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公函詮釋(神叢118)
James, First Peter, Jude, Second Peter
書號 : 101101
原著 : ,Patrick J. Hartin
譯者 : 活水編譯小組 編譯
定價 : 180元   
頁數 : 14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5.05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812-5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聖經學界一般以《雅各伯書》、《伯多祿前書》、《伯多祿後書》、《若望壹書》、《若望貳書》、《若望參書》、《猶達書》七封書信為「公函」catholic letters,藉以區別保祿書信。「公」catholic有「普世性」universal之意,顯見其通諭性質-寫作對象非為特定教會或個人,而是整個大教會,並有意讓它們在各地方教會間傳佈。由於三封若望書信的思想背景較接近《若望福音》,故併入《若望著作詮釋》出版之。本書詮釋餘下的四卷公函,取名《新約公函詮釋》,乃根據「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的書名(The Catholic Letters)。

本詮釋書根據大公主義的神學觀點,逐章逐節詮釋這四封書信的經文。最後亦附有「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無論對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

相關推薦書籍

新約公函研經輔導手冊(神叢118A)

原著:活水編譯小組 / 
譯者:
定價:60元

保祿獄中書信詮釋(神叢117): 得撒洛尼前書、斐理伯書、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
First Thessalonians, Philippians, Second Thessalonians, Colossians, Ephesians
原著:Vincent M. Smiles / 
譯者:活水編譯小組
定價:300元

保祿獄中書信研經輔導手冊(神叢117A)

原著:活水編譯小組 / 
譯者:
定價:60元

保祿牧靈書信詮釋(神叢116):弟茂德前書、弟茂德後書、弟鐸書、費肋孟書
FIRST and SECOND TIMOTHY, TITUS, PHILEMON
原著:Terence J. Keegan / 
譯者:活水編譯小組
定價:160元

作者相關書籍

新約公函詮釋(神叢118)
James, First Peter, Jude, Second Peter
原著: / Patrick J. Hartin
譯者:活水編譯小組 編譯
定價:180元

v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系列」序

vii 憶陳文鍼:沒有行為的信德是死的(樂近英)

ix 初譯者感言(金宜莊)

xii 編者的話

xiv 聖經新舊約各卷名稱及其簡稱對照表

 

 

1 本詮釋書總導言

《雅各伯書》

4 導言

9 致候詞(一1)

11 序言(一2~27)

18 沒有行為的信德是死的(二1~三12)

26 真正的智慧(三13~四10)

33 祈禱的力量(五7~20)

《伯多祿前書》

38 導言

41 致候及讚頌天主(一1~12)

45 聖潔的新生命(一13~二10)

50 基督徒的日常生活見證(二11~三12)

57 基督徒在苦難中的生活(三13~四11)

63 對受壓迫者的勸勉(四12~五14)

《猶達書》

68 導言

72 猶達書詮釋(1~25)

《伯多祿後書》

82 導言

86 勸修基督徒德行(一1~21)

92 駁斥假教師(二1~22)

97 基督再來的延遲(三1~18)

103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109 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新約公函研經指南

 

詮釋書譯自美國Liturgical Press出版的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套書(2005~2006)第十卷,原書名:James, First
Peter, Jude, Second Peter,直接譯為中文是《雅各伯書、伯多祿
前書、猶達書、伯多祿後書》。不過,Little Rock Scripture Study
小組聖經研讀手冊的編輯小組在主書名下,加了一個副書名:
The Catholic Letters,中文可譯作「公函」,意思是這幾封書
信的寫作對象不是特定的教會團體,也不是特定的個人,而
是向全體基督徒各教會發出的通函,希望各地教會陸續傳
閱、宣讀。我們活水編譯小組最後決定中文版的書名為《新
約公函詮釋》。

其實,新約中的公函共有七封,除了這裏四封之外,還
有三封若望書信。這三封若望書信的詮釋,因其思想背景比
較接近《若望福音》,所以已經以《若望著作詮釋》之名,與
《若望福音》的詮釋一起出版了1。

1 見:活水聖經詮釋系列-新約卷四,2012年6月初版。

本書所詮釋的四個新約作品,都是第一世紀末的作者以已


過世的前教會有力人士(雅各伯、伯多祿、猶達)之名義,為當時
教會處理危機,並為信徒們在受苦難中給予勸勉。

《雅各伯書》及《伯多祿前書》都稱他們的聽眾/讀者為
「散居的」(dispersion, Diaspora)。《雅各伯書》描述他們為「散
居的十二支派」(雅一1),是指生活在巴勒斯坦之外的猶太裔
基督徒;《伯多祿前書》指明寫作對象是「散居在本都、迦拉
達、卡帕多細雅、亞細亞和彼提尼雅作旅客的選民」(伯前一1),
則是隱喻性地指出:外邦基督徒(Gentile Christians)也屬於天主
的民族(伯前二9),所以寫作對象是散居於天上耶路撒冷聖城
之外的所有基督徒。基督徒個人及團體,都能表達對貧窮人及
社會邊緣人的關懷;《伯多祿前書》目的則在鞏固飽受敵視和
受苦難的基督徒的信德,希望他們以耶穌的苦難作為楷模。

《猶達書》及《伯多祿後書》都屬於「後宗徒時代」
(postapostolic period,大約是指主曆90~150年這段期間)的作品,寫作
時親眼為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作見證的宗徒們,除了像若望這
些長壽者之外,大都已經死去。兩位作者都參考了「兩約之間
時期」流行的猶太人默示文學思想,為基督再臨的末世觀
作了有力的辯護。

編者在此也用《伯多祿前書》的祝福詞,祝福讀者能「在
恩寵及認識我們的主,和救世者耶穌基督上漸漸增長。願光榮
歸於祂,從如今直到永遠之日,阿們」。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