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神叢137)
GENESIS: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書號 : 101105
原著 : ,Joan E. Cook
譯者 : 活水編譯小組
定價 : 300元   
頁數 : 288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9/5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905-4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創世紀》介紹了幾個貫穿整部聖經的主題。首先是神聖因果律,即一切的發生都是神祇的作為;其次是建立人神之間的關係;再來是古代說故事的方法,用以表達其信念和價值。

《創世紀》的故事由三大部分所組成。第一大部分是上古史:敘述宇宙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創一~十一);第二大部分是聖祖們的故事(創十二~卅六);第三大部分集中若瑟身上(創卅七~五十)。然而,閱讀《創世紀》時,要記得我們同時看到兩個不同的歷史時代﹕故事所描寫的時代,以及寫作這故事的時代。書中記載的每一段歷史或故事,反映了人們對以往所發生事情的瞭解,也反映出他們寫作當時的背景及關切。
本書在上述觀點下,逐章逐節詮釋《創世紀》經文,最後並附有「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對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

相關推薦書籍

創世紀研究(神叢72)

原著:房志榮 / 
譯者:
定價:340元

聖經中的盟約之愛: 一位信守承諾的父親
A Father Who Keeps His Promises: God’s Covenant Love in Scripture
原著:史考特.韓 / Scott Hahn, Ph.D.
譯者:沈映志
定價:360元

天主與天主的肖像
Dieu et Son Image
原著:道明‧巴多祿茂 / Dominique Barthélemy
譯者:劉河北
定價:320元

作者相關書籍

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神叢137)
GENESIS: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原著: / Joan E. Cook
譯者:活水編譯小組
定價:300元

V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系列」序

Vii  初譯者感言(趙怡德)

X   審訂者的話(胡國楨)

Xvi  聖經新舊約各卷名稱及其簡稱對照表

 

《創世紀》導言

11  壹、上古史(一 1~十一 28

13  一、第一個創世故事(一 1~二 4a

18  二、第二個創世故事(二 4b~三 24

25  三、亞當後代的故事(四 1~五 22

30  四、洪水的故事(六 1~九 17

36  五、洪水之後的人類(九 18~十一 28

41  貳、聖祖史():亞巴郎故事全集(十一 29~廿五 18

43  一、亞巴郎蒙召(十一 29~十三 18

51  二、給亞巴郎的許諾(十四 1~十五 21

59  三、依市瑪耳誕生(十六 1~16

63  四、天主與亞巴郎訂立盟約(十七 1~十八 15

69  五、索多瑪的毀滅(十八 16~十九 38

76  六、依撒格誕生(廿 1~廿一 34

82  七、天主試探亞巴郎(廿二 1~廿三 20

90  八、亞巴郎的最後任務(廿四 1~廿五 18

99  參、聖祖史():雅各伯故事全集(廿五 19~卅六 43

101 一、厄撒烏與雅各伯(廿五 19~28

104 二、依撒格與阿彼默肋客(廿六 1~35

109 三、依撒格祝福雅各伯(廿七 1~廿八 9

115 四、雅各伯娶妻生子(廿八 10~卅 24

123 五、雅各伯啟程回鄉(卅 25~卅二 3

132 六、雅各伯與厄撒烏兄弟重逢(卅二 4~卅三 20

138 七、狄納在舍根(卅四 1~31

143 八、雅各伯定居客納罕(卅五 1~29

149 九、厄撒烏後代的祖譜(卅六 1~43

153 肆、聖祖史():若瑟故事全集(卅七 1~五十 26

155 一、若瑟被賣為奴(卅七 1~36

162 二、猶大與媳婦塔瑪爾(卅八 1~30

167 三、若瑟在埃及漸居高位(卅九 1~四一 53

177 四、若瑟試探其兄弟(四二 1~四四 34

189 五、雅各伯移居埃及(四五 1~四七 27

199 六、雅各伯祝諸子(四七 28~四八 22

203 七、雅各伯最後日子的故事(四九 1~五十 26

211 總結語

213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219 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創世紀研經指南

