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雲的聖像畫祈禱手記
Behold the Beauty of the Lord:Praying with Icons
書號 : 205337
原著 : 盧雲,Henri J.M. Nouwen
譯者 : 盧玫君
定價 : 220元   
頁數 : 112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6/3
版次 : 初版二刷
ISBN : 978-957-546-838-5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本書附四張聖像畫

 

活在這個充滿恐懼、仇恨和暴力的世界,有沒有一些時候,令您感到疲倦不堪、無法祈禱、無法閱讀聖經,也找不到安頓身心的方法?

 

    此時,我們還可以透過凝視聖像,來捍衛自己的內心世界。

 

    雖然人們在一開始觀賞聖像畫時,常常覺得它們很生硬、呆板。但是,當我們耐心地觀看聖像,它就會對我們打開話匣子,把我們帶入一個與天主之愛更緊密連結的合一之中。

 

    盧雲融合了相關的資料,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天主聖三》、《弗拉第米爾天主之母》、《則維尼哥羅德救主基督》、《聖神降臨》四幅聖像畫的豐富世界。

 

    透過凝視聖像,以眼默觀,我們能將這些具體表達天主之愛的圖深深烙印心底,使我們的心堅強起來,並帶來持續的喜樂與平安,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活力與希望。
相關推薦書籍

神祕的聖像畫:Icon的技法與意涵
The Mystical Language of Icons
原著:聶書嵐 / Solrunn Nes
譯者:盧玫君
定價:300元

與盧雲一起祈禱15天
15 days of prayer with Henri Nouwen
原著:羅伯特.伍尊 / Robert Waldron
譯者:黃女玲
定價:180元

天主的愛子:盧雲的靈修傳記
God’s beloved : A spiritual biography of Henri Nouwen
原著:麥可.歐勞福林 / Michael O‘Laughlin
譯者:林瑞琪
定價:260元

熾熱的心──感恩祭的生活默想
With Burning Hearts: A Meditation on the Eucharistic Life
原著:盧雲 / Henri J. M. Nouwen
譯者:張令憙
定價:160元

盧雲神父, Henri J.M. Nouwen,(1932-1996),荷蘭籍,1957年晉升司鐸。曾任教於美國聖母院大學、耶魯大學及哈佛大學。自1986年起加入「方舟團體」(L’Arche)在加拿大多倫多市郊的「黎明之家」,服務身心障礙人士直到安息主懷。

盧雲是著名的靈修及牧靈神學作家,著作多達四十餘本: 《念茲在茲──活在聖神中》、遇見牟敦:盧雲眼中的默觀者》、及《熾熱的心感恩祭的生活默想》等由光啟文化事業出版。  

作者相關書籍

遇見牟敦──盧雲眼中的默觀者
Encounters with Merton : ──Spiritual Reflections
原著:盧雲 / Henri J. M. Nouwen
譯者:黃美基
定價:130元

熾熱的心──感恩祭的生活默想
With Burning Hearts: A Meditation on the Eucharistic Life
原著:盧雲 / Henri J. M. Nouwen
譯者:張令憙
定價:160元

念茲在茲──活在聖神中
Here and Now: Living in the Spirit
原著:盧雲 / Henri J. M. Nouwen
譯者:唐鴻
定價:180元

盧雲的聖像畫祈禱手記
Behold the Beauty of the Lord:Praying with Icons
原著:盧雲 / Henri J.M. Nouwen
譯者:盧玫君
定價:220元

