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從聖克勉到聖奧斯定
I PADRI DELLA CHIESA -- Da Clemente Romano a Sant’Agostino
書號 : 207081
原著 :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譯者 : 劉嘉玲
定價 : 260元   
頁數 : 22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2/3
版次 : 初版三刷
ISBN : 978-957-546-720-3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基督信仰不是憑空而來的,如同耶穌曾經真實地活在人類的歷史中,這信仰也透過一代又一代的人與給予生命全新視野的耶穌基督相遇的經驗,累積、傳遞而成。 教父,是那些親熾過第一代的基督徒、或是在信仰發展的初期,辨明正統教義、生活聖潔的教會作家。他們自己走過信仰的追尋,在發現真理之後,致力於教理的講授與見證。 在這本書裡,教宗本篤十六世介紹了二十六位具影響力的教會作家。他不只介紹眾所週知、深具影響力的教父,如:奧斯定、金口若望,熱羅尼莫等;也介紹較少被聽聞的教父,其中甚至有一位戴都良(Tertullian),是在教會共融之外去世的。 他先介紹人物的歷史背景,將其置入當時的環境中,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論及教父的教導,並將其教導應用到某些現世的情況。在好幾篇文章結束時,他引用了主題教父感人至深的祈禱文。 藉由此書,我們不僅能以現代的語言來認識這些早期的基督徒,也能從這些精簡且深具啟發性的介紹裡,體會到先人以生命淬煉出來的信仰精髓,依舊是撼動我們靈魂的寶貴滋養

相關推薦書籍

被遺忘的沙漠姆姆----早期基督徒婦女的嘉言、生命及故事(神叢107)
The Forgotten Desert Mothers:sayings, lives, and stories of early Christian women
原著:洛蓉.思宛 / Laura Swan
譯者:張楚慧
定價:260元

當為世界之魂──初世紀基督信徒靈修文選
Soyons l’âme du monde── Textes choisis des chrétiens des premiers siècles
原著:泰澤團體 / Taizé
譯者:逄塵瑩
定價:200元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羅馬天主教會第265任教宗(2005.4.19--2013.2.28),  約瑟夫·阿洛伊修斯·拉辛格,(德語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拉丁語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1927416-)。2005424就任羅馬天主教會265任教宗,(拉丁語Benedictus XVI),其前任為第264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2013228教宗本篤十六世公開宣布自己因為年老身體狀況不好,無法繼續負荷作為教宗的職務重擔。其繼任者第266任教宗方濟各

教宗本篤十六世成為繼1415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非因逝世而去職的教宗,目前教宗本篤十六世保留稱號不過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是繼16世紀初的阿德里安六世(實際上是荷蘭人,當時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之後482年以來的首位來自德語地區的教宗。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

教宗本篤十六世出生於德國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馬克特爾鎮Marktl am Inn)。1951年晉鐸,1953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為《聖奧斯定關於天主子民與天主聖殿的教會學說》。1977年被任命為慕尼黑和弗賴辛總教區總主教,不久後由教宗保祿六世任命為稣樞機主教。1981年,被任命為教廷信理部部長之後就常居梵蒂岡。此後長達23年內,拉辛格被視為羅馬教廷神學理論的官方代言人和天主教界神學紛爭的仲裁者。1993年被任命為主教級樞機領韋萊特里-塞尼教區銜。1998年為樞機團團長。是一位學者型的教廷領袖。也曾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期間擔任大會神學顧問。

教宗本篤十六世通曉十種語言,除了母語的德語外,還精通法語與義大利語,此外也使用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與拉丁語。另外也能閱讀古希臘文及希伯來文。也是名古典音樂愛好者,能彈奏鋼琴並偏好美莫扎特及巴哈的作品

其兄長格奧爾格·拉辛格也是天主教神父及音樂家教宗本篤十六世成立了拉辛格基金會,提供獎助學金給清寒學子。
作者相關書籍

教父——從聖克勉到聖奧斯定
I PADRI DELLA CHIESA -- Da Clemente Romano a Sant’Agostino
原著:教宗本篤十六世 / Pope Benedict XVI
譯者:劉嘉玲
定價:260元

1. 羅馬主教聖克勉

2. 安提約基的聖納爵

3. 聖猷定(哲學家及殉道)

4. 里昂的聖宜仁

5. 亞歷山大的克勉

6. 亞歷山大的奧利振(一)

7. 亞歷山大的奧利振(二)

8. 戴都良

9. 聖西彼連

10. 凱撒肋雅的安瑟伯

11. 亞歷山大的聖達修

12. 耶路撒冷的聖啟祿

13. 聖西略(一)

14. 聖西略(二)

15. 聖國瑞‧納祥(一)

16. 聖國瑞‧納祥(二)

17. 尼沙的聖國瑞(一)

18. 尼沙的聖國瑞(二)

19. 聖若望‧金口(一)

20. 聖若望‧金口(二)

21. 亞歷山大的聖啟祿

22. 保堤埃的聖怡樂

23. 伍策里的聖恩彪

24. 米蘭主教聖安博

25. 杜林的聖馬西牧

26. 聖熱羅尼莫(一)

27. 聖熱羅尼莫(二)

28. 「賢者」阿弗拉蒂斯

29. 聖義範

30. 阿桂里的聖克羅馬修斯

31. 諾拉的聖博嵐

32. 希波的聖奧斯定(一)

33. 希波的聖奧斯定(二)

34. 希波的聖奧斯定(三)

35. 希波的聖奧斯定(四)

36. 希波的聖奧斯定(五)

