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生活與使命

書號 : 202039
原著 : 張春申,
譯者 : 
定價 : 60元   
頁數 : 6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05/11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552-0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為梵二大公會議閉幕四十週年所寫,天主子民之中,以教友自此屆大公會議獲益最多;本書的出版除了紀念大公會議,同時也提供教友一本手冊,用來發揚梵二大公會議對他們的指示和期待。

相關推薦書籍

為什麼要做基督徒
What is the Point of Being a Christian?
原著:賴茂德 / Timothy Radcliffe, OP
譯者:張玉華
定價:290元

信仰的寶藏──天主教的傳承與教導
Catholic and Christian: An Explanation of Commonly Misunderstood Catholic Beliefs
原著:亞蘭‧施勒克 / Alan Schreck
譯者:劉德松
定價:280元

信仰團體──打造今日的基督徒團體
Community of Faith: Crafting Christian Communities Today
原著:白大誠、尹瑋玲 合著 / James D. Whitehead & Evelyn E. Whitehead
譯者:譚璧輝
定價:200元

張春申神父,192933生於江蘇吳縣(蘇州),祖籍上海浦東。1947年加入耶穌會;1960年晉鐸;1965年在羅馬矢發末願,同年東返,執教於旅菲中華省神學院。1967年神學院遷來台灣,附屬於天主教輔仁大學,張神父便執教信理神學等多科目,並且著述無數。2015315安息主懷。

行政方面,張神父曾任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輔大神學院(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的前身)院長職務多年。張神父的神學作品豐富,輔大神學叢書將陸續整理出版問世,題名「張春申全集」,敬請期待。

 

 

 

作者相關書籍

救主耶穌的母親──聖母論(神叢57)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150元

耶穌的母親
Mary, Mother of Jesus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90元

聖經的寫作靈感(神叢68)
The Inspiration of Scripture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160元

教友生活與使命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60元

大禧年留印──聖三模型的靈修生活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180元

天主先愛了我們-若望福音與八日神操

原著:張春申 主講 / 
譯者:
定價:200元

中國靈修芻議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200元

天主聖父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100元

張春申神學論文選輯(神叢65)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360元

耶穌怎樣影響了人類

原著:張春申 / 
譯者:
定價:40元

目錄

序 7
教友的聖召 9
地方教會與本地教友 13
教友的信仰意識 17
教友與教會的聖統 21
教友的社會參與 25
教友與禮儀生活 29
教友與聖經 33
教友與靈修 37
教友與大公運動以及對其他宗教的態度 41
教友與聖母瑪利亞 45
教友與耶穌基督 49
天主子民 53

教友的社會參與

 

  作為天主的子民,教友分擔教會傳播福音的使命,或者基本的君王(僕人)、先知和司祭的職務。由於絕大多數的教友處身社會,梵二大公會議論及教友的使命時,往往特別標榜,他們以福音的精神參與社會事務。「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這方面的資料最為豐富。下面將憲章第四十三號的思想分為三點來介紹清楚。

 

  第一:教友社會參與的責任以及兩種走向極端的錯誤。教友既是天國子民,又是此世的國民,所以應當本著福音精神,參與和實踐社會事務。有關這個責任,能有兩種錯誤。一是尋求來生的天堂,認為可以置現世的社會責任而不顧,其實信仰要求他們在現代世界中,按照天賦於教會的使命而滿全國民的教務。一是沉溺於現世事務,絕不與宗教生活配合,以致宗教只是限於教堂中的禮儀和若干教會的法規,結果造成信仰與社會生活的分割。其實福音精神也該貫徹在社會事務的實踐之中。大公會議說:「信友忽略此世任務,便是忽略其愛人甚至愛主的任務,並將自己的永生導致於危殆中。信友追隨曾作勞工的基督芳表,應該為自身可以從事此世活動而慶幸,把人類所有努力,無論其屬於家庭、職業或科學技術的一切,因宗教價值,綜合為一個有生命的系統,並在宗教的最高原則下,將一切指向天主的光榮。

 

  第二:教友社會參與的條件,為在現代世界實踐自己的教會使命,教友應如同行同業的人,應有專門的知識,真正的技能,同時依循各行業的規則。另一方面,當然要求他們具有信仰生活的培育,按照自己正確的良心,根據福音原則判斷與實行。雖然教友參與社會生活時,亦應自教會聖統求取光照與支持,但是不應認為聖統對各種難題掌握具體答案。相反,教友往往應該在聖神的光照下,參考教會的訓導,自己負責決定。

 

  第三,福音精神為一,而社會參與在具體問題上,信友中能有多元的見解與立場。教友參與社會,的確原則上大家都是根據良心,遵從福音精神,但是教友中對於具體問題,能夠由於出自雇主與勞工立場的差別,或者利益得失的輕重,甚至競選政策的分歧,發生多元的意見;這在今日已是常事。為此持有不同意見的教友,不該各自視作教會權威,排斥對方,甚至責為邪說,此時,更該坦誠交談,為公共福利著想而謀求溝通,無論如何,也該保持「和而不同」的雅量,彼此以誠相待。

 

  以上三點清楚介紹了「牧職憲章」有關教友社會參與的要義。至於憲章的第二部分中,大公會議分別從家庭、文化、經濟、政治以及國際事務各方面,指出教友應盡的任務。以後值得酌量地選擇一些資料來解釋,為能學習梵二大公會議對於社會參與的教導。事實上,今天教友中不少人,果然深知社會參與的職責,不過恐怕尚有更多的人,並未正確認識大公會議的思想。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