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前5年--新手夫妻最需要溝通的事
What I Wish Someone Had Told Me About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Marriage
書號 : 203045
原著 : 羅依.派提特菲爾,Roy Petitfils
譯者 : 黃女玲
定價 : 220元   
頁數 : 176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6/5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840-8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人常會想著要辦一場盛大的婚禮,只是,對於如何經營共同的夫妻生活,是否也願意傾注同樣的心力?

 

    當婚禮與蜜月期結束,來自不同背景的兩人,就要共同面對新的生活。原本個人在婚前不是很清楚的目標、渴望與價值觀,在婚後的前五年會變得明朗,有時甚至還會與配偶的看法對立。婚後前五年是夫建立共同生活方式、職涯規、生養子女以及家庭經濟計畫等等的關鍵期。

 

    本書以實例經驗提供婚姻生活重要領域中,創造彼此連結、促進健康關係的實用溝通方法,能幫助基督徒夫妻在面對婚姻的磨合期,掌握方向,共同奠定美好關係的基礎。

相關推薦書籍

共脩此生: 創造性婚姻講「做」

原著:任兆璋 / 
譯者:
定價:240元

天知道婚姻從來不簡單──12種愛的表達走向幸福之路
God Knows Marriage Isn't Always Easy
原著:莫琳、藍尼 / Maureen Rogers Law and Lanny Law
譯者:沈映志
定價:190元

羅依.派提特菲爾(Roy Petitfils)現任美國路易西安那州(Louisiana)布勞薩市(Broussard)聖采琪(St. Cecilia)天主教學校以及派克斯更生中心(Pax Renewal Center)諮商輔導人員,從事個人生涯、婚姻及家庭方面的諮商工作。他是《高校牧靈實用指南》(A Practical Guide to High School Campus Ministry)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國際聯合專欄「我們的年輕教會」(Our Young Church)的作家。羅依和他的妻子,敏蒂,及他們的兩個兒子,麥克斯和班傑明是布勞薩聖心教堂的活躍成員。羅依曾於家鄉拉菲耶教區(Lafayette)的牧靈委員會工作。

作者相關書籍

婚後前5年--新手夫妻最需要溝通的事
What I Wish Someone Had Told Me About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Marriage
原著:羅依.派提特菲爾 / Roy Petitfils
譯者:黃女玲
定價:220元


銘謝/4
導言/9
第一章 跨進婚姻的門檻,解開個人的包袱/17
第二章 你有專心聽我說話嗎?夫妻之間的溝通/35
第三章 時間:最奇異的賽程/51
第四章 你滿全了我:性愛與基督徒的婚姻/69
第五章 金錢:真正的偶像/83
第六章 婚姻與生育:迎接新生命/95
第七章 「犯罪現場調查」:誰對?誰錯?/111
第八章 一切回歸平靜!沒什麼像姻親那樣令人不得安寧/129
第九章 從單獨尋求救恩到相偕隨主行;平衡個人和夫妻的靈修生活/139
第十章 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都要守護你、尊重你/155
結論/173


