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的藝術:心理與靈性的整合 下冊 (神叢113)
A Art of 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s Vol. II
書號 : 201040-2
原著 : 和為貴,Alfonso Arcay, SJ
譯者 : 胡淑琴
定價 : 220元   
頁數 : 208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4.6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7845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本書從培育的角度,將心理學在人性、基督信仰和奉獻生活中所提供的洞察,整合到牧者自己與牧靈服事的生活中,為使自己和他人能活出更豐富的生命。

廣義的「牧者」包括: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從事牧靈服事的領導者、各年齡層的信仰培育者,其關注的共同對象是「人」---既滿被恩寵、帶有天主的肖像,又是向罪惡開放的軟弱受造者。培育是與人這個奧秘互動,無法單憑心理學的「技巧」,而是奠基於明智愛德的一門助人的藝術。

本書緒論簡介培育心理學的目標與牧靈實務的應用。第一篇探討對「自我」的理解,這是推動生命、助人邁向自我整合與自我超越的出發點。第二篇從不同而彼此有關聯的向度來理解「自我」的複雜性,目標是邁向人格的整合、發展心理與靈修的成熟。第三篇尋求「自我」的一致性與發展,經由福音價值的內在化而邁向自我超越,這是基督徒淨化與聖化的恩寵過程。

相關推薦書籍

培育的藝術:心理與靈性的整合 上冊 (神叢112)
A Art of 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s Vol. I
原著:和為貴 / Alfonso Arcay, SJ
譯者:胡淑琴
定價:320元

正直無暇的聖職
Integrity in Ministry
原著: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編譯 / 
譯者:
定價:220元

告訴我,我是誰
Tell Me Who I Am: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Christian Spirituality
原著:慕特、范肯/合著 / Susan Annette Muto and Adrian Van Kaam
譯者:之文
定價:170元

和為貴神父,Alfonso Arcay, 西班牙籍耶穌會會士。羅馬額我略大學心理學碩士,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神學碩士。曾任修會行政職務多年,並長期投身聖召陪伴與基督徒的深度心靈關顧,擁有豐富的諮商實務經驗。目前任教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培育心理學和人際關係等課程。

作者相關書籍

培育的藝術:心理與靈性的整合 上冊 (神叢112)
A Art of 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s Vol. I
原著:和為貴 / Alfonso Arcay, SJ
譯者:胡淑琴
定價:320元

培育的藝術:心理與靈性的整合 下冊 (神叢113)
A Art of 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s Vol. II
原著:和為貴 / Alfonso Arcay, SJ
譯者:胡淑琴
定價:220元

 

作者自序(和為貴)

 

編譯者序(胡淑琴)

 

第參篇 「自我」的一致性與發展

 

第十一章 自我結構的一致性

 

第一節 關於「一致性」的簡要反省

 

第二節 自我結構中的「現實我」與「理想我」

 

第三節 「一致」與「不一致」

---對獻身生活 / 司鐸聖召的影響

 

小 結

 

第十二章 動機與一致性

 

第一節 動機的重要性和其本質

 

第二節 動機的種類與特徵

 

第三節 不同意識層次的動機與聖召上的應用

 

小 結

 

第十三章 內在動力V-N-A與一致性

 

第一節 價值、需求、態度的一致與不一致

 

第二節 價值與一致性的探討

 

第三節 需求與一致性的探討

 

第四節 態度與一致性的探討

 

小結:避免走向極端

 

第十四章 如何在一致性方面成長

 

第一節 「一致」與「不一致」所導致的結果

 

第二節 如何察覺「不一致」?

 

第三節 處理「不一致」的具體步驟

 

小結:日益活出新的價值

 

第十五章 自我超越的發展

 

第一節 如何理解「自我超越」?

