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是我的朋友:體驗天主奇妙的擁抱
A Friendship Like No Other: Experiencing God's Amazing Embrace
書號 : 205304
原著 : 威廉.貝瑞,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 : 譚璧輝
定價 : 260元   
頁數 : 192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1/3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686-2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我渴望更靠近天主,但我知道,若真要親近祂,就必須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你何不跟天主說說心中的不願意呢?」「我可以說嗎?」「你可以告訴天主任何事,看看祂如何回應。 你知道嗎?天主也渴望親近你,成為你親密的朋友。」 知名靈修導師威廉.貝瑞(William A. Barry, SJ.)以一個前提貫穿此書:天主渴望與我們成為親密的朋友。貝瑞神父一生都在默觀這個為許多基督徒來說,極具革命性的想法。他認為這樣的想法其實源自於「聖經中天主的啟示」。 《?是我的朋友》提供三個具支持力且實用的部分:書中的祈禱操練帶領我們去相信天主正渴望著我們的友誼;它讓我們更貼切地去了解自己為什麼不接受這樣的想法;最後,它幫助我們體驗天主的臨在,並在這些經驗的分辨中反省。書中放入簡短的個人默想提示。 此書引用聖經篇章,並清楚聚焦於依納爵靈修,提供讀者一個清新,且能改變人心的途徑,從而喜樂、自由地生活在這個神聖懷抱中。

相關推薦書籍

體驗天主:在祈禱中分辨
Paying Attention to God: Discernment in Prayer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黃美基
定價:180元

天主與我──祈禱:意識到天主與我的關係
God and You: Prayer as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楊黎芳
定價:180元

耶穌會神父,曾負責耶穌會會士之陶成及培育課程,帶領神操,並能將複雜的神修問題以清晰的文字呈現。著有十餘本書,其中包括《天主與我》、《體驗天主》、《祢是我的朋友》等書,這些著作使他被喻為靈修輔導者的靈修導師。

作者相關書籍

祢是我的朋友:體驗天主奇妙的擁抱
A Friendship Like No Other: Experiencing God's Amazing Embrace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譚璧輝
定價:260元

體驗天主:在祈禱中分辨
Paying Attention to God: Discernment in Prayer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黃美基
定價:180元

天主與我──祈禱:意識到天主與我的關係
God and You: Prayer as a Personal Relationship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楊黎芳
定價:180元

行動中的默觀者──七種耶穌會靈修的創造性張力
Contemplatives in Action── The Jesuit Way
原著:貝瑞、杜赫提 合著 / William A. Barry, S.J. & Robert G. Doherty, S.J.
譯者:張令憙、曾玉琴 合譯
定價:120元

在祈禱中相遇:與上主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Here's My Heart, Here's My Hand: Living Fully in Friendship with God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林清華
定價:220元

讓主靠近:深入依納爵靈修的一種方法
Letting God Come Close: An Approach to the Ignatian Spiritual Exercises
原著:威廉.貝瑞 / William A. Barry, S.J.
譯者:朱怡康
定價:230元

致謝 序:天主想要什麼?

第一部分 經驗天主渴望友誼

第一章 友誼的意義

第二章 聖經中與天主的友誼

第三章 與天主建立友誼的第一階段:吸引與紛擾

第四章 深入天主的友誼:認識耶穌如同一位朋友

第五章 聖神與天主朋友的團體

第二部分 了解我們自己和天主

第六章 天主怎麼會想要和我作朋友呢?

第七章 這不是一種自我中心的靈修嗎?

第八章 救恩在人與天主友誼中的角色

第九章 友誼能令人憐憫天主嗎?

第十章 這就是?對待朋友的方式嗎?

第十一章 我如何了解天主的憤怒與正義?

第十二章 天主向我們顯示神聖的內在生活嗎?

第三部分 體驗天主

第十三章 我們在何處體驗天主?

第十四章 我如何知道我正在經驗天主?