導言


從婚禮到婚姻生活
在美國每天平均有六千對情侶締結連理,即每年總共大約會舉行兩千兩百萬場婚禮。每場婚禮平均的花費是兩萬美元,難怪美國的婚禮產業代表著千億美元的市場商機。促成婚禮業蓬勃發展的諸多情侶,傾注無比的精力來舉辦完美的婚禮,可惜婚後卻不多花時間摸索兩人共同生活的複雜內容,以至於婚姻生活常無法穩固永續。
影集《人人都愛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中有一集,雷蒙德和老婆黛博拉回顧籌備婚事的情景。雷蒙德對黛博拉說:「什麼!你已經在籌備婚禮了嗎?」黛博拉回說,她打從十二歲起就開始在為婚禮做準備了。雷蒙德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黛博拉在二十二歲之前根本還沒遇見他。黛博拉知道雷蒙德在想什麼,便興致勃勃地說:「當然啦!你就是那萬事具備,終於讓我等到的『東風』啦!」
這段幽默的對話其實揭示了美國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人常會一心想著要給自己辦一場盛大的婚禮。當然,給自己辦一場完美的婚禮,這樣的想望與計畫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婚後夫妻們也應當傾注同樣的精力來計畫完美的婚姻生活才是。這就是我撰寫本書的原因。
如果你正在翻閱這本書,那也許是因為你發現婚姻生活有某種重要與神聖的成分。你想把握住這絕佳的機會,讓婚姻幸福。你內心深處渴望有很好的婚姻關係,希望與另一半能親密的連結,也希望婚姻能帶給你喜悅與意義。
我也有這些渴望。我不但深信婚姻生活確實能幸福快樂,也相信這是上主對婚姻的心意。若按天主的計畫走,婚姻生活理當是充滿喜悅的。我曾經以為一位新婚朋友所說的話是對的。他說,「船到橋頭自然直。」經過七年的婚姻生活並從事婚姻諮商的工作之後,才知道婚姻關係若要成功,我們就得小心的「開船」。婚姻這艘「船」不會自動走下去且運行順利。婚姻生活需要時時關注、用心維護。
為婚姻生活所做的努力絕對是值得的。婚姻生活也像一趟冒險之旅!如同所有的冒險一樣,婚姻生活並不簡單:總會有不期然的暗礁、阻撓以及挑戰;但也會有令人驚奇、興奮與快樂的事。是天主把婚姻設計成這樣的,因為祂渴望我們能經歷完滿的恩寵與完滿的生命。


為什麼特別強調婚後前五年呢?
當飛機降落,蜜月期結束後,就要面對磨合婚姻關係的嚴肅事實。原本在婚前不是很清楚的個人目標、渴望與價值觀,在婚後的前五年會變得明朗,有時甚至還會與配偶的目標、渴望及價值觀尖銳對立。婚後的前五年是夫婦建立生活方式、職涯規畫、生養小孩、以及家庭經濟計畫等等的關鍵期。
在美國,大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婚姻會以離婚收場。婚後的前五年最容易出現離婚的危機。有些婚姻諮商師甚至認為,一對夫妻如何駕馭婚後前五年的生活,將能決定他們的婚姻能不能成功地持續下去。


究竟為什麼人要結婚呢?
電影《真愛囧冤家》(Four Christmases)描述一對同居的快樂情侶,布萊德和凱蒂。他們每年聖誕節都會騙自己父母需要到別的國家從事使命工作,事實上是兩人一起搭飛機到某國共度佳節。有次他們預定前往斐濟的那班飛機遭取消,結果兩人在機場的畫面被正在看電視新聞的家人見到了。這下子,他們被迫一起去拜訪個別的父母親─總共有四處。
接下來是一天漫長的行程,一一拜訪已離了婚的父親和母親。那日行程結束後,布萊德慶幸自己將不會身陷像他父母親那樣離婚的窘境,然而凱蒂卻發現,雖然同居的生活好玩又刺激,但卻缺乏她從母親和姊姊身上看到的那種身為人妻與人母的生命意義。
凱蒂和布萊德代表著現今愈來越愈多延遲考慮結婚的同居情侶。從一九六○年到二○○六年這段期間,在美國不結婚的同居男女已經增加了十二倍。研究指出,現今初次結婚的情侶,有一半以上在婚前已經同居。有些人認為同居是結婚與獨居之間的另一個選擇;然而有很多情侶,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都認為同居可被視為是婚前的試驗期。
我問一對情侶朋友,為什麼要在婚前同居,他們的回答大致是這樣的:「如果後來發現不合,那至少我們還沒有結婚;如果婚後才發現,那就太遲了。」這對情侶就像現今愈來越愈多年輕同居的情侶一樣,都曾親身經歷父母親婚姻的問題。他們童年時代都走過父母離異的創傷,因此希望不要重蹈覆轍,免得造成自己和下一代的痛苦。我認為很多同居的情侶之所以選擇在結婚前住在一起,並非想選容易的路走,而是想選安全的路。
選擇同居還有別的理由。有人發現住在一起比較符合經濟效益。兩人住兩地得付雙份的房租或房貸、住屋維修費,但若住在一起,兩人只要分攤一份費用,比較實際、省錢。對於那些婚前已經有性關係的情侶來說,住在一起代表著愛情關係已更進一步的事實。
有人認為婚姻生活會侵犯他們的自由:一想到要和單身生活告別─不再有約會的激情、甚至不再有個人的隱私─就覺得害怕。但婚姻生活讓我發現自由的新意義。心理醫師傑洛德‧梅(Gerald May)說,真正的自由不只是做我們想做的事;真自由更是一種執行我們心靈最深處之渴望的能力。告別單身生活的「損失」,遠遠比不上把生命之門對一個自己所愛的人敞開而來的「有收穫」。
所以,在此讓我對所有考慮結婚的人發出邀請,不管你和情人是老夫老妻或是年輕伴侶,住在一起或沒住在一起:請認真考慮接受婚姻,並請繼續讀下去。書中記錄神聖婚姻生活蒙受祝福的真實故事─這樣的婚姻生活不僅精彩,而且充實。但神聖的婚姻生活不是沒有危機。人生的旅途沒有所謂「安全」無險阻的路。耶穌從未應許人生無虞,但祂應許喜樂的生命。過神聖婚姻生活的人,都可能享有喜樂的生命。