審訂者的話

舊約是以色列人對自己歷史的信仰反省

胡 國 楨

聖經,尤其舊約文本,本人不主張像一些基要派基督徒一樣,逢人就給一本,讓他沒有任何準備就開始閱讀。要讀懂舊約,應先瞭解它是一本怎麼樣的書。

舊約是以色列民族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

為基督徒來說,「聖經」就是「新約正典綱目」及「舊約 正典綱目」兩套叢書的合訂本。「正典綱目」canon這個詞 來自希臘文,意思是「一根棒」或「一把尺」,它有固定的長 度,可以用來當作測量的工具。這個字常以寓意的方式使用,指的是「準繩」,亦即「判斷事物的是非標準」。所以,為基督徒來說,「新、舊約正典綱目」之中的各書卷,就是我們基督徒用來做為生活準繩的標準參考書。其實,基督徒稱為「舊 約正典綱目」的這一套叢書,猶太教人士也稱之為「經典的正典綱目」,這套叢書分三類:妥拉、先知、文集。

猶太教是以色列民族的傳統宗教,所以,我們稱為「舊約聖經」的這一套叢書,就是以色列民族所講自己民族在歷史中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藉以作為其子民的生活準則。所謂「以色列民族」,就是從主前十一世紀晚期正式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王國開始,直到主曆 70 年耶路撒冷城被羅馬帝國軍隊毀滅為止,這段期間一直都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這個族群的名字。

其實,以色列民族原本並沒有這樣一套做為生活準則的「經典的正典綱目」叢書。他們之所以會開始編寫這套叢書的關鍵,是主前六世紀初發生的那起悲劇性歷史事件:猶大王國被巴比倫帝國消滅了,菁英分子被擄到巴比倫去了。整個以色列民族因此就要從這個世界上完全消失了,這難道就是受到天主祝福選民的決定性命運嗎?

以色列建國

巴勒斯坦地區,約在主前 1250~1030 年這段期間,散居著一些小支派的部落,在有需要的時候常常結盟起來,推舉一位「共主」(《思高聖經》稱「民長」,《和合聖經》稱「士師」)領導他們共同抵禦外侮。

這是很鬆散的支派部落聯盟,彼此間的內聚力並不很強。 到了主前十一世紀中晚期,他們意識到他們需要組織一個更強而有力的中央領導政權,於是於主前 1030 年共同推舉本雅明支派的撒烏耳為君王,在基耳加耳為他傅油,正式成立了以色列王國。這是以色列民族正式建國的開始。

天主許諾達味後裔永世為王

之後,達味在主前 1010 年取得了南部猶大支派的王位,並於 1003 年聯合南北共十二支派,組成全以色列統一的王國,並把國都遷到耶路撒冷。達味的兒子撒羅滿繼續把這個國家治理得很富強,一度他們的疆域遠達美索布達米亞地區的幼發拉底河。這時,他們非常自負,甚至認為自己是天主特別祝福的子民,天主並且許諾這個王朝將存在直到永遠,不論如何,天主都一定會祝福達味後裔永世為王。

可是,撒羅滿死後,統一的王國於主前 922 年分裂了,分別成立北國以色列及南國猶大。

北國以色列滅亡後的反省

隨著國際情勢的演變,兩百年後,主前 722 ,超強的新帝國亞述軍隊摧毀了北國以色列。

這是以色列民族遭遇的第一次政治大災難,北方的以色列國滅亡了,大部分的菁英分子都遭到放逐,離開了巴勒斯坦地區。沒有遭到放逐的一部分菁英分子,逃難來到南國,他們反省為什麼受到天主祝福的民族會有這樣的結果。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天主的許諾是有條件的。他們編寫出了《申命紀》述說 這樣的理念:強調天主的許諾是否能得到滿全,是要看以色列子民對梅瑟所頒布「法律」的忠信持守程度。之所以遭到放逐 流浪的大災難,不是天主放棄了以色列;相反的,是以色列背棄了天主,沒有遵守天主頒布的法律,這是天主給的懲罰。

