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受造的目的
Healing the Purpose of Your Life
書號 : 205366
原著 : 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 : 譚璧輝
定價 : 140元   
頁數 : 96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18 開
初版日期 : 2021/8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952-8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我們常因活得缺乏意義或目的,感到無聊、煩悶與痛苦;反之,當體驗到活著充滿意義時,不僅感到有活力,且能恢復我們身心靈的健康。

但是要怎樣才能活出自己受造的目的、存在的意義呢?

本書帶領我們從自己的成長經驗、與周遭環境或大自然的互動、愛與支持的經驗等各方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

到那時,我們也就能體會到神操的原則與基礎所提到的:人受造的目的,是為讚美、崇敬、事奉我們的主天主,因而拯救自己的靈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為人而造的,為幫助他追求他之所以受造的目的。

相關推薦書籍

與麵包同眠:改變生命的省察祈禱
Sleeping With Bread: Holding What Gives You Life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陳群英
定價:280元

我們都是好山羊:治癒心中的天主形象
Good Goats: Healing Our Image of God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左婉薇
定價:320元

聖經怎麼讀?療癒的解經方法
Understanding Difficult Scriptures in a Healing Way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左婉薇
定價:380元

找到自己,找到天主──跟隨牟敦及其他聖賢活出真我
Becoming Who You Are──Insights on the True Self from Thomas Merton and Other Saints
原著:詹姆士.馬丁 / James Martin, S.J.
譯者:姜川
定價:130元

丹尼斯‧林恩(Dennis Linn)、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Sheila Fabricant Linn)和瑪竇‧林恩(Matthew Linn

他們以團隊的方式一起事奉,曾從事醫院牧靈和心理治療等工作,目前專職帶領避靜和提供靈修指導,也曾至五十多個國家和眾多大學與醫院講授治癒課程。其著作包括:《心靈的奧祕與治療》、《病人傅油與治癒祈禱》、《心靈治癒生命的八個階段》(上智文化)、《治癒生命的創傷》(啟示)、《記憶治療》(基道)以及《與麵包同眠》、《我們都是好山羊》、《聖經怎麼讀?》(光啟文化)等。上述書籍銷售超過百萬冊,並已有二十種以上的譯本。丹尼斯與莎依拉現居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瑪竇神父則在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的耶穌會會院。

作者相關書籍

與麵包同眠:改變生命的省察祈禱
Sleeping With Bread: Holding What Gives You Life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陳群英
定價:280元

我們都是好山羊:治癒心中的天主形象
Good Goats: Healing Our Image of God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左婉薇
定價:320元

聖經怎麼讀?療癒的解經方法
Understanding Difficult Scriptures in a Healing Way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左婉薇
定價:380元

活出受造的目的
Healing the Purpose of Your Life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譚璧輝
定價:140元

寬恕其實有方法:聆聽痛苦,以創意應對欺凌
Don't Forgive Too Soon: Extending the Two Hands That Heal
原著: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瑪竇‧林恩 / Dennis Linn, Sheila Fabricant Linn, Matthew Linn
譯者:左婉薇
定價:180元

導言 9

第一章:無意義使人厭煩,有意義使人健康 14

第二章:創造一個具有意義和目的的環境 19

第三章:我的密令是什麼? 29

第四章:愛賦予我們能力實踐自己的密令 45

第五章:我們能從別人那裡了解自己的密令 53

第六章:我們能從大地了解自己的密令 58

第七章:醫治傷痛 69

第八章:聖經與聖傳中的密令 75

小組討論流程 81

註釋 84

三位作者的其他著作 91

導言

一天早晨,我們七歲的朋友康諾,下樓來吃早餐時,和母親瑪利進行了以下對話:

 

康諾:「 媽,我明白了,我在這裡,有很重要的目的。」

瑪利:( 忍住原本想問他是否要上洗手間的衝動,因為他們五分鐘內要出門。)「真的嗎?你想要多告訴我一點嗎?」

康諾:「 是的。我知道,我是為了某個重要的理由才會在這裡的,我還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它將會改變全世界。世界上每個人將因我要做的事而認識我。

瑪利:( 此刻,真希望他繼續講下去。)「 你認為是有關科學或藝術方面的嗎?」

康諾:「 我不知道是什麼。我只知道那是很重要的,我必須做,在我做了以後,世界會變得更好。」

瑪利:「 好的,康諾,假如有任何可以幫助你的地方,要讓我們知道喔。」

康諾:(回樓上去)「OK !」

 

誠如康諾一樣,每個人的存在都有特殊的原因。我們的老師邵芳德(Agnes Sanford),是聖公會知名的密契者與醫治者,她在自傳《密令》(Sealed Orders)中表示,她相信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帶有來自天主的密令。我們第一次聽到「密令」這名稱時,覺得有些不舒服。它聽起來帶有軍國主義的意味,似乎我們在世的生命早已被註定了,且排除人的自由。然而當我們讀邵芳德的書時,才明白她以「密令」這個詞來強調每個人的生命所具有的尊嚴與獨特的意義。

 

邵芳德所謂的「密令」,其意義是,似乎在我們出生前,每個人都與天主談過我們在世界上的特殊目的。這裡所謂的密令,並不帶有軍事上服從命令的意思,而是與創造我們的天主,在愛的交談過程中,我們所同意的某些事,最重要的是,這不是關於我們要完成什麼任務,而是關於我們獨特的存在方式。