為什麼還需要這一本有關婚姻的書?
市面上已經有好幾千本關於婚姻生活的書,為什麼還需要再寫這一本呢?我曾希望有人能告訴我關於婚姻的重要必知之事;我寫本書,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藉此與讀者分享這些事。關於婚姻,別人告訴我的有很多。有些我記住了,但有很多是有聽沒有懂。這些別人給的忠告,大部分屬實,但表達的方式卻常讓我聽不懂。雖然我知道所有給我忠告的人都是出於好意,但我所聽到的,開頭好像都是在說,「你還年輕,還無法領略婚姻這回事,因為你涉世未深。所以,好好聽我說,畢竟,我是過來人。」後來,敏蒂和我乾脆把這些忠告都擺一邊,靠自己摸索出路。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引導你找出自己的答案。
由此,我本著兩個原則來撰寫此書:
‧只分享必要的訊息。
‧尊重讀者在知性和情感上的自主權。
本書接下來各章所分享的,都是促進健康關係的關鍵訊息─有關良性互動的相關「必知」訊息。這些訊息有些是朋友分享的、有些來自於接受諮商的夫婦、還有些是我自己的婚姻生活經驗。每章最後面都有聖經章節以及問題供讀者默想和省思。
本書不是婚姻指導手冊。就像人生不可能會有指導手冊一樣,婚姻生活也一樣。婚姻是一種自有其精神的有機體,不可能受限於任何簡單安全的步驟或指令。因為每個婚姻都是由兩個獨一無二的人所組成,所以這兩者結合的成果也理當是獨一無二的。
如前所提,每個婚姻剛開始的那幾年有一些核心領域需要特別注意。有一些實用的技巧若能稍加應用,將能幫助每對夫妻在面對前幾年動盪不安的婚姻惡水時,小心的往前航行。本書不是一帖「萬靈丹」;也不是用來取代婚姻諮商或婚前準備課程,而是用來輔助這些諮商與課程。
在書中你會看到一對對努力經營婚姻的夫妻,打開他們的生命之門,讓我聽他們的生活故事,並分享其中的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憂愁。希望藉此你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別的夫妻也跟你們一樣,有夢想、有懷疑、有希望、有恐懼、有喜悅、也有辛苦。我祈願在你進入這些生命故事時,能發現希望與鼓舞;也希望本書所提供的方法與技巧能對你有所助益。最重要的是,祈願本書能成為你的出發點,讓此生的婚姻生活充實美滿。