第一世紀末,羅馬主教聖克勉(另譯格肋孟)繼李諾(Linus)與克雷(Anacletus),為聖伯鐸之後的第三任教宗。關於他一生的最重要證言,來自里昂的聖宜仁主教(St. Irenaeus,約202年去世);他證實克勉「曾親見蒙福的宗徒們」、「曾與他們談過話」、「可說宗徒們的訓誨仍在他耳中迴旋,他們的傳統仍在他眼前」。 雖然多種著作歸於這位羅馬主教名下,但事實上只有一篇《致格林多人函》(Letter to the Corinthians)確定出於他手……這封以希臘文寫成的信函可說具有經典性。克勉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的遺憾:「突發而連續不斷的大災難在我們這裏發生」,使他無法早些介入。這些「大災難」應該指羅馬皇帝多米先(Domitian)所發動的教難;因此,這封信一定是在皇帝死後不久、迫害終止時所寫,也就是緊接在主曆96年之後…… 克勉的介入──當時仍為第一世紀──是因格林多教會面臨的嚴重問題而起:團體裏的長者遭一些年輕的反對者解職了…… 於是,我們不妨說,這封信是在聖伯鐸去世後,羅馬初次行使其首席權。克勉的信論及聖保祿曾經珍視的主題,在宗徒所寫致格林多教會的兩封重要的信件中,特別談到這個歷久彌新的課題,即救恩的指示性(indicative)與倫理承擔的強制性(imperative)二者之間的神學辯證。 首先是關於救恩喜訊的喜樂宣講。主預先準備我們,寬恕了我們,賜給我們成為基督徒、祂的弟兄姊妹的愛與恩寵。 這個宣認使我們的生命充滿喜樂,並使我們的行為安定:主總會以祂的美善預先準備我們;祂的美善總比我們所有的罪要更大。 然而,我們自己必須投身,按照我們所領受的恩寵度相稱的生活,並以慷慨而勇氣十足的皈依旅程,去回應救贖的宣講。 這封信函涉及的直接情況,使這位羅馬主教有廣闊的空間介入格林多教會的身份和使命。克勉觀察,若是格林多出現弊端,就應該檢視愛德和其他基督徒必須有的德行衰敗的原因何在。 因此,他呼籲信友要謙虛,並心懷兄弟之愛──兩種態度都是教會內本有的德行:「知道我們是那神聖的一位(the Holy One)的一部份,我們就該按聖德所要求的一切行事」。 這位羅馬主教特別回顧,主自己「無論祂願意這些事在哪裏做,並由哪些人做,就以祂自己至高的意旨來指定,使所有事都能虔敬地進行,並合祂的意……因為祂自己獨特的服務已指定給大司祭,司祭們有指定給他們的合宜位置,肋未人有他們特定的服務。至於平信徒,則受有關平信徒的法律規範」。我們注意到,在這封第一世紀末的書信裏,希臘字laikos首次在基督徒文學中出現,意思是「laos(編者註:希伯來語,意思是「會眾」)中的一員」,就是「天主子民」。 克勉用這種方式引述古代以色列的禮儀,藉此透露他理想中的教會──是由「傾注在我們身上的唯一恩寵之神」所集合,這神在基督奧體的不同肢體上噓氣,所有肢體緊密結合,「彼此互為肢體」。 「平信徒」和聖統之間的截然區分絕不意味著對立,而是身體不同功能的各部分的有機連結。事實上,教會不是一個混亂無序的地方,不是任何人任何時間可以為所欲為。這關節相連的有機體內,每一個人都要按照自己所接受的聖召,執行自己的職務。 關於團體的領袖,克勉清楚地解釋宗徒繼承的教義。這一部分規範,最終來自天主自己。父派遣了耶穌基督,之後耶穌基督派遣了宗徒們,他們再派出首批團體的領袖,並確立了要由其他相稱的人來繼承。 所以,每件事都「按照天主的旨意,有秩序地」安排了。克勉用這些話、這些文句強調,教會的架構是聖事性的,而非政治性。 在禮儀中與我們相遇的天主,其行動先於我們的決定和意念。首要的是,教會是天主的恩賜,而非我們自己所創造;所以,這個聖事性的架構不僅保證教會內的共同秩序,也保證我們全體都需要的、先存性的天主恩賜。 最後,克勉的〈大祈禱文〉對以上道理賦予宇宙性的生氣。克勉讚美並感謝天主,祂聖愛的神妙看顧,創造了世界,又繼續救贖並聖化它。 為統治者和治理者祈禱,其實特別重要。這是繼新約經書之後,現存最古老、為政治機構祈禱的禱文。當時,基督徒在遭受迫害後,雖然明知教難還會持續下去,卻從未停止為那些不公義判決他們的當權者祈禱。 這樣做,主要是基於基督論:為自己的加害者祈禱,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就這樣做。 但這祈禱也涵蓋一個教誨,多個世紀以來,導引了基督徒對政治和國家的態度。為當局祈禱之際,克勉承認那些在天主建立的秩序中之政治機構的合法性;同時,他對當局是否順服天主,「虔敬地在和平與溫良中,行使天主賦予他們的權力」,也表明了關切。 凱撒不是一切。另一個王權來到,祂的根源和本質卻不屬於這世界,而屬於「高天之上」:祂是真理,對國家也有權要求其聽從。 於是,克勉的信函呈現了眾多歷久常新的主題。其別具意義之處,便因這信函代表了那在愛德內治理的羅馬教會,從第一世紀起就對所有其他教會展現的關懷。 最後,在同一聖神內,讓我們借用這位羅馬主教代表整個世界向天主祈求的〈大祈禱文〉,作為我們的祈禱:「是的,主啊,祈求?的慈顏在平安中永遠光照我們,並求?以大能的手保護我們……藉著大司祭和我們靈魂的監護者,耶穌基督,願光榮和尊威都歸於?,現在以及世世代代,直到無窮世之世。阿們」。----〈第一講 羅馬主教聖克勉〉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