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史 卷三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Ⅲ)
書號 : 209002c
原著 : 穆啟蒙,Joseph Motte, S. J.
譯者 : 侯景文
定價 : 360元   
頁數 : 336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1965/3
版次 : 六版
ISBN : 978-957-546-847-7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歷史由中古漸入近代,教宗在教會內雖保持著無上權威,但中古世紀之後,政教分離的統治方式已成為主流;自印刷術發明之後,教育不再是神職人員的專利,書籍和知識已普及至一般民眾;至此,教會不能再賴各國政府保衛,端賴真理的力量自行護衛;此後教會所面臨的挑戰自以思想方面為主。

信仰的一致原是中古時期奉教國家的基礎,但在基督教的分離之後,這個基礎已無法再維持。教會在教宗、修會及大公會議的努力下,開始了內部的革新;同時,因為新地點的發現,傳教事業更顯活躍,也朝向新的領域發展。
相關推薦書籍

天主教史 卷二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Ⅱ)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260元

教會的故事
The Catholic Church Story
原著:麥克‧潘納克 / Michael Pennock
譯者:張淑華
定價:290元

基督的僕人Ⅰ──個人血淚譜成的耶穌會史
Passion and Glory I──A flesh-and-blood history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Spring 1529-1581
原著:依納西.艾坎立 / Ignacio Echániz, S.J.
譯者:楊黎芳
定價:230元

穆啟蒙神父, Joseph Motte;法國籍天主教耶穌會會士  在臺服務期間:1954-1982。

作者相關書籍

中國天主教史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240元

天主教史 卷一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Ⅰ)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陳百希、侯景文 合譯
定價:320元

天主教史 卷二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Ⅱ)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260元

天主教史 卷三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Ⅲ)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360元

天主教史 卷四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Vol. Ⅳ)
原著:穆啟蒙 / Joseph Motte, S. J.
譯者:侯景文
定價:380元

目 錄

第三期:近代教會

概 觀017


第十一章 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019

 


第十二章 基督新教的改教運動039

壹 馬丁.路德在德國的改教運動039

貳 瑞士的改教:褚文利、喀爾文與喀爾文主義053

參 英國的改教059

結 論067

 

 

第十三章 天主教在十六世紀的革新073

概 觀073

壹 自發的改革074

貳 脫利騰大公會議081

參 天主教在脫利騰大公會議後的革新092

肆 脫利騰大公會議後的教會112

 


第十四章 文藝復興及革新時代的傳教事業121

壹 新地的尋獲與保教權121

貳 美洲和菲律賓的傳教124

參 非洲開教131

肆 聖方濟.薩威132

伍 聖方濟.薩威離去後日本傳教的情形140

陸 利瑪竇在中國144

 


第十五章 天主教在十七世紀的繁榮161

壹 神職界的革新和新興的修會162

貳 十七世紀的教友生活172

參 知識生活177

 


第十六章 十七世紀中葉以後的宗教紛擾185

壹 楊森異端185

貳 法蘭西主義192

參 寂靜主義195

肆 基督新教的問題198

 

 

第十七章 教會在十八世紀的情形205

概 觀205

壹 十八世紀無信仰的氣氛日增206

貳 教宗權力的低落216

參 十八世紀的教友生活223

 

 

第十八章 十七及十八兩世紀的傳教情形231

壹 傳信部的建立231

貳 法國第一批傳教士233

參 拉丁美洲的傳教情形237

肆 印度的傳教情形241

伍 陸德神父與代牧的創立244

 


第十九章 利瑪竇逝世後中國的傳教情形253

壹 自利瑪竇逝世至明末253

貳 滿清初年268

參 禮儀之爭278

肆 十八世紀中國傳教的情形──一個教難的世紀288

結 論298


人名中文索引304

人名英文索引320

第三期

近代教會






概 觀

  歷史由中古而漸入近代,世界也呈現了新面目。教宗在教會內仍保持著無上
權威,但在中古世紀彼此緊密聯繫的政教兩權,分立之勢已逐漸明朗化;教育已
非神職人員的專利品;自印刷術發明以後,書籍和知識已普及民眾。教會也不能
再靠各國政府保衛,應賴真理的力量自行衛護;此後教會所面臨的泰半都是思想
的鬥爭了。

  信仰的一致,本是中古奉教國家的基礎,也因基督新教(Protestant)的分
離而慘遭破壞。教會賴教宗、修會,特別是脫利騰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
的共同努力,也開始自行整肅革新。因新地的尋獲,傳教事業的活動,也向新的
領域開展。

第十一章 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

  自十五世紀中葉,教會和西方世界都展開了一個新時代;最重要而且具刺激
性的一件事實,便是所謂「文藝復興」(Renaissance);原因是歐洲人民對古希
臘羅馬的藝術傑作,由更深的接觸和研究產生了驚嘆羨慕,又因發現了許多以前
所不認識的國家和民族,便對古典文藝發生了新興趣。這種文藝復興的運動開始
於義大利,至十五世紀中葉已達到了最高峰,又逐漸推展至西歐各國。

人文主義
(Humanism)

  中古世紀最突出的典型人物是神學家,因為天主是當時一切研究的中心;而
文藝復興時代的典型人物則是「人文學者」,因為研究的興趣已轉移到「人」的
本身。神學家注意思想而不注意文體,著重的是思想的正確和表現的清晰。人文
學者則特別重視文體的美妙文雅,因此視中古時代的作品粗俗,反而羨慕古代的
作品。中古時代的人,對古代學者並非茫然不知(拉丁學者的作品之所以能保存
至今,乃是有賴隱修士的抄寫之功),不過因為厭惡其中異教的思想而不加研讀
罷了。古代的著作之所以引起人文學者的興趣,是因其文體優美,語句和諧,故
而視為無可比擬的模範。能寫優美的拉丁文可謂是文人的標誌,也是成功的捷徑
;誰能以拉丁文的演講頌揚王侯的光榮,便能名利兼收。

  於是人們開始發掘那些塵封已久的古代手抄本,努力辨認古代作者的正確原
文,予以印刷傳揚,批評辯論,設法將其中有歷史根據的~#Ue00b
述同說部分開。人們也盡力搜尋埋藏於地下的建築物和碑碣等;當人發現一件古
代雕刻的傑作時,真不知有多麼興奮!為實行仿古,人們便努力正確地觀察自然
,務使維妙維肖地表現在美術上。對於思想,人們也非常愛好;於是興建了許多
研究院,以便讓受過教育的人在其中辯論及研討文學或哲學。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