導言/007

鳴謝/013

前言/017

一、《天主聖三》:生活在愛之屋/025

簡介/027

溫柔的邀請/029

心與心對話的地方/031

圓、十字架與釋放/034

結論/037

二、《弗拉第米爾天主之母》:歸屬於天主
/039

簡介/041

天主之母的雙眸/043

天主之母的雙手/046

天主之母的嬰孩/050

結論/055

三、《則維尼哥羅德救主基督》:看見基督/057

簡介/059

看見受損的面容/060

看見人世間最良善的容貌/064

那雙既看透天主的心,也看透每個人心的雙眸/070

結論/076

四、《聖神降臨》:釋放這世界/079

簡介/081

生活在我們內的天主/083

信仰的團體/088

釋放這世界/093

結論/098

總結/103

參考資料/107



導言

  多年前,在一個飄雨的秋日,我在紐奧良法國區的方濟會院接待盧雲。我很
快地就被他深刻的靈魂所震撼。彷彿我正被一股富於悲憫同情的浪潮環繞。即使
在那之後,我再也沒見過他;但在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能夠感受到他的臨
在。盧雲因為曾見過我所寫*的聖像,所以當天
他問我是否也能為他寫一幅聖像。回家後,我為他寫了《基督─新郎》的聖像。
直到生命最後的歲月裡,這幅畫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旁。盧雲開始書寫本書時,
請我幫他潤稿。盧雲是一位天主教拉丁羅馬禮神父;而我,則是一位天主教拜占
庭禮神父。我們之所以會認識,全是由於聖像畫。所以,出版社讓我為這本書的
再版寫序,也是頗為恰當的。

  拜占庭聖像畫蘊含著東方教會的神祕生活元素。經過許多世紀的分離後,西
方教會信友,已慢慢找到返回東方教會汲取活泉的方法。西方教會信友對聖像畫
雖感陌生,但仍深受它的吸引。因此,他們才會走近屬於拜占庭藝術的聖像畫。
由於知道自己的雙腳所踩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壤;因此,他們的心中總隱約感到
不安,不知該如何親近聖像畫?也不知該如何正確地詮釋聖像畫。

  提到「正確」這兩個字,我必須要說,基督徒總是非常害怕自己偏離正道。
為了必須把事情做對,當我們與神聖相遇時,忘了該如何自處。站在生命最重要
的角落裡,我們像個孩子般,等待他人的許可。我們不學習祈禱,而只誦念別人
批准我們念的禱文。在隆重布置的宴會大廳中,我們選擇坐在陰暗的角落,心中
期望能有一小塊碎屑,掉落在我們面前。

  而盧雲,是絕不會這麼做的。那天,在紐奧良與他見面時,之所以能從他身
上,感受到陣陣向我襲來的悲憫同感的浪潮,全因為多年以來,他在天主的筵席
上,總是選擇大快朵頤。像他這樣秉性易感的人,能夠做到不去計較自己是否做
「對」了,想必也是在多年熟成的歲月後,才能進入此般無所畏懼的境界吧!這
本美麗的小書,記載了盧雲最終克服了種種的恐懼。

  盧雲從四幅聖像畫中,所看見的部分內容,是拜占庭禮的基督徒所看不到的
。除了學術研究觀點外,盧雲提出了有別於拜占庭禮嚴格詮釋之外的看法。這樣
看來,本書不是學術研究用書。盧雲所跟隨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如何做「對
」的事。從更完整的角度來看,盧雲的選擇,絕對是「對」的。身為西方教會的
一分子,他在祈禱、凝視四幅聖像畫時,打開了自己的心門,進而發現這些對他
的心靈所說的話。

  「愛」是基督徒衡量一切事物的準則。理智自有它在信仰中的位置;不過,
它是跟著帶領我們去愛的心。聖文生(St. Bonaventure)說:「當我們設法以理
智擁抱基督時,祂便逃逸無。」盧雲以身為愛者的心,進入這四幅聖像畫
中。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天主。事實上,這也是他唯一能真正找到天主的方法
。如今,他邀請你也這麼做。如果想研究拜占庭聖像學,隨便搜尋就有整整一個
書櫃的書,等著你去研讀。但,如果你在找的,是跟隨靈修導師,一同在拜占庭
聖像畫前祈禱,那麼本書正是為你而寫的。盧雲有極高的聰明才智;但,身為一
位「愛者」,他已發掘到那隱藏在「神聖的愚者」下的智慧。他就像是在四幅畫
中,拖著蹣跚步伐的神聖愚者;盧雲邀請我們,要我們也同樣以愛的雙眸,凝視
這四幅畫。