 第一章 跨進婚姻的門檻,解開個人的包袱
和敏蒂度完蜜月,我很快就發現,原來我們帶回來的,不僅是那一只裝滿便宜墨西哥飾品和甜酒的行李,還有個別的無形包袱。婚後前幾個月,兩人的互動狀況、對彼此的期待、以及個別的價值觀等,都一一的浮現出來。之前我們從未討論過對彼此以及共同生活的期待;也不知道原來我們倆有尚待解決的「爭議」;另外,我們還發現,真的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個性才會逐漸展現「真面目」。這就好像一些偷偷住在我們公寓裡的小鬼,現在一個個開始跑出來跟我們說「你好」!
動畫片《史瑞克二》(Shrek Two)一開始,費歐娜和史瑞克這對新人正在討論要不要接受費歐娜父母親(即住在遠得要命王國裡的國王和王后)的邀請前去拜訪,好讓他們以及王國的子民能見見這位女婿並慶祝他們結婚。當史瑞克說不想接受這個邀請時,費歐娜便和他吵起來了。她責怪史瑞克,誰會料到他是個怪物呢?他很快的回話,他本來就是個怪物,而且他也不打算為任何人改變。結果費歐娜公主說出一個讓史瑞克無法回話的事;她說她已經為了他做了很大的改變:「難道你忘了嗎,史瑞克?」(在《史瑞克一》裡,費歐娜因著她對史瑞克的愛,放棄美麗的人形變成怪物。)
每對夫婦都會發現配偶身上有個「怪物」,而且希望對方能因此做出改變。如果改變未如期待或快速發生,很容易因此感到失望和怨懟。婚後的前幾個月裡,我太太常喜歡說一句話:「女人結婚,希望她的男人能有所改變,但他硬是不變;男人結婚,希望他的女人不要改變,但她就是會變!」這話很有道理。的確,我們會很理想化的認為,娶/嫁的是對方原本的樣子,而不是對方可能會變成的模樣。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改變。難就難在如何接受配偶的改變。當然,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是健康的或對婚姻有益的。如果發生在配偶身上的改變真誠可靠,我們需要學著支持;但若非如此,則需要溫和的加以勸導糾正。
還有一些小毛病在約會期間看來並不礙事,但婚後就不一樣了:婚前我去敏蒂的家,上廁所後常沒把馬桶座放下,那時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同床共眠三個月後,敏蒂就因為這個小毛病而說我是「典型的大男人」。
靈活變通─真福第九端
靈活變通是一種不容易習得的美德。大部分人面對「改變」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抗拒;這很正常,也很自然。如果從來不會抗拒改變,就不可能發展出個人的人格特質,因為如此,我們會不斷的重塑自己來迎合他人的期待。但是,過度拘謹僵化,也一樣不好。若我們從不讓步、不改變,那勢必很難與人發展情愛關係,就不用說是進入婚姻了。
婚姻會要求我們修改一些個人的習性,好能與配偶共同生活。就像世上大部分的事一樣,婚姻關係的磨合也會達到一種平衡。達到並保持靈活變通的關鍵,就是中庸之道。任何的關係,不管結婚與否,在理想的狀況下會達到一種自然的「供需」狀態─那是一種伴侶之間健康的相互影響。學習靈活變通可以使人一方面忠於自己原來的真性情,另一方面也能在接受配偶的影響過程中不會失去自我。保持這種如拔河般的互動關係其實並不容易,但在婚姻生活的前幾年,保持這種互動關係很重要。
我把「靈活變通」稱為真福第九端。「懂得靈活變通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能與他人和平相處。」要靈活變通相當不容易,因為「變通」與人尋求確定性、穩定性以及安全感的本能互為對立。當人為了約束個人天生的性情、肉慾、以及原罪時,有時會約束過了頭而變成拘謹、被動。
人本能對「安全感」、「確定性」及「穩定性」的需求,與人本能對「多樣化」、「探險」以及「變化」的需求,是一體的兩面。這些都是人真實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生命的安全感;確定早晨太陽會升起;腳下的地板能支持我們在上面行走;坐的椅子不會垮掉;嫁/娶的人不會變心。
其他需要達到中庸平衡的一體兩面之需求:
浪漫 與 平淡
冒險 與 熟悉
親密 與 孤立
興奮 與 超脫
伴侶(關係) 與 獨立
精神的 與 俗世的
活動 與 休息
工作 與 遊戲
安全 與 危險
溝通 與 沉默