其實,稍早的先知(亞毛斯、歐瑟亞、第一依撒意亞)已經有了 類似的言論,不斷強調天主子民要施行仁愛,遵行天主的法律。

北國以色列滅亡了,南國猶大子民逃過一劫,至此他們更相信:天主許諾達味後裔的王國,就是南國猶大,耶路撒冷城享有天主特別的保護,其中所興建的聖殿永遠不會被毀。

南國猶大滅亡後的反省

可是,國際情勢又有了很大的變化,巴比倫帝國取代亞述 成了世界的新強權。結果,主前 586 年,南國也滅亡了,耶路撒冷城及聖殿都被毀了,菁英分子也遭放逐流浪去了,達味後 裔再也不能為王了?

這一次的政治大災難發生的前後,耶肋米亞先知重申《申 命紀》的精義,向猶大子民宣告說:你們沒有好好遵守原先梅 瑟在西乃山訂立的「舊盟約」,巴比倫是天主的工具,是來懲 罰你們這不忠信的國度;然而,天主的懲罰並非最後一句話: 天主要懲罰,也會復原,祂會再次帶領以色列子民回到這塊福地,重修聖殿,並與他們訂立「新盟約」。被放逐在異邦的厄 則克耳先知,也用了類似的理念來解釋這次的大災難,肯定天 主祝福並許諾的以色列不會就此消失無蹤,必會再度復興,會有新的耶路撒冷聖城。

同時,有心人士收集了以色列南北兩國政府保存的歷史檔案,順著《申命紀》傳承的宗教理念,編纂出《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列王紀》這一套「申命紀歷史」。這即是以色列子民最早在對天主有堅定信德的光照下,述說自己民族歷史的里程碑。

以色列民族編纂自己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

「申命紀歷史」可能是在主前 538 年放逐結束、回歸耶路 撒冷這幾年內編寫完成的。這套歷史主要是將收集到的有關君王事蹟的政府官方檔案資料,加以整編詮釋。當然,這些政府官方檔案資料中,也包括有政府史官編輯成冊的民間傳說故 事,這類的檔案資料也被編纂出了《創世紀》、《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等書,並把早已存在的《申命紀》連 結起來,被後來的猶太教尊為天主啟示給以色列的「妥拉」, 也就是基督宗教所稱的「梅瑟五書」,就是厄斯德拉向民眾宣讀的「上主命以色列當遵守的《梅瑟法律書》(厄下八 1)。

這期間,有心人士不只收集官方文件編成「申命紀歷史」 及「梅瑟五書」,他們同時也收集被保留下來的各先知神諭及宣講,編寫成「後期先知書」「申命紀歷史被稱「前期先知書。 至此,猶太「經典的正典綱目」中的「妥拉」和「先知」兩類 作品大致已經編寫完成了。至於「文集」類的作品,大約是從這時開始收集編寫的,有些要到主前第二世紀才完成。

顯然,舊約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由口傳資料漸漸收集,變成文字資料,最後經過信仰反省,而編輯成書。以「妥拉」這套叢書為例,就有「雅威典」、「厄羅亨典」、「申命紀派」、「司祭本」等不同源流(參閱:本書 4~7 頁,作者的導言)。這是以色列民族所講自己民族在歷史中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因而,舊約經文的涵義非常豐富,有史料發生時的意義,也有編輯者反省後所賦予的意義。研經若同時能注意各個層面的特質,讀起來才會有意義,也會很有趣。

《創世紀》導言

《創世紀》是一個關於肇始的故事﹕宇宙的肇始、人類的肇始、歡樂與痛苦的肇始、成功與失敗的肇始。這部書著重於 天主跟人的關係,也著重於人跟其他人的關係。這些主題在原則上很簡單,但在我們生活中卻時常很複雜。《創世紀》的主題雖然是普世皆通的,但是因為它的背景及風格屬於古代近東,使它變得複雜。在我們開始看本書之前,以下這幾點介紹能促進我們對《創世紀》的瞭解。

