸把自己釋放。假定不自我釋放,會終身為孺子「奴」啊!這是我們要清楚瞭解的。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