我們在人生、各種關係、以及特別在婚姻關係裡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在上述互為兩面的需求間,學習取得平衡。
保持幽默感會很有幫助。笑帶給心靈的提昇力量是相當驚人的。笑能使人避免太過拘謹嚴肅。能開自己玩笑,在人生當中很重要,在婚姻生活裡也是如此。
你的個人包袱裡裝的是什麼東西?
每個人在人生早期,都會為了活著而學習一些為人處世以及求生存的方法或技巧。不管是好是壞,這些互動與相處的模式,使我們走到這個階段。這些使我們能與人交友、減少焦慮、也使我們成為現在的模樣。婚姻生活會使這些技巧變得更顯著、成熟,但也有可能使其產生轉變。婚姻生活會要求我們學習新技巧,改善原有的,並放棄無益的。
婚姻生活中雙方出現對生活的不同期待,是必然的現象。學習使兩人潛藏的不同期待能調和一致,是所有伴侶關係必經的調整階段。一起生活的磨合與調整,過程並不容易,但若能以忍耐和持續敞開心胸來進一步認識自己以及配偶,那麼這樣的過程也會成為有趣的探索之旅。
誘惑與忠貞
大部分伴侶在準備進入婚姻時,並不會多想「誘惑」與「忠貞」的議題,然而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像是配偶對彼此的熟悉、缺乏溝通、性需要及情感的需求沒有滿足等等,都會誘使配偶產生不忠的想法或行為。在現今的文化,婚姻及情愛關係失貞走樣的情況已變得愈來愈普遍。網路約會和網路社交的頻繁,以及注重隱私,都使得伴侶之間更容易出現欺瞞的行為。
這樣的議題在婚後前幾年需要特別注意。我不建議你每次遇到誘惑就去找配偶溝通。這種情況下對配偶告白通常不會有好的效果。
嚴重的誘惑問題或誘惑問題的固定模式表示婚姻關係已出現了差錯。很多婚姻關係之所以有婚外情的發生,通常是因為配偶的一方或雙方的某些重要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肉體或情感的需求。
當然,把問題談開來會有幫助,但在跑去和配偶訴說這些感覺之前,你需要知道一個事實:即使你精通溝通技巧,但當你向對方說出:「我覺得我對某人產生了特別的情愫」,或「我覺得我愈來愈受某人的吸引」這類的話時,配偶幾乎不可能面對這樣的告白、探索其背後的原因。這類誘惑首先需要找神父、可信賴的心靈導師或專業的諮商師幫忙。這些專業人士可以提供指引,幫助你釐清思緒和感覺,引導你對自己受誘惑的情形有更進一步的覺知和更深的洞察。
也許對付誘惑以及不忠這類課題最積極主動的方法,就是承諾彼此會持續敞開、誠實的溝通。問對方是否需要得到滿足。你可以這樣問:「如果滿分是十,身為你的配偶,你會給我打幾分?」一旦對方打了分數,再問:「要怎麼做,你才會給我十分?」從回答中,你就會知道配偶近來有什麼樣的需求(精神上、情感上或肉體上)沒有得到滿足。聽了回答之後,你接著可以問:「如果我做到────,我們的關係會有什麼改進?」或「有哪些事我需要採取不同的做法?」這樣的討論通常不很容易,但如果雙方都能對彼此誠實,將會很有成效。
應付失望的感覺
電影《結婚糾察隊》(License to Wed)有對很理想化、才訂完婚的情侶,莎娣和班。他們去請準新娘教會的牧師來主持婚禮。牧師堅持他們必須先參加一套「萬全的」婚姻預備課程,有上課、回家作業、還有可提問的監錄系統。課程談到如何處理衝突、誠實、性、以及其他的議題;這套課程讓莎娣和班對彼此有更多的了解─多到比原來想像的還要多很多。有一度他們發現對彼此的看法已有變化,因此感到幻滅、失望。
雖然牧師提供的課程有些荒謬,但電影還是對夫妻得面對的議題和挑戰有相當寫實的處理,也讓我們看見,這些議題即使在婚後也很容易隱藏。班和莎娣很幸運能提早發現彼此的不同。往往夫妻得等到蜜月後進入婚姻生活時,才會有這些了解。
每個婚姻到了一個階段總會讓人有像酒醒般的驚覺:原來自己沒有想像的聰明。即使婚前有萬全的婚姻預備課程,婚後還是會有一天醒來時想著:「我記得我嫁/娶的這個人不是這個樣子的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婚後前幾年夫妻會經歷某些幻滅,這是很正常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配偶不全是你想像的樣子,而事情進行的也不如你希望的那樣順遂。榮‧羅海瑟神父(Father Ronald Rolheiser)在他的一本著作《無止盡的地平線》(Against an Infinite Horizon)中,對這種幻滅有非常貼切的描述:
