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禮儀年度(下)(神叢100)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I
書號 : 108046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 : 韓麗
定價 : 350元   
頁數 : 352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2/3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717-3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教會實行禮儀年度,是為讓教友在生命旅程中,能藉規劃好的年度計畫,逐步深入體驗天主教恩史的意義,幫助教友活出更有深度的基督生命。這是梵二禮儀革新的重點之一,藉著禮儀靈修,把基督救恩貫徹進日常生活中。因為在教會禮儀中所展開的,是基督奧祕的不同面向,它顯示並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夠更加相似祂曾經生活過的樣子。為此,本書上冊,包含總體介紹,以及有關主日、將臨期、聖誕期的反省。每單元均由「歷史背景」開始,以期正確理解該節期或慶節;其次是「禮儀經文」,亦是我們發掘靈修精神的所在;最後是牧靈上的可行性。本書下冊,則針對四旬期、復活三日慶典、復活期、每年不固定日期的節日,和一些聖人慶節,一一加以解釋。

相關推薦書籍

教會禮儀年度(上)(神叢99)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韓麗
定價:310元

聖事禮儀神學導論(神叢83)
Theology of the Sacraments and Liturgy
原著:潘家駿 / 
譯者:
定價:220元

作者相關書籍

教會禮儀年度(下)(神叢100)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I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韓麗
定價:350元

教會禮儀年度(上)(神叢99)
Liturgical Year Volume I
原著: / Bernhard Raas, SVD
譯者:韓麗
定價:310元

第肆部分 復活週期

一、復活週期鳥瞰

二、四旬期

 第一章 四旬期的意義與精神

 第二章 聖灰星期三

 第三章 四旬期主日

 第四章 四旬期平日

 第五章 聖週總論

 第六章 聖枝主日

 第七章 聖週一、二、三

 第八章 聖週四的聖油彌撒

 第九章 有關四旬期的兩點反省

三、逾越三日慶典

 第一章 總論逾越三日慶典

 第二章 慶典第一日之一:聖週四晚主的晚餐彌撒

 第三章 慶典第一日之二:聖週五紀念主的苦難

 第四章 慶典第二日:聖週五黃昏到聖週六黃昏

 第五章 慶典第三日之一:復活節守夜禮儀

 第六章 慶典第三日之二:復活主日

四、復活期

 第一章 總論歷史發展及梵二後的改革

 第二章 復活期中的重要慶節之一:白衣主日

 第三章 復活期中的重要慶節之二:耶穌升天

 第四章 復活期中的重要慶節之三:五旬節(聖神降臨)