 

密令主要是關於存在的方式

 認識我們的人,可能用「作者」、「司鐸」、「治癒者」、「避靜輔導」等這類的名稱來形容我們三人的密令。這些都是我們從事的工作,誠如我們對密令所了解的,這些職務僅是我們密令的一部分而已。無論如何,密令主要是關於存在的方式。亞豐素神父(Herbert Alphonso, S.J.)說我們的「個人的聖召」(他用以表達我們特殊存在方式的名稱),就是「推動我們去做每件事的精神力量」。

 

在第三章裡,我們三人會描述那推動我們「所作所為」的精神力量或特殊存在方式。莎依拉的特殊存在方式是在受造物中照顧它們的美善,丹尼斯的存在方式是成為弟兄,瑪竇的存在方式是保持完整。我們所選擇的「工作」(寫作、帶領心靈醫治避靜等)僅是密令的一部分,它能提升或幫助我們活出自己特殊的存在方式。假如我們不能再寫書,或無法再帶領避靜,我們每個人仍然擁有各自的生活目的,因為我們每人仍然有自己特殊的存在方式。

 

密令就是我們的本質

 誠如我們知道指紋是自身的一部分,同樣的,我們相信密令也是我們的一部分,並且猜想它其實也是我們DNA 中的密碼。對我們而言,最能幫助我們探討密令內在意義的問題就是:我以何種特殊的方式受造,好能在世界上付出愛和接受愛?吉恩•休斯頓(Jean Houston)將這形容為我們的本質:

 

我所謂的「本質」,是指本性的一部分,我們視它為隱藏的神,是將我們與我們最高的形成過程連結在一起的根源本質或靈魂本質,它超越時空,超越生命與死亡。

 

就在我們著手寫本書前,丹尼斯和莎依拉的兒子若望•瑪竇來到了人間,他的誕生,使有關我們的本質或我們在世上以特殊方式付出愛和接受愛的問題,有了新意義。當我們抱著他,三人都不明白為何他來到我們這裡。他將與其他的人有何不同呢?他的獨特恩賜是什麼?我們如何幫助他實現他生命的特殊目的?他如何能像他的祖母一樣,過著實現生命意義的生活呢?

 

若望的祖母在八十六歲時得了嚴重的精神衰退症,以至於有時候她不知道如何穿衣。僅管如此,她仍每週一次,到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社區中心,去教一名從未上過學、與她年齡相仿的男士讀書。過去她教自己的孩子讀書,1962 年當丹尼斯離家後,她重回學校深造,成為一名發展閱讀教師,從此開始她的教書生涯。藉著教導別人讀書,她的密令必定與學習和賦予別人學習能力有關。在她臨終時,要求我們的一件事,便是為她的學生弗瑞德尋找另一名老師,好能幫助他完成四年級的學業。

 

有一天早晨,我們將我們的朋友查理介紹給母親。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查理:妳曾經是一位老師。

母親:不是曾經。

查理:喔,妳是一位老師。

母親:是啊。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儘管那時母親已經不再教課了,但她所做的每件事都說明了她以老母親的生命極大的意義。我們如何能幫助若望•瑪竇找到他的特殊存在方式,使他即使到了八十六歲高齡,依然能覺得生命充滿意義?

 

最重要的是過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時常告訴若望•瑪竇,我們不想要他為了準備進階課程而花費時間,並且擔憂是否能得到好成績,因而獲得名校的入學許可,將來能賺大錢。相反的,我們要他每天反躬自問,如何盡力實行自己的密令,並將他特有的恩賜貢獻給他人。我們告訴他,假如他這樣做了,而且還有需要時,我們會提供一切協助。我們對若望•瑪竇最大的期望,是過自我實現和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要給若望•瑪竇自由,讓他選擇那些最能表達他特殊存在方式的「工作」,即是我們所領受的同樣自由。例如,當我們(丹尼斯和瑪竇)開始醫治的服務時,耶穌會的省會長告訴我們:「我不知道如何訓練你們成為醫治者。但我要你們去做能幫助你們準備自己的事,或到能達到這目的的地方去。我要以耶穌會的一切資源作為你們的後盾。」我們相信他的話,前往世界各地學習醫治事工。曾在四十多個國家帶領避靜,撰寫十六本有關醫治的書,二十年後,我們的服務依舊持續著。

 

我(莎依拉)念的神學院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懷抱夢想,並且為了準備自己而規劃自己的教育計畫。我入學後不久,就對醫治祈禱產生興趣,但在這裡沒有與此相關的課程。我與能指導我的人聯繫,創造自己的課程,並從我的學校獲得學分。這裡的學生從來就不會得到分數;而是在每學期結束時,每名學生與全體教師面談,共同討論這學期的功課對他(她)的人生目的有何幫助。

 

我們要為若望•瑪竇營造類似的環境,使他在那裡能自由地追求此生的特殊目的,而不把分數或金錢上的成功當成主要的專注點。天主不是愛我們每一個人,就如同我們愛若望•瑪竇一樣嗎?假如我們想要若望•瑪竇過一個自我實現和有意義的生活,難道天主不是也要我們每個人過相同的生活嗎?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