 

  聖像畫員

方濟會士羅伯特.蘭茲(Robert Lentz, O. F. M)

 

 前言

  我的父母於新婚燕爾之際,買了一幅夏卡爾(Marc Chagall)的小畫。畫中
在窗戶邊,擺了一個插了花的簡單花瓶。他們之所以買下這幅畫,並不是看上夏
卡爾的名氣;事實上,他在當時還沒沒無聞,而畫也不算貴。他們之所買下這幅
畫,純粹是因為喜歡它。二人都非常喜歡這幅畫,每次談起這幅畫時,總是深情
款款。如今,時隔53年,我的母親過世了,而夏卡爾的畫作也早已舉世聞名。每
當我想起母親時,便會憶起她在客廳站在夏卡爾畫作旁的模樣。母親的美,已與
畫中花朵的柔和色澤融合為一。當我用心眼、用那和我父母同樣的熱情,觀賞這
幅畫作時,我就覺得自己也得到相同的安慰和慰藉。

  當我正思索著,要怎樣才能讓大家明白,為何這四幅畫對我而言,變得如此
重要?我想到的,就是夏卡爾的花。正如夏卡爾的花已深植在我心;每當我需要
安慰和慰藉時,這幾幅畫也會來到我的心中。許多時候,我感到無法祈禱、疲倦
不堪、無法閱讀聖經或安頓身心。這時,我的靈性思想匱乏、過於抑鬱,因而找
不到任何可對天主說的話。我的身心俱疲、動彈不得。但就算是這樣,我卻仍然
能凝視這些聖像,而與愛的經驗親密連結在一起。

  有些時候,就連行動、說話,或反省,都算是種苛求。但,無論情況如何,
我們總是還能看,不論作夢、直視前方、閉上雙眼休息時,我們都能看。我們看
到樹木、房屋、道路和汽車,看見山與海,動物與人類,臉孔與景色,形狀和色
彩。的確,或是清晰、或是模糊,無論如何,我們總能看見一些可供我們觀賞的

  但是,究竟該選什麼看才好呢?一朵花、一條蛇、一抹溫馨的笑容,或一張
令人恐懼、齜牙咧嘴的面容、一對翩翩起舞的佳人,或夾道歡迎的群眾?看
到的事物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其實,無論我們看什麼,都是自己選的
。正如吃什麼,是自己選的;同樣,看什麼,也是自己選的。這些刺激感官的事
物,排山倒海地向我們撲來,使我們輕易地成為它們的獵物。世界的「率領者和
掌權者」握有多數人日常生活所見之物的決定權。海報、看板、電視、錄影帶、
電影和櫥窗,不停地侵襲著我們,想把各式各樣的圖案,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
海裡。

  我們不需成為「世界」的受害者。「世界」希望藉著取悅我們,令我們分心
。對此,我們手中還是握有選擇權的。在這使人心力交瘁的世界中,靈修生活要
求我們,有意識地採取捍衛內室的行動,而把視線固著在「天主的美善」上。

  寫出這四幅俄羅斯聖像畫默想資料,便是為捍衛內室所踏出的一步。經過長
時間專注地凝視聖像,並以聖像祈禱──
談論聖像,閱讀聖像,尤其是單純地在靜默中凝視聖像 
── 慢慢地我能以心神認識聖像。現在,在我
眼前無論是否有聖像,我都能看見它們。我已將它們背誦下來。就如同我能駕輕
就熟地運用〈天主經〉和〈聖母經〉祈禱,現在無論我人在哪裡,都能使用這些
聖像畫作祈禱。

