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羅哲弟兄一起祈禱15天
Prier 15 Jours avec FRÈRE ROGER DE TAIZÉ
書號 : 205334
原著 : 薩賓.拉潘尼,Sabine Laplane
譯者 : 安艾
定價 : 180元   
頁數 : 144 頁
裝訂/尺寸 : 平裝 / 25 開
初版日期 : 2015.11
版次 : 初版
ISBN : 9789575468279
庫存 : 有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本書目錄
  • 精采書摘
  • 內頁試讀

本書內容包括:

羅哲弟兄的著作書目

十五首泰澤讚頌之歌

 

    羅哲弟兄(1915-2005)在法國創立了由基督宗教不同派別聯合組成的泰澤團體,他們持續不斷接待著每年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朝聖者。這個團體為許多不同教派的基督徒所熟知,並在敬拜儀式中使用泰澤富於默想性的歌詠。

    羅哲弟兄最看重的是要做個傾聽者,他極力避免成為靈修大師,或傳授祈禱、默想方法的老師。因此書中所呈現的,並非一套祈禱的課程,而是一趟旅程,透過羅哲弟兄祈禱與行動的一生,一路上訴說著泰澤團體的故事。本書讓讀者認識並與羅哲弟兄一同祈禱,他觸動了數以萬計的生命,如同聖公會坎特伯里主教羅雲威廉斯所言,羅哲弟兄「改變整個宗教文化,帶來了新氣象」。

相關推薦書籍

泰澤讚頌之歌 ──國語、台語翻譯歌本
Songs for Prayer from Taizé
原著:泰澤團體 / Taizé Community
譯者:
定價:180元

泰澤的故事
The Story of Taizé
原著:巴辣度 / J. L. Gonzalez Balado
譯者:易利利
定價:150元

萬愛之源
Les Sources de Taizé
原著:泰澤羅哲弟兄 / Br. Roger of Taizé
譯者:沈錦惠
定價:100元

心靈平安之源
Peace of Heart in All Things: Meditations for Each Day of the Year
原著:羅哲修士 / Brother Roger
譯者:山岩
定價:160元

聖方濟薩威使徒團體(Apostolic Community of Saint Francis Xavier的一員,熟識羅哲弟兄,也是泰澤團體的朋友。

作者相關書籍

與羅哲弟兄一起祈禱15天
Prier 15 Jours avec FRÈRE ROGER DE TAIZÉ
原著:薩賓.拉潘尼 / Sabine Laplane
譯者:安艾
定價:180元

羅哲弟兄相關著作的縮略詞 007

泰澤的羅哲弟兄(1915-2005) 009

第1天 簡樸謙卑的團體標記 017

第2天 點燃永不熄滅之火 025

第3天 回歸像孩童般的心靈  033

第4天 單單是愛的上主  041

第5天 一聲「願意」,終身承諾  049

第6天 心靈純樸的人是有福的  057

第7天 生活在上主所賞賜的今日  065

第8天 一條打開心門的途徑  073

第9天 共融的奧蹟  081

第10天 爭戰與默觀  089

第11天 仁慈的心  097

第12天 人人皆有牧養的恩賜  107

第13天 熱切的等待  117

第14天 更寬廣的展望  125

第15天 信心的朝聖之旅  133

 

 

 

 

 

 

 

 

 

泰澤的羅哲弟兄
(1915-2005)

  我們最後見到的羅哲弟兄是一位非常虛弱的老者,虛弱到身邊一定得有人伴
著他。他以蹣跚的腳步慢慢移到教堂中的老位置,坐在弟兄們身後,即便已九十
高齡,他仍然視這些弟兄為他的責任。孩子們慰藉般地簇擁著他。他似乎非常的
脆弱,聲音細如游絲;但他在那兒,忠實地出現在晚禱中,當死亡以令他驚訝的
方式到來,將殉道者的封印重重敲在他的生命上,這天是2005年8月16日;當時正
有數以萬計的年輕人聚集在德國科隆參加世界青年日。

透過孩童的雙眼

  讓我們從頭說起這段冒險之旅吧!