第六章 聖枝主日   這是聖週的隆重開幕禮,紀念耶穌以默西亞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同時也追憶祂的苦難。今日的禮儀是耶穌喜憂交加、榮光與卑下參半,既有認可又有棄絕的結合體。 第一節 本主日的不同名稱   「聖枝主日是主的苦難日」(Dominica in palmis de passione Domini),這是拉丁彌撒經書給該主日的正式名稱。這個古老的名字,我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主曆七世紀的《格拉修聖禮書》。它很好地表達了今日禮儀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方面:慶祝默西亞榮進耶路撒冷與苦難。   「聖枝主日」是該主日最為廣泛使用,且最受人歡迎的名稱,它表達了基督光榮的層面,但是忽略了苦難的向度。   「四旬期第六主日」是不太為人所知,且鮮少使用的名字,但在羅馬日曆的正式文件中,都將此名用於聖枝主日 。這個名稱妙在它很好地表現本日為四旬期的一部分,且是我們朝向復活節旅程中的重要一步。遺憾的是,它沒有表達出今日禮儀所慶祝的基督之奧蹟的任何特有的層面。   對這些不同名稱的審視,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正式的拉丁名稱才是最完善的一個,以平衡的方式表達了今日禮儀的內容,其它名稱都是片面的。但這一點,能促使我們去創建並尋求一個新名稱嗎? 第二節 簡史   羅馬禮中,今天的禮儀很大程度上是受耶路撒冷禮的影響。在那座聖城,基督徒拜訪與基督受難相關的地點,再次展現福音中所描述的默西亞榮進聖城事件。關於耶路撒冷禮儀一個很有意思的描述,來自埃格裏亞(Egeria)的《朝聖者日記》 。根據她的描寫,耶路撒冷基督徒以下列方式慶祝聖枝主日:    ?下午一點(午後不久),人們聚集在名為Eleona的橄欖山上的聖堂。這座聖堂,據傳是建於耶穌作預言徵兆講道的山洞上,這預言類似谷十三所說的。主教和人們一起,有一個聖經誦禱儀式:「詠唱適合當時當地的讚美詩和對經,也有來自聖經的讀經」。   ?下午三點,會眾轉到耶穌升天處(Imbomon),是橄欖山上的另一座聖堂,離Eleona不遠。據說這是耶穌升天的地方。在這個聖地,會舉行另一個聖經誦禱儀式。   ?下午五點,宣讀聖經中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段落,很可能是瑪廿一的記述。之後是一個遊行,從橄欖山下到城中。人們在主教前面,唱著詠一一八及其對經:「奉主名而來的當受讚美」。孩子們,連那些還在父母懷中的小孩們,都手拿棕櫚樹枝和其他樹枝,在主教前面帶隊,如同昔日人們在主的前面同行一樣。「所有人都步行陪同主教」,而且他們走得很慢,以避免人們會疲憊。   ?晚間他們到達復活大殿,即骷髏山和基督墳墓所在地。他們在那裏做晚禱,「然後在十字架前做個祈禱,之後遣散群眾」。   在埃格裏亞的描述中,下面幾點是很值得注意的:    1. 在所描述的紀念性慶祝中,有許多不同的遊行,這是由於耶路撒冷有許多聖地的緣故。因此,自午間開始、持續至黃昏以後的慶祝活動時間是很長的。   2. 遊行作為獨立於聖枝主日彌撒的禮節而存在。感恩祭於清早時分在復活大殿舉行,其中也有耶穌榮進聖城的主題。耶城禮儀是主題性質的,不包括受難始末,而是將一切都服務於耶穌君王式進城的紀念。後來,早上的彌撒和午後的遊行合併一起,成為一個慶祝。   3. 關於聖枝主日的來歷,沒有任何提及,是逐漸發展成的,亦或是來自某個偶然?埃格裏亞也沒有提到任何關於祝聖聖枝的隻字片語。   4. 在耶城的受難始末戲劇性重演中,主教被看作是基督的代表。   耶城教會的聖枝遊行禮節,很快就為東方的其他教會所接受,但是依據當地的風俗或需求,被看作基督代表的,不再僅是主教一人了。有些地方是福音書,有些地方是十字架或苦像。以十字架或苦像代表基督,是對基督一性論異端的一個回應,因為該異端聲稱在基督內,人性完全為祂的神性所同化。因此,基督被釘的形象,強調了祂確實是真正的人。   在七世紀,東方的禮節經由西班牙和高盧而傳入西方。在《博比奧的彌撒經書》(Missale of Bobbio)(八世紀中葉)中,我們首次發現了一個證實祝福聖枝存在的書面檔。在八世紀末和九世紀初之間,就有了關於聖枝主日遊行的很多且很清楚的見證。在西方,很多戲劇化的元素被加入遊行中。在十一世紀的諾曼第和英格蘭,人們在遊行中舉著聖體以代表基督,這是對圖爾的貝倫加爾異端(ca. 1000~1088)所作出的回應,該異端否認基督在聖體中的真實臨現,將聖體貶為一個精神臨在。   在德國,被稱為「聖枝驢」的傳統得到發展,一尊木制的基督雕像坐在一頭驢車上,作為基督的代表伴隨著整個遊行。為了更好地模仿耶城的本地情況,遊行通常是從城外的小聖堂或教堂開始,可能的話,就在山上的聖堂或教堂,以象徵橄欖山,從那裏開始,最後到達市裏或鎮上的大教堂。   在羅馬,復活節前的那個主日要在彌撒中宣讀受難史。慶祝默西亞榮進耶路撒冷為宗座禮儀所接受,是十一或十二世紀的事,當時只是簡單地附著在彌撒中,結果就造成了聖枝主日禮儀有兩個不同主題的結合:光榮的入場(來自耶城)和受難的肅穆情緒(在羅馬慶祝)。在外表上,這一點可從禮儀慣用顏色看出:聖枝的慶祝使用紅色祭服,來表示皇家和救世主的尊位;但彌撒開始的時候,司祭就換上紫色祭披,來標示受難和悔罪的心緒。   在十七世紀教宗克萊孟八世(1592~1605)期間,另一個戲劇化的元素,加入了羅馬禮節中的聖枝遊行。當遊行隊伍到達教堂時,堂門是關著的。副執事手拿遊行十字架的木杆敲門;作為回應,門扇從裏面打開,使遊行隊伍在十字架的帶領下進入教堂。在這個十分戲劇性、但又有點奇特的禮節中,教會的建築被視為耶路撒冷城,遊行的十字架代表著基督。   1956年,教宗碧岳十二世修訂了聖週禮儀,也更改了聖枝主日的禮節和禱詞。一切都被恢復至更簡單的形式,因而變得更加透明。梵二的禮儀改革,在此基礎上又加深一步:聖枝主日的禮儀不再是統一的了,而是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和可能性,使其能適應不同的牧民需求和當地情形。禮儀服裝的顏色變化如今已經取消,整個慶祝過程都穿紅色祭衣,和受難日一樣。這一點在耶穌的受難聖死,和祂的榮進耶京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連結和關係(不僅是在外表上)。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