  對即將閱讀此書的諸位讀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全神貫注於凝視聖像,並與
它們一同祈禱。「凝視」大概是最能碰觸東方靈修核心的字眼。聖本篤為西方世
界所定義的靈修,首先要人學會「聆聽」。相較之下,拜占庭教父們所強調的,
則是「凝視」。這一點在東方教會的禮儀生活中,尤為顯著。本書內容皆出自我
自己凝視四幅聖像所結出的果實。這些內容也許會,也可能不會感動你。不過如
果它們對你有所幫助,使你為了自己的緣故,開始凝視這些聖像。那麼,哪怕只
是淺嘗,也算滿全了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了。之後,讀者大可把這本書給忘了。從
今以後,這些聖像將成為你的聖像,無論是好日子或壞日子、無論是感到悲傷或
愉快的時刻,它們都將日復一日地,連夜間也引導著你。它們將開始以其獨有的
方式,對你說話。這是天主揀選的方式,是祂愛你的方式。

  為何非聖像畫不可呢?如果用更容易使人親近的畫作,不是更好嗎
?例如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林布蘭(Rembrandt),或夏卡
爾的作品。這些偉大的西方藝術寶藏,的確可能更容易吸引人;但,我選了聖像
畫。因為,寫作聖像畫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吸引人們通過聖像畫這扇門,看
見那不可見的奧祕。聖像畫的寫成,引導我們進入內室祈禱,並帶領我們親近天
主的聖心。

  和比較廣為人知的西方藝術品相比,聖像畫是依據古老聖傳而寫成的。在形
式及用色上,不是根據畫員個人的想像或品味;而是取決於世世代代以來,忠實
傳承下來的可敬傳統。聖像畫員首先考慮的,不是成名立業,而是如何透過作品
,傳揚天主的國。在神聖的禮儀中,必須使用聖像畫,並且是那些根據禮儀需要
所繪製的聖像畫。聖像畫和禮儀同樣,為了讓我們盡可能地瞥見天國。

  這正說明了為什麼「看」聖像畫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為,它們並不會立即
向我們的感官發言。它們不會引人興奮、迷眩,也不會攪動我們的情緒,或誘發
想像力。人們在一開始觀賞這些畫時,甚至覺得它們很生硬、死氣沉沉、制式又
呆板。聖像畫不會在它們與我們初次見面時,就完全顯露自己。而是,只有當我
們慢慢地、極有耐心地在祈禱中佇立於聖像前,它們才會對我們打開話匣子。並
且,它們說話時,多半是對著我們的內心低語,而非對著外在的感官侃侃而談。
它們對那些尋找天主的心靈絮語。

  我花了好多時間,凝視本書所選的聖像,但仍不確
定自己究竟看懂了多少?似乎總有一些內容等待我去探查。聖像就像是開向永恆
的一扇窗,在二度空間的圖案背後,有一座超越尺寸或大小的天主的花園。每當
我將自己交託給這幾幅畫時,我便超越了對畫的來歷、歷史、藝術價值等方面的
狐疑和好奇,而單純地讓它們用自己的話,對我說話。這時,它們就把我帶入一
個與天主之愛更緊密連結的合一之中。

  我所選的四幅俄羅斯聖像畫:《天主聖三》、《弗拉第米爾天主之母》、《
則維尼哥羅德救主基督》和《聖神降臨》,傳達有關救贖的四種神祕向度。第一
幅畫邀請我們,生活在天主的愛之屋內;第二幅畫確認我們真正屬於天主;第三
幅畫為我們揭開了天主的面紗;第四幅畫賦予我們釋放世界的使命。它們共同傳
達,基督徒對於人類的起源和終向的認知。

  閱讀聖像畫時,請記得將它們放在你面前;它們之所以被寫成,全是為了天
主的光榮,並為了我們的救贖。我祈求,這四幅畫能深深烙印在諸位的心中,堅
強你們,並使你們察覺到,天主彰顯在生活中的大能和愛。願它們成為你們信德
之旅的指引,並帶來持續的喜樂與平安,成為使你們充滿活力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