  羅哲.舒茲.馬紹柯(Roger Schutz Marsauche)生於1915年5月12日,在一
個講法語的瑞士普羅旺斯(Provence)農村裡。身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九
的他,童年時期受到了悉心呵護。紀律嚴明而權威專制的父親深深烙印在他所受
的嚴厲教育方式上,但仁慈和善的母親也有著很深的影響,耳濡目染於母親對於
音樂的愛好,生命的喜悅在他心中潛移默化。

  他是個極為敏感的孩子。十多歲時感染了肺結核而被迫長時間只能孤身一人
;病況的復發惡化甚至令他面臨死亡的可能。成為一名作家的想法很吸引他,但
父親認為那不是一份合適的職業,並堅持要他去洛桑(Lausanne)修讀神學。之
後在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他承繼父親衣缽成了一名牧師。但實際上他並
不像他的父親。年輕的羅哲感覺到自己有別的召叫。

  他以一生的天職去跟隨基督,所信靠的是由摯愛而敬佩的外婆身上所見到的
──人是從自身的內心開始
那修和的過程。從這位本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戰火的女人身上,他承繼
了堅定的信念,相信歐洲的和平必然有賴基督徒本身之間的修和。羅哲弟兄在泰
澤(Taize+')
的房間內有他外婆的照片,照片中的她顯出其有力而意志堅決的目光。她在不知
不覺中為羅哲打開了前進的道路。因著本身對基督的奉獻,她已自發地將教派合
一的精神以全然創新的方式,身體力行活了出來,這種修和並不需要任何人與自
己原本靈修方面的大家庭斷絕關係,人由這大家庭得到對唯一真神基督的信仰;
這修和反而讓彼此在理解的道路上更往前一步。

「去愛,並以你的生命訴說愛」
(聖奧斯定)

  致力於教會合一的簡樸靈修團體是他的願景,而這樣的團體在當時的基督徒
當中還聞所未聞;在這願景引領之下,他孤身一人在1940年代早期來到了泰澤。
周遭的悲慘狀況很快就觸動了他,使他採取行動。戰爭期間他庇護了逃離納粹的
猶太人;法國由德國的占領下解放後,這個初具雛形的團體開始感到自身有必要
去關心附近兩個戰俘營的德國戰俘。那時尚有許多年少的孤兒需要一個家並接受
教育。他們該怎麼辦?羅哲弟兄請他的姊姊珍尼維芙(Genevi-
e+`ve)前來村中安頓,並當他們的「母親」。後來,從
越南、波士尼亞、盧安達等全球各地因戰爭而流亡的家庭,在泰澤都受到歡迎。
所有這一切都是出於福音之名。

  羅哲弟兄將聖奧斯定(St. Augustine)的教誨取為自身的指引,而他喜歡將
其闡釋為「去愛,並以你的生命訴說愛」。的確,所有受苦的人都喚起了他內在
立即而無條件的回應。人們總是聽到他一遍又一遍地說:「必須做點什麼。」一
旦投入其中,他努力工作的精力真叫人吃驚。他和德蕾莎姆姆(Mother Teresa)
之間深刻的情誼,正是因為他們共同有著熱愛的渴望。早在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
議對此做出明確宣告之前,他已明瞭「基督以某種方式與每個人相結合」。而他
的回應呢?就是活出一個「共融的比喻」。有幾位同伴加入了他,於是泰澤團體
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歷史。不受疆界的限制,弟兄們組成的小團體開始在世界各
地的赤貧之處安頓下來。如今已有一百多位弟兄來自各大洲,代表著許多不同的
基督教派,每個人都以一句「我願意」許下了終生的志願。

「泰澤,那個小小的春天」(教宗若望廿三世)

  打從團體建立之初,年輕人就被吸引來到泰澤。雖然在西方世界中,極權主
義及意識形態仍然存在,但人們正以驚人的活力進行重建及革新。教會尋求自身
的新面向,對於戰後當時的世界更開放。帶著記憶傷疤面對著冷漠、物質主義及
不可知論誘惑的世界,感到迫切亟需基督徒的見證。接著,教宗若望廿三世出乎
意料地宣告了召開梵二大公會議。他邀請羅哲弟兄及馬可斯(Max)弟兄以觀察員
的身分參加,使泰澤團體更廣為人知。一個由法、德合組的工作團隊建了一座比
當地堂區羅馬式小教堂空間更大的教堂,年輕人如潮水般湧入,帶來了他們急切
的問題。