 

第二節 自我超越的阻礙與成長

 

第十六章 增加內在化的能力---三種過程

 

第一節 三個過程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 順從的過程

 

第三節 認同的過程

 

第四節 內在化的過程

 

第五節 關於三個過程的綜合反省

 

 

撰述者

 

在教會的經驗中,常肯定「恩寵是建立在本性上」。恩寵並非在本性的邊緣或與本性對立的情況下運作,天主不是隨意任性的天主。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在培育的實際方法上,似乎並未一致性地表達出這種信念。在歷史的某些時刻,曾經歷過於強調恩寵的重要性,而幾乎給人一種遺忘、忽略或貶抑本性的印象。「唯獨恩寵就足夠了」,這句話如果可以正確地瞭解,是沒有問題的;若以化約主義的方式來理解,就會有危險。可惜這種態度,不僅一方面沒有必要地犧牲了天主創造的作品的一部分,同時也增強了自然科學主義更激烈的反對立場,走到另一種化約主義的極端,強調唯獨經由實驗證明的,才是有價值的,忽略或否定整個恩寵的世界,因為無法證明,視為只是幻想,甚至會帶來傷害。

對於恩寵和本性,梵二大公會議提供一種更為整合的視野,承認自然科學---例如心理學---可以為基督徒的培育、司鐸和使徒性的培育,提供重要幫助。從那時起,有越來越多的經驗、肯定和教會的官方文件,談到人格成熟的發展與司鐸、會士和教友培育的關係,他們在教會將從事靈修或牧靈陪伴的使命,或某種形式的領導。

在奉獻生活的培育和管理方面的經驗,以及在牧靈領域的經驗中,證實我們遇到的不少困難,並非人們缺乏善意或不夠注重靈修生活;反而更直接的,是與缺乏人性成熟度有關,大大地限制並降低了我們的自由、彈性與合作的能力,及更普遍地愛人和效法那使陽光普照善人與惡人的天主的能力……。我們可以遇到很好的人、很好的基督徒、很好的司鐸,他們也都努力想成為更好的人,卻在落實美好渴望的時候,經驗到不同程度的限度與張力。

因此,教會今日渴望提供的培育,是尋找一種更整合的方式:運用傳統的富藏,來培育人們更好地活出恩寵的向度,保存某些已發展出來的協助和方法,來培育並促進基督徒價值觀與信仰的向度;同時,也渴望有力地整合人性事實與人格向度,善用美好的科學資源,試圖減少恩寵行動的阻礙,或更好地準備人性與天主的恩寵合作。

如果我們用撒種比喻的圖像,可以清楚看到培育包含兩個向度的整合:一方面是渴望、默觀、懇切祈求種子的降臨,若沒有種子,即使有最好的土地和完全的準備也無法結果實;另一方面,是接受種子的土地,若硬到不能接受種子,飛鳥很快會來吃掉,若有太多石頭或荊,即使有好心和善意,也無法結出令人滿意的果實……。我們的培育必須提供適當的方法來重整馬路邊的土壤,清除下面的石頭,拔除荊,施肥澆灌,使每個人依據其具體的情況儘可能地結果實。要留意的是:即使最好的土壤,也不能替代種子的重要性,恩寵與本性不宜否定或對立,而要相互補充與整合。

這即是我們反省的脈絡。我們不試圖提供理論研究或心理學的架構,也不想在註腳或參考書目方面多加著墨,但也不想寫一本容易閱讀的書;只渴望提供某些有助於將心理學與靈修整合的資料,希望讀者能獲得並善用某些領悟與洞察,在個人成長、靈修與牧靈陪伴方面有所幫助。

這本書未包含完整培育的全部內容,只嘗試提出某些基本的重要反省,而培育的工程可以在這基礎上繼續建造。對基督的信仰,是我們這棟建築物的核心、不可被忽略的角石。同時,我們也需要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人,把人的複雜、多元與豐富性都整合在一起。心理學派不同傳統的人觀無法為我們提供合宜的人學基礎,卻可以提供相當重要的人性洞察。我們將反省他們不同的貢獻,並嘗試提出一種符合基督信仰之更為整全的人觀;我們採用的理論,是源自羅馬額我略宗座大學心理學院的幾位創始人,即L. M. Rulla, F. Imoda   J. Ridick及其同事們的重要貢獻。

最後,我也想感謝耶穌孝女會的胡淑琴修女與仁慈聖母會的蔣範華修女;由她們的熱忱參與,原本只是為了授課的資料可以較有系統地呈現出來。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