主題

《創世紀》介紹了幾個貫穿整部聖經的主題。首先是神聖因果律。古代人相信一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是神祇的作為。古代以色列人相信唯一的真神,祂的名字是「上主」,或「有者I AM」:出三 14。他們相信這位主導一切事情發生的真神特別眷顧以色列人。人們認為這人神之間的關係是必要的,不僅適用於人神之間,也適用於人們彼此之間的往來。

建立人神之間的關係,牽涉到天主和受造物之間設立界限的重要性,包括與人類、以及各種受造物之間的界限。這界限包括了各受造物之間的正確關係,也包括了人類與天主之間的正確關係。此外,界限又捲入土地及擁有土地的話題。最後,與建立關係之主題密不可分的,是許諾及祝福的主題。造物主允諾祂不會忘記任何受造物,還會照顧他們,即使在受造物多方面破壞了神聖界限之後,祂還是會忠信於祂的諾言。

古代說故事的方法

另一個重要的話題,是古代人們利用說故事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信念和價值。現在我們記錄一件事的時候,力求細節正確,例如這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他們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然後我們試著用這些細節來詮釋我們所記錄的事件。但在古代,回憶往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人們對於歷史事件記錄的細節是否精確,並不在意,更重要的 是探索其中的意義。這才是他們說故事的目的。

這種傳達訊息方式對不識字的文化是非常理想的,因為能 讀能寫的人很少,大家都靠口耳相傳。他們用人們易懂的方式, 把這些事件的寓意從故事中展現出來,讓他們的聽眾記得,以便日後能傳給子孫。事實上,我們會注意到整部《創世紀》中,有些事件出現了不止一次,每次描寫的重心和強調的重點又都不同。這些不同的記錄都留存下來,因為他們使整件事更富有意義,也把人神的關係以及人們彼此的關係繪出一幅更完整的圖畫。

古代近東的平行記載

有些《創世紀》的故事在其他古代近東文化中,都找得到類似的記載。其中最有名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地方名為 Enuma Elish 的創世神話,這個神話和《創世紀》中創造天地的故事互相呼應;另外一部有關追尋長生不老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名為 Gilgamesh  史詩,我們在《創世紀》裏的洪水故事中,也可以看到這史詩明顯的痕跡。

 成書過程的假設

當古代近東人民繼續敘述他們世代相傳的故事時,這些故事慢慢發展出富於當地特有的地域、政治及社會經濟之主題及色彩。等到人們終於開始把他們的故事編撰成書時,這些特性 就成了敘述的一部分。記錄這些材料的過程相當複雜,長達數百年。過去一百五十年來,不少聖經學者研究這個問題,並發展出一個理論,說明聖經最前面的五卷經書(又《梅瑟五書, 包括《創世紀》在內)是如何發展成我們現有之版本的。這個理論 我們稱為「成書過程的假設」Documentary hypothesis。我們會看看當代怎麼用這個理論來瞭解《創世紀》,因為瞭解這卷經書形成的經過,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這卷經書的內容。

根據這個理論,把故事記載下來的過程經過好幾百年,從主前 1000 年左右到主前 500 年左右;在這之前,故事只是在家庭和族人當中口耳相傳。達味做以色列國王的時代,大約是在主前 1000  年左右,這時他已經設法把十二支派統一成一個民族,其中一個步驟就是任命他的史官把民間流傳的故事寫下,編輯成冊。《創世紀》中屬於這部分的早期材料(事實上,整部《梅瑟五書》皆然),我們稱為J 源流(或「雅威典」)J  字母代表希伯來字Yahweh(雅威)一詞的德文拼法Jahweh,因為《梅瑟五書》中來自這源流的部分以「雅威」稱呼天主。