  一開始弟兄們試著維護簡樸靈修的平衡感,在數公里之外設了一個接待處。
但遵從福音精神的待客之道需要他們做出更大的努力。上主正在敲門,他們必須
在聖神(聖靈)內大膽地前進。因此,他們想辦法準備在泰澤當地接待人們,讓
人們分享那有著內在自由的地方,這便是共融祈禱,而祈禱中有著長時間的靜默
。或許,他們還能做得更多。以這樣的精神,1971年時,弟兄們甚至拆掉了完工
未久的修和堂牆面,在入口處架設了一個相連的大帳篷,好能更進一步將空間擴
大……這具有指標性的行動是許多這類作
法當中的第一步。

  簡化儀式也變得必要。傳統的禱詞簡單而不斷反覆,與非常受東方基督徒靈
修喜愛的「耶穌禱文(心禱)」相似,簡化儀式成了讓人重新發現傳統禱詞的機
會。在弟兄們和作曲家貝迪耶(Jacques Berthier)的合作之下,創作了許多新
的歌詠、輪唱曲或簡單的短誦。有些弟兄開始自己譜寫歌詠。這種革新的歌詠一
開始只有拉丁文,後來擴及來自各洲的語言。這些歌詠現今已在全世界廣為人知
,能夠讓這十五天的祈禱持續下去,一如讓羅哲弟兄的祈禱持續下去一樣。泰澤
網站上可以找到這些歌詠,也可以透過網站學唱這些歌詠。

普世之心

  在全球化的時代,若未曾把歐洲及其他洲陸最大城市裡教會更為顯著的現實
狀況也考量進去,對來到勃根第(Burgundy)山丘的朝聖者們所提的問題,弟兄
們要如何回應,並派遣他們回去投入當地的教會內呢?在福音滋養之下,團體的
心擴展了,開始跳動著與全世界和諧的節奏,因應全球的狀況。一旦理解「為上
主活出今日」的挑戰,羅哲弟兄及其弟兄們便激發出創意。如今大型聚會不時在
每一洲陸舉辦組織起來,而其他聚會則在歐洲不同城市定期舉行。

  帶著仁慈良善的心,簡樸並不妨礙對美或諧調之道的尋求,這或多或少向我
們揭露了上主的溫和慈愛──
仰賴著上主的寬仁而賜予每個人的天職,傾聽而非去給建議;帶著讚嘆生活,且
讓我們的心激動震顫。這,便是羅哲弟兄對我們的邀請:「去試著並完完全全地
了解一個人。」人與人之間關係中最基本且重要的,同樣也對不同教會彼此之間
的關係是不可或缺。教宗若望廿三世的溫暖迎接深深地感動了羅哲弟兄,這點在
他對羅馬教宗共融職分的理解上有決定性影響;對於他愛教會的具體方式,以及
接納必須為教會痛苦,也受教會所苦的這件事上,同樣有重大影響。

  舉行羅哲弟兄葬禮的那天,可以看到橫幅宣告著:「今已成聖!」用這樣的
表達直接將他與他的友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關聯了起來。「今已成聖!」作為一
個最早在基督新教家庭裡接受到福音的人,這當然會令他尷尬困窘,也可能會令
他擔憂,因為他不要傷害任何人的良心是非判斷,也從來不希望「在與天主教信
仰的奧祕修和的過程中,棄絕他原本信仰的任何事物」,他是如此焦慮不安於這
事。這橫幅以一種不一樣卻又名副其實、千真萬確的方式,見證了羅哲弟兄在今
日教會以及許多男女心中的地位,正如他喜愛以「最受鍾愛的若望保祿二世」來
稱呼的那人一樣。

  人們對他有著無限的感激之情,他是一位猶如父親般慈愛且有絕對影響力,
開放而又信實,真誠又具有勇氣的人物。

  透過與羅哲弟兄一起經歷這十五天的祈禱,將會引導我們開啟一種生活方式
,並邀請我們以信任去努力克服困難。

無試讀內容