……那種哀傷、切望與失望,並不是因為兩人之間沒有愛,而是因為人的愛很有限。這樣的看見能幫助我們了解,在任何的情愛關係之中,不管是婚姻關係或是深度的友誼關係,兩人的首要任務就是彼此坦承自己的愛有限度,告訴對方自己永遠不可能不會讓對方失望。
我們受造並非要來背負「完美」這樣的重擔。讓我們滿足於天主創造的本相─我們是破碎、不完美的受造物。婚姻生活中恆常的挑戰就是:即便雙方都充滿瑕疵、缺點多多,還是要珍愛彼此。
歡慶婚姻聖事
舉行聖事禮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傳遞天主的恩寵。我們不需要先成為好的基督徒才會贏得恩寵。恩寵是天主白白給人的禮物。人結婚所面臨的一項困難挑戰,就是要把個人的自我與另一人的自我合併在一起─為了更大的目的。唯有靠著天主的恩寵,合併的過程才可能既維持個別的完整,並與另一人形成一種新的整合。天主的恩寵藉由婚姻聖事禮儀臨在我們之中。
一天傍晚和朋友講電話時,對我在工作場合的處境大發牢騷。我為自己深感不平:拐彎抹角不斷重複強調自己有多能幹、多重要,但卻沒有受到公司同事的敬重。我像個被寵壞的孩子一樣。講完電話,我看得出敏蒂一副心煩意亂的樣子,我問她怎麼了。「聽你在電話中這樣講,我真的會很緊張。你對著電話大喊大叫,揚言說什麼你打算辭職不幹了─我覺得那樣根本不像你,一點也不像你的作風。」
我想聽她說的是:「親愛的,你確實是個能幹的重要人物,你應該受到更多禮遇才是。他們應該儘可能讓你高興才對呀!他們竟膽敢不順著你的性子……」這就是我想聽的。問題是,敏蒂對我說的那番話才是我真正需要聽的。可是聽了她的話,我怎麼反應呢?我逕自走到客廳,坐在沙發上悶悶不樂。五分鐘後,我那個膨脹但受傷的「自我」才發現敏蒂說得沒錯。敏蒂主動過來坐在身旁安慰我,跟我保證她很愛我。她說聽到我在工作中感覺受挫,心裡也難過,然而她也覺得有必要激勵我,使我能更上一層樓。那時我才向她道歉。
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是複雜的組合:光明與黑暗共存、有好有壞、有恩寵也有罪過。理論上,婚姻聖事是我們能安全地檢視個人內在「包袱」的最佳場合。若順著天然的性情,我們首要而且唯一的反應,就是要鞏固自我、站穩立場、證明自己才是對的。但恩寵能給婚姻關係加力,使之超越人的天然性情。沒有恩寵,婚姻將可能只是方便舒適的生活組合;但恩寵使婚姻昇華為神聖的領域,使人能放心安全暴露自身的破碎,並領受寬恕。
婚姻可不是為怕事的人設計的。婚姻會激勵人使出所有的本領,而且還會要求人尋找其他更多的資源來經營它。要有勇氣,人才能允諾永遠忠於婚姻關係;沒有勇氣,人很容易從中逃脫。若只依靠自己,婚姻就容易變成沒頭沒腦的兒戲,一遇困境就打算辦妥手續離婚。但在婚姻的盟約關係中,天主的聖神住在我們裡面,也在婚姻關係中間。丈夫與妻子能對彼此提供其他關係所不能給予的天主的恩寵。
因著婚姻之愛,丈夫與妻子能對彼此、對孩子、並對世界傳輸天主恩寵。這可不是件小事。美國主教發表的牧函〈跟隨愛之道〉(Follow the Way of Love),說明婚姻與家庭生活的終極目的,就是與天主結合:
因為家庭關係堅定並深化與天主的結合,並使天主得以藉由你來工作,所以家庭生活是神聖的。日常生活中所有深刻或平常的時刻─吃飯、工作、假期、表達愛與親密、做家事、照顧生病的孩子或年老父母、甚至是爭論如何慶祝假日、如何教訓孩子、如何花用金錢等這些衝突─都是可用來編織成神聖紋理的線索。
單獨一人無法成聖。在天主的計畫裡,我們是與他人同居共處。天主已選擇藉由配偶及其家庭傳輸的恩寵、愛及見證來轉化世界。
上主賜給婚姻生活的神聖恩寵並不單單只屬於丈夫和妻子的禮物,也是天主給這個世界的禮物。
婚姻揭示天主之愛的奧祕。從某種角度來看,婚姻之愛也為我們揭示出天主三位一體的某些本質,以及天主對我們(祂最珍貴的造物)的愛。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的第一篇通諭《天主是愛》(Deus Caritas Est)中言明愛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他寫道:
從創造的立場看,情愛(eros)將人導向婚姻,導向一個唯一和確定性的結合;這樣,也只有這樣,人才能滿全他最深的意義……建立在唯一性和確定性的愛情上的婚姻,成為天主與祂的子民之間關係的畫像;另一方面,天主愛人的方式也成為人類相愛的標準。 