大約一百年之後,撒羅滿國王駕崩,這時達味所建立的王國分裂為二﹕北國和南國。南國(猶大)相信他們仍然忠信於天主及其諾言。北國(以色列)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身分,其中一 個辦法就是把部分「雅威典」源流的故事重新編寫過,加入新的細節,並換成他們當地通用的名稱。這一部分也編入了原來的故事,稱為E源流(或「厄羅亨典」),因為他們稱呼天主為 Elohim(厄羅亨)

又 過了大約五百年之後(主600 年左右耶路撒冷城和整 個南國被巴比倫人打得慘敗。他們摧毀了當時宗教中心的聖殿,俘虜了國王,並放逐了許多耶路撒冷城中的社會菁英。這 個挫敗不僅是政治的,而且也違背了一千年前天主給亞巴郎、 撒辣的許諾,以色列人民一直仰仗的許諾。這樣的劇變,促使人民重新思考這支持他們一千年來的信仰。其結果是又增加了兩個支脈。一個是D源流(或「申命紀派」),代表人民試圖以《申命紀》Deuteronomy的教訓來瞭解他們的放逐﹕即是對盟約的忠信,正規的說法應該是人對天主的忠信。「申命紀派」源流的作者認為人民因違背了天主立下的約定而受到懲罰,導致放逐的結果。他們認為被放逐並不是神沒有信守祂的諾言, 而是由於人們沒有遵照盟約行事。

最後,另有一批也在尋找放逐意義的司祭,保存了一份當耶路撒冷聖殿還是宗教中心時,他們是如何遵循律法的記錄。在他們眼裏,民眾信仰的規範就是在聖殿朝拜天主;他們保存 這樣的記錄,是希望有一天他們會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以便子孫後代能夠按照他們所留下的記錄,公開朝拜天主。如果繼續放逐下去,至少他們能留下一個以聖殿朝拜為宗教中心的輝煌歷史。這個支脈叫做 P 源流(或「司祭本」),代表寫下這些記錄的司祭作者們Priestly authors。剛才提到的申命紀派」與司祭本」這兩組撰寫群,可能不僅是作者,同時也是編輯,把他們的資料來源也編入早期的經書中,成為我們現有的版本。

以上摘要讓我們對於《創世紀》的編寫階段有個概念。我們也可以按照這四個源流獨有的特色把它們歸類。我們發現,不同的作者與編輯用不同的名字稱呼天主:雅威典,或 J 源流,稱呼天主為「雅威」(YHWH,《思高本》譯作「上主」,《和 合本》譯作「耶和華」),即是梅瑟在燃燒的荊棘叢前詢問上主的 名號時,天主告訴他的答案(出三 13~14:或譯「自有者」);厄羅亨典,或 E 源流,則稱呼天主為「厄羅亨」(Elohim),這個 字當時是用來做為所有「神祇」(gods)的通稱,古代以色列人 也是用此字稱呼他們自己的天主。在《創世紀》中我們會發現, 司祭本的編輯將 Elohim(厄羅亨),簡稱為 El(厄耳,《思高本》譯作「天主」,《和合本》譯作上帝」或「」)

這四個源流還有其他的特色。「雅威典」源流是講故事的,敘述了很多細節,讓我們看到、聽到、體驗這些故事,彷彿身 歷其境。它對神祇的描寫栩栩如生,他們筆下的天主是我們凡人能理解、能溝通的,如創二中所顯示。「厄羅亨典」源流則著重於天主的超自然性,常藉著夢中或其他方式出現,突顯天 主臨在及作為的神秘性。「申命紀派」源流比較正經嚴肅,強調人類行為的因果報應,同時又在上下文的脈絡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認出天主。最後,「司祭本」源流聚焦在有關民眾宗 教朝拜方面的事﹕禮儀細節、不同民族在社會中的地位、並常 使用族譜來表示不同民族間的關係。《創世紀》主要來自「雅 威典」與「厄羅亨典」源流;我們會在適當地方指出這些來源, 以加強我們對故事的理解。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