結語參考書目

第三章 與天主建立友誼的第一階段:吸引與紛擾 身為一名耶穌會士,我做過許多次聖依納爵神操。我也曾指導許多人做過神操。我提出這點是要說明我已經跟從依納爵的指引,為能建立與天主的關係,努力更認識天主和追隨聖神的領導,並且我已經帶領別人走過這個過程。《神操》是基督徒靈修的經典之作,內容包含建基在依納爵隨著天主的引導進入與天主更深關係的經驗上,一系列的祈禱操練。這是一本為那些指導別人做神操而寫的手冊。這整個操練的進行過程,在理想的形式上,需要暫時離開日常活動的三十天避靜,其中包括四個不同階段的祈禱與默觀。然而,為那些想要在短時間內經驗神操的個人或團體,也很容易找出變通和調適的方式。 經過多年做神操和帶領別人神操,以及反省與天主友誼的概念後,我相信我已經分辨出一種同時呈現於神操以及友誼經驗的發展模式,正如本書第一章所勾勒出來的。在本章與下一章,我想要和你一起探討這個模式,也請你思考在你與天主的個人關係中,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藉著我提供的這些操練,如果你還不知道天主渴望得到你的友誼,我希望你會漸漸明瞭,並且進入與天主更深的關係中。但是,首先我要向那些難以相信一位關懷和慈愛的天主的人說話。 為那些害怕天主的人的操練 粗劣及虐待的養育過程,常使某些人對父親或母親存留著可怕的形象;這種形象很容易轉移到天主身上。由於兒童時期所接受的教育,有些人的天主形象既恐怖又具威脅性。基於這類的原因,第一批耶穌會士之一的真福法伯爾(Peter Faber)有個恐怖的天主形象。在1529年,當他與依納爵一起在巴黎大學讀神學時,兩人成為室友。依納爵花了四年時間,耐心地幫助他準備好作神操。我假定依納爵設法幫助他信賴對於這位關懷和慈愛的天主的經驗,祂的計畫是為了我們的益處,而非檢驗我們以找出不足之處。終於,藉著我們所謂的牧靈諮商或靈修輔導2,法伯爾準備好作神操。他由經驗建立基礎,相信天主渴望他的友誼,這使得他能夠全心全意與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 假如你對天主的害怕大過天主對你的吸引,或許你可以找一位靈修輔導員,他能如同依納爵對法伯爾那樣給你幫助。嘗試下列某一個或更多的操練,或許也能幫助你。開始做這些操練之前,花一點時間告訴天主你怕祂,而且但願自己不是這樣。用你自己的話表達,讓天主了解你的害怕,而且讓祂知道你想要改變你與祂之間的關係。 接著進行這個祈禱操練:做一些你喜歡的事,例如漫步於林間、曬太陽,或看看你的孩子、孫子孫女,或姪子姪女的相片。無論你喜歡做什麼,心中要懷著這個希望去做:你會開始把進行這事的感覺與天主連結在一起,因為這些情緒和反應正是天主與我們溝通的管道。 一位非常害怕天主的婦人喜歡觀看遊戲中的孩童。心中懷著上述的希望觀看一段時間以後,她感覺天主也喜歡這樣的活動;漸漸的,她感覺而且相信天主因她喜愛孩童而喜樂,並且樂於與她一起進行這活動。 你可以嘗試另一個操練:回想某位你所愛而且愛你的人。當你這麼做的時候,記得他或她是天主所創造的,就像你一樣由天主領受了在塵世的生命。當你持續反省天主慷慨的創造工程時,注意你對天主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操練,想像天主藉著上一章所引述的依撒意亞先知的話對你說: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當你由水中經過時,我必與你在一起;當你渡河時,河水不得淹沒你;當你在火中走過時,你不致烙傷,火焰也燒不著你。因為我是上主,你的天主;以色列的聖者,你的救主(四十三1-3)。 稍後,天主又說:「你是寶貴的…… ,我愛慕你。」在你的祈禱中,祈求能聆聽到天主對你說這些話。花一些時間做這個操練。假如你開始感覺害怕天主,告訴天主你的害怕,並祈求有不同的感覺。 第四個操練,祈求聆聽耶穌對你說話,正如在最後晚餐時,耶穌對祂的門徒講話一樣: 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若十五15-16)。 你能夠聽到耶穌稱你為祂的朋友嗎?繼續祈求,為能相信當祂說這些話時,祂正在談論你。 最後,我從《神操》取材改編成第五個練習。我在前文中提到依納爵的建議:在開始祈禱之前,想想天主如何注視著你,以及其他類似的思想。依納爵設想天主總是對我們感興趣,常常留意到我們。最近,當我遵循這遺忘已久的勸告時,想到天主正等候我意識到祂的臨在,使我深感敬畏。仔細省思這一點,或許會幫助你相信天主對你的愛,以及祂對你感興趣。 天主的吸引 依納爵以「原則與基礎」的反省開始他神操的過程,它是相當枯乾又類似教理的一段文字: 人之受造是為讚美、崇敬和事奉我們的主天主,因而拯救自己的靈魂。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是為人而造的,為幫助他們追求他們受造的目的。 結論是:對於取用事物,常該看自己受造的目的;它們能有多少幫助,便取用多少;能造成多少妨礙,便放棄多少。 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對一切受造物,在不被禁止而能自由選擇的事上,必須保持平心。因此,在我們自己這方面,我們必須不尋求健康甚於疾病,財富甚於貧窮,尊榮甚於屈辱,長壽甚於短命。其他一切,莫不如此。 更確切地說,我們所願意、所選擇的,只是那更能引我們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操23)。 人可以仔細省思這些話語,而領悟到它們是真實的,但是,若沒有對天主的經驗,亦即讓天主變得極具吸引力的經驗,我認為這些文字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我相信《神操》中的這段抽象論述是建基在依納爵的天主經驗上──他體驗到這位神祕的他者以無法抗拒和慷慨的愛創造我們,並持續在我們生活的每一時刻支持我們。 依納爵相信,對天主創造的、支持的愛,人人都有經驗。假如我們注意這些經驗,會發現在那過程中,我們全心渴慕天主,同時有無比幸福的感覺。投身在這種經驗中,我們覺得萬事萬物與它相比,頓時黯淡無光。我們渴望這奧祕,遠超過我們想要其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至少在那一刻,我們能擺脫對於人事物的紊亂牽掛,或是達到依納爵所說的「平心」;我們不想選擇任何會使我們遠離這渴望的事物,而這「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的渴望對象,就是我們稱之為天主的奧祕。長壽、健康、財富與我們渴望的奧祕相比,都黯然失色。 在第二章,我們看到一些可能喚起對天主嚮往的聖經章節。回想你如何回應那些章節,可能讓你嚐到這對於「你不知道是什麼」的渴望滋味。為那些被吸引進而祈禱或讚美的人,試著記起其中的一段時光。你能否想起那時你身在何處?正在做什麼?讓自己在記憶中品嚐那時刻吧。 這經驗是否就像詹姆絲(P. D. James)的小說《無罪之血》(Innocent Blood)中所描述的呢?2 菲莉帕沉入全然的寂靜,坐著不動,有一種興奮愉悅的感覺流過她的全身,在不可思議中狂喜。甚至屋內無生命的東西,空氣本身,都遍佈充滿這色彩繽紛燦爛的喜悅。她注視窗台上的天竺葵。為什麼她以前從未發現它是如此的美麗?她看過市政府的園丁把天竺葵作為華麗而俗氣的應急之物,種在公園的花圃,堆積在政治性的舞台前;它是一種為家庭有用的盆栽植物,因為它茂盛生長卻不須多費心。儘管如此,這種植物卻是一種美麗的奇跡。每一朵小花捲曲著,就像小小的玫瑰花蕾開在毛茸茸又柔軟花莖的頂端。它們好似她自己的呼吸,無法覺察但不可避免地,向著光綻放。花瓣呈現出清澈透明的粉紅色,有淡淡的黃色條紋,以及扇形般的葉子,是多麼複雜的葉脈,多麼千變萬化的綠,每一片都帶著較深的鑲邊。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一些詩句在她的腦海中浮現,熟悉但有新意:「凡活著的一切都是神聖的。生命因活著而喜悅。」甚至她身體不斷的變動之潮,她可以感覺到是柔和的、幾乎有節制制的流動,而非造成麻煩和令人討厭的每月排出體外的廢物。沒有廢物。凡活著的一切都是偉大整體的一部分。呼吸就是吸入喜悅。她希望自己知道如何祈禱,希望可以向某個人說:「謝謝賜給我這幸福的時刻。幫助我讓我的母親快樂。」於是,她又想起別的話語,雖熟悉但不知出處:「在祂內,我們生活、行動,並獲得我們的存在。」 你能想起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有相似的感覺嗎?或許你正注視一個孩子,或一位朋友,或落日。我相信這樣的經驗是天主藉著創造性的碰觸,渴望與我們建立友誼的例子;我們的心受到感動,我們想要天主想要的,亦即與我們稱之為天主的奧秘成為朋友。 天主的創造是出於愛和為了愛;對於創造的天主的經驗,構成了依納爵「原則與基礎」抽象話語的基礎。如果你留意這樣的經驗,你會意識到自己被吸引去與天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進入友誼。當你享受這種經驗時,你投入與天主的關係,好似蜜月期一般。你想要與天主在一起,並且愈來愈體驗天主的臨在。反省並咀嚼這些經驗,能為你與天主建立深厚友誼打下穩固的基礎。 友誼的紛擾 在友誼的某一點上,人們意識到某些事出了差錯,而且蜜月期結束了。就與天主的友誼而言,我知道天主創造我是為了友誼,並且祂想要人與天主、與彼此,以及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但是我知道世界並不是如此,我也沒有活出天主的夢想,世界和我都沒有達到天主的期望。我與天主的友誼出現了干擾。 在第二章,我們在第二個創造故事中看到,最早的人類為了想要相似天主而吃了禁果。他們開始害怕,穿上衣服,並且逃避天主。他們感到羞愧,覺得不配成為天主的朋友,並且等待懲罰。當你意識到天主的臨在時,你是否有相同的感覺呢? 在神操中,避靜者開始有羞愧和不配成為天主朋友的感覺,便是進入依納爵稱之為第一週的階段,是一個面對自己的罪和缺失,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罪和缺失的階段。避靜者面對的問題是真實而無法迴避的:「在我犯了如此多的罪,冒犯了祂之後,天主仍然想要我的友誼嗎?我們人類把世界弄得亂七八糟,天主仍然愛我們人類的世界嗎?」 在此宜有幾句提醒的話。我們可能受到這樣的誘惑:立即對過去的生活進行嚴厲的檢驗,好能看到我們所有的罪。然而,需要承認的是我們不能夠看清自己的罪過。罪製造一個盲點,使我們看不到我們罪惡的真實本質。因此,我們需要祈求天主向我們揭露我們的罪,並顯示祂如何看我們和世界。以信賴的心祈求天主,因為除非我們已經經驗到關懷慈愛的天主,否則這樣的啟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有上文提到的「原則與基礎」那樣的經驗。 但即使有經驗作為基礎而能信賴天主,我們發現要祈求這樣的啟示很難。然而我可以從經驗中證明,這並非如同你所預期的那樣令人害怕。以下有幾種方法可以著手去做。 回憶起你與天主最近一次的友好和親密的經驗。現在,告訴天主你想要回到那種親密中。你可以說類似以下的話: 我知道在我們的關係中出了問題。如果我已經做、已經說了什麼,或是有什麼保留未做或未說的事情,請讓我知道。我覺得我沒有活出我們友誼的承諾;如果那些不當行為的後果正妨礙我們的友誼,請向我顯示。 然後想起在你過去的某段時期,讓記憶流動,相信天主會向你顯示你需要知道什麼。你可以重複進行幾次這樣的操練,回憶生命中不同的時期。不要勉強,也不要設法遮掩所有的事情。只讓記憶流動。天主聖神會提醒你需要知道及需要痛悔的事。 當你察覺自己在哪方面沒有達到天主對你的夢想,或在哪方面拒絕天主的友誼時,就與天主對話。注意天主如何回應你想要以天主眼光看你自己的願望。 這不是比你自己檢驗自己過去的罪,大大降低了威脅和輕視嗎? 當我說你應該注意天主如何回應你時,你可能不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我不是在談論聽到天主的聲音,好似你們是在同一個房間一樣。你可能在你的腦海或是心中聽到一個聲音,好似天主對你有回應。或者你可能記起某段聖經章節、證道或演講的一些話語,似乎答覆,你從天主那裡聽到答案的渴望。你可能懷疑,是否這些思想或話語只是你過分活躍想像力的成果。但是你需要記住,天主能夠與你溝通的唯一管道便是透過你的想像力、你的記憶、洞察力和思想。它們是否來自天主,則是屬於分辨的問題。在第三部分,我會在其中一章探討分辨的過程。 如果你覺得需要,現在就可以翻到第十四章,看看這過程。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罪,或許會想要聆聽天主向你說出這些《依撒意亞先知書》上的話語: 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停止作孽,學習行善,尋求正義,責斥壓迫人的人,為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現在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 上主說:你們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雖紅得發紫,仍能變成羊毛一樣的皎潔(一16-18)。 天主正對你說,你的罪被洗滌乾淨了。你能感覺天主的寬恕如治癒和沁涼的水,正流過你全身嗎? 當天主洗淨我們的罪時,會發生什麼事呢?天主不僅寬免懲罰,還使我們和祂恢復友誼。讓我們舉出兩則天主如何寬恕人的例子。 在《路加福音》,耶穌用下面的故事回應那些對於他歡迎罪人並與他們一起進餐的指控(十五1-2):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吧!」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裡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一個當地的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上去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裡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裡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裡去了。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再把那隻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那時,他的長子正在田地裡,當他回來快到家的時候,聽見有奏樂及歌舞的歡聲,遂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這是什麼事。僕人向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恙歸來,便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長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遂出來勸解他。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歡宴;但你這個兒子同娼妓們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父親給他說:「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十五11-32) 這是蕩子的比喻。這個兒子在愚昧中做出揮霍放蕩的事,但是,按照當時的智慧,甚至以任何時代的觀點來看,這位父親在他的「愚愛」中更是揮霍無度。 在耶穌時代的農業社會裡,當年輕的孩子向他的父親提出分家產的事,聽到的人會驚訝無比。實際上,他等於在告訴他的父親說:「我巴不得你死了。」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只有在他的父親死後,他才可能拿到遺產。聽眾會預期父親有強烈的反應,至少重重地打他一記耳光,甚至做出更糟的事。耶穌的聽眾聽到父親同意請求,定會感到十分詫異。當父親因小兒子的行為可能淪為八卦話題傳回村莊,而更加蒙受恥辱時,聽眾可能在厭惡中聆聽。當他們聽到這孩子決定回到父親的家時,他們預期這孩子會受到應得的懲罰。根據他的所作所為,父親可以依法殺死他;至少他可以把他趕出家門,或派給他僕人的工作,但是絕不容許他踏進屋子一步。但是,這位父親卻歡迎這孩子重新回到家裡,並邀請整個村子一同歡樂。父親的作法可能使這個兒子再度背叛他。再者,甚至對於在憤恨中顯露真正本性的長子,父親也顯示出同樣揮霍的愛。 當你漸漸察覺你的罪時,你可能想要反省這個比喻。你是否體驗到天主以這樣揮霍的方式歡迎你回來呢? 耶穌自己提出另一個天主如何寬恕的例子。我們在《若望福音》中讀到,伯多祿在耶穌苦難期間,三次否認自己是祂的朋友。耶穌復活後,在湖邊顯現給伯多祿。耶穌三次問他:「你愛我嗎?」伯多祿三次回答:「你知道我愛你。」每一次,耶穌都告訴他,去餵養「我的羔羊」、「我的羊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