降服於自由
我永遠都會記得告別單身之夜。大部分人告別單身的活動都是去脫衣舞廳之類的夜總會玩樂;我們這幫人則是興高采烈地一起炸火雞肉、燉鹿肉、烤豬腰肉。幾個月來,我一直期盼那晚的來臨。到達會場,一下車就有人往我胸口塞了一瓶波旁威士忌(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樣的舉動應該不是出於友愛,而是一種聲東擊西的惡作劇),接著兩位男儐相便在我的右腳上鏈上一條鐵鏈,鏈子尾端繫著我祖母的破舊保齡球。保齡球上早已用膠帶黏著一張寫著「敏蒂」的紙條。
「你們還真的很會作弄我喔!」我大叫道。我每試著走動,那鐵鏈就刺得我腳踝發疼。雖然我一直求他們打開鐵鏈,但那鏈子就這樣整晚鏈著我,直到隔天醒來。
在我這個世代,很多人把鐵鏈看成是婚姻的象徵。這樣的看法認為,對配偶承諾一輩子忠誠,會在過程中失去自我,變成配偶和婚姻生活的奴隸。但事實正好相反。
單身的時候,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去哪裡就去哪裡,愛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單身是我人生中一段很棒而且必要的時光。但這樣的時節也會變得老舊。當時節過去,老是玩樂就不再有趣。我記得有一首流行歌曲這麼唱:「人生不該只是如此;人生可以更多更豐富。」以前我並不知道人生當中到底什麼是更豐富的事,但漸漸地,我感覺到自己不該只是這樣,人生也不該只是如此。那時我覺得我的心神與靈魂不但沒有像往常一樣成長,反而只是停滯不前。
我開始覺察到,原來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交往不同的女子,而是有內在的自由,能從眾多女子當中選擇一位,委身於忠於彼此的生活。於是,我領會了心理醫師兼靈修作家傑洛德‧梅所說的自由。他說,雖然很多人以為自由就是做想做的事,但事實上,自由指的是「執行我們內心深處最渴望之事的能力」。我知道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就是愛天主以及我所選擇的這位女子,並被天主及這位女子所愛。既然婚姻提供給我實現內心渴望之事的機會,我當然選擇婚姻。從這個觀點來看,婚姻不但沒有撤銷我的自由,還以一種我從沒想像過的方式,使我達到真正的自由。

經文:《創世紀》二20─24
人遂給各種畜牲、天空中的各種飛鳥和各種野獸起了名字;但他沒有找著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上主天主遂使人熟睡,當他睡著了,就取出了他的一根肋骨,再用肉補滿原處。然後上主天主用由那人取來的肋骨,形成了一個女人,引她到人前,人遂說:
「這才真是我的親骨肉,
她應稱為『女人』,
因為是由男人取出的。」
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


問題與反思:
1 婚姻生活的前幾年,有哪些事你覺得最難以適應?
 你預估婚姻生活前幾年,會有哪些難以適應的狀況?你覺得要如何準備自己來應對這些狀況?
2 你(曾)對婚姻有過哪些期待?你覺得婚姻中哪些現實狀況與你之前所期待的很不一樣呢?
3 你的婚姻/關係中什麼事最令你滿意?有什麼事最令你失望?
4 失去自由這種事會讓你很受不了嗎?
5 你帶著什麼樣的「包袱」進入婚姻關係?
 你都是如何處理個人的包